鄭紫萍
摘要:在目前的幼兒園集體教育活動當中,我們更加應該注重群體以及個體差異,做到因材施教,做好和幼兒之間的良好的師幼互動。這些問題都是在師幼互動的活動當中逐漸培養起來的,讓教師全面關注幼兒的成長和發展,讓每一個幼兒都能夠得到更加個性化的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集體活動;師幼互動;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互動也可以稱之為是相互作用,指的是和人內心的心理作用以及行為有著相互的影響。然而在幼兒園進行集體教育活動當中的師幼互動,指的是教師和幼兒,以及幼兒和幼兒之間形成的一種雙向交流。主要是以活動為載體,不斷建立師生之間良好關系為基礎,以特定的學習目標以及教育目標為指向,全面促進幼兒的成長和發展。集體活動當中的師幼互動實際上是一種雙向的互動交流[1]。
二、幼兒園集體活動中師幼有效互動存在問題的常見原因分析
目前,從當前我國幼兒園的集體教育活動當中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師對進行師幼互動的有效性方面的認識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惑,具體表現在:集體活動當中幼兒的主體地位逐漸被弱化,甚至出現了嚴重偏離學習目標和教育目的的方向,而且情感互動尤其不夠,互動的模式也是簡單單一的,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我國幼兒園師幼互動中有效性的提高。
1、對師幼互動的目的、意義認識還比較模糊。絕大部分的教師對于師幼互動的目的還只是停留在簡單的“活躍氣氛”方面,沒有真正深入地去認識進行師幼互動的目的,尤其是在一些公開課、示范課以及教育活動競賽當中,這種現狀更加明顯。還有相當一部分教師為了造場面而進行的互動,是為了互動而互動,沒有落在幼兒主體的互動[2]。
2、部分教師對幼兒主體地位的把握失位。當今的幼兒教育活動大部分都是以教師為主,幼兒為輔的教學計劃,沒有真正把幼兒放首要位置,因此嚴重制約了幼兒的發展,最終導致教育和發展以及教師和幼兒之間的對立,這種主體地位的缺失導致教師沒有對學生給予過多的關注,例如在上音樂活動《看星》屬于集體音樂活動,實習所在的本班幼兒對打擊樂沒接觸過,看節奏譜圖不太清楚,對聽音樂打節拍比較熟悉,在教學中由于跟著教案走都用節奏圖譜進行教學,忽視了幼兒對跟著音樂打節拍的方式較熟悉,導致在教育教學中過于教師主導地位,缺乏以幼兒為主體的實際水平進行及時調整教學。
3、師幼互動的模式比較單一,忽視情感互動。教師和幼兒之間的互動關系最典型的還是教育和被教育的關系,這是一種強拉式的互動。在整個集體教育活動過程中,教師還是占據主導地位的,一切都在教師的設計當中,幼兒沒有權利主動發起和教師之間的互動,這是一種被迫式的互動,不能夠真正起到良好的效果。幼兒只能夠配合或者是幫助教師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并不是由教師引導幼兒完成學生的學習過程
[3]。幼兒沒有活動的主動權以及自主權,只能夠被迫接受,教師忽視了和幼兒之間的情感互動。
三、幼兒園集體活動中師幼有效互動策略
1、樹立正確科學教育觀、兒童觀和發展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強調教師“在教育活動過程中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這就為新型師幼關系建構指明了方向。這種理想關系的基本特征包括:要形成有效的師幼互動必須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而新型的師生關系也必須依賴有效的師幼互動。新型師生關系應具備以下基本特征:尊師愛幼,心理相容,教學相長。教師和人格平等,幼兒接受教師的教導,教師也要向幼兒學習。
2、圍繞幼兒發展、圍繞活動目標而互動。比如,在《大變小》活動中,面對一些空飲料瓶和大蒜頭,大部分幼兒在把大蒜頭掰成蒜瓣裝進瓶子時,而有個幼兒則忽然請教師給他找根鋸條,因為他想“把瓶子拒掉上半截,讓瓶子口變大,就可以把整個大蒜頭裝進去了”。面對充滿想象力的幼兒,教育者是永遠無法預測孩子們的奇思妙想的。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時刻不忘幼兒的發展,圍繞活動目標,在積極的互動中,引導、鼓勵、賞識、愛護他們的創造[4]。
3、注重個體和群體差異,豐富多元互動模式。在師幼互動中,特別是在互動的發起中,幼兒也同樣可以成為主導。而且從促進發展的目的出發,教師要根據活動內容和發展目標的不同,采用多元互動模式,比如通過問題引領、情境創設等方式,鼓勵幼兒積極主動地發起互動。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渠道讓幼兒說話,發揮錄音機、電視機、錄像機、投影儀的語言教育功能,讓幼兒多看、多聽,幼兒在看中學,看中說,看看講講,既擴大了眼界,又練習了說話。比如在“我們的家鄉”這樣的一個主體性的活動中,我們可以鼓勵幼兒用不同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家鄉:如繪畫、制作家鄉的美景;唱家鄉的歌、跳家鄉的舞;講家鄉的故事等等[5]。
四、結語
對幼兒發展而言,我們的集體教育活動的終極目標,不是使幼兒走得更快,而是要使幼兒走得更遠。通過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才能進一步提高集體教育活動的水平和質量,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全面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 格溫·斯奈德·科特曼(Gwen Snyder Kaltman),李旭晴.大夏書系,幼兒教育,幼兒教師88個成功的教育細節[J].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1):33-34.
[2] 本吉圓子,李季湄,劉洋洋.日本學前教育系列叢書?培養幼兒的成長能力:幼兒園教育活動指導實錄.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1):27-28.
[3] 陳幗眉,姜勇.新世紀高等學校教材?學前教育專業系列教材?幼兒教育心理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7):54-55.
[4] 何桂香.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十一五”課題成果?幼兒園教師成長必備工具書?成長在路上:幼兒園新教師必讀.農村讀物出版社,2009,(9):76-77.
[5] 梁志燊.新編學前教育專業系列教材?學前教育學.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