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冰
【摘要】目的 分析無創機械通氣治療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在臨床中的診斷價值研究。方法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72例作為本次全文研究對象,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與治療組36例,對照組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以無創機械通氣,對比兩組患者在臨床中的診斷與治療效果。結果 治療組老年患者心率與呼吸逐漸下降,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血壓及血氧飽和度明顯下降,低于治療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1%,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早期臨床中老年急性心力衰竭可采用無創機械通氣進行治療,其治療手段安全有效,還可改善患者臨床預后。
【關鍵詞】老年急性心力衰竭;無創機械通氣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心力衰竭在臨床老年患者中屬于常見的心臟性疾病,其發病特征為心肌收縮開始下降,心臟負荷明顯加重,心排血量顯著降低,從而引發急性淤血與組織器官灌注等臨床癥狀[1]。為進一步探討心肺復蘇治療措施,本次選取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72例進行隨機分為兩組研究,比較兩組患者在采用常規治療與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效果研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急性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72例作為本次全文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36例與治療組36例。治療組男21例,女15例,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3.15±12.17)歲;病理類型:冠心病4例、高血壓15例、其他4例、肺心病4例。對照組男20例,女16例,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為(62.26±13.03)歲;對照組患者病理類型:高血壓19例、肺心病5例、其他1例、冠心病11例。兩組患者無重大器官疾病,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及病理類型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禁忌癥與適應癥
禁忌癥:患者心血管系統出現心律失常、低血壓、呼吸停止、心肌梗死等,臨床意識不清者、近期進行過胃食管手術者、氣道出現大量分泌物、高度肥胖等。
適應癥:進行無創機械通氣時應檢查患者有無中重度呼吸困難,采用呼吸機輔助呼吸以及胸腹運動中重度酸中毒數值為:PH7.30~7.35;高碳酸血癥數值為:PaCO245~60 mmHg,臨床患者呼吸頻率為>25次/min。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臨床治療,治療組在采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加以無創機械通氣,患者治療時取半臥位或坐位進行,頭部高度為30°以上,保證患者上呼吸道暢通,告知患者心情放松,用鼻呼吸,防止腹脹出現,應定期飲水,體位需勤加變換,口中出現痰液時應及時咳出或及時拆除導管連接,防止發生誤吸,應注意面罩是否發生漏氣等情況,調整頭罩的松緊程度,若患者病情出現好轉可謹遵醫囑進行撤機。若治療過程中患者病情突發嚴重,可考慮進行有創機械通氣治療。
1.3 療效標準
有效:患者胸悶出現緩解、患者皮膚由紫紺轉變為紅潤、坐立呼吸明顯舒暢緩解、心率及呼吸頻率恢復正常、肺部聽診清音明顯、干濕性啰音降低50%以上,患者臨床血氣數值分析為PaO2>60 mmHg具備上述兩項的患者則顯示為治療有效。無效:納入患者上述標準未達到。加重:依據上述指標在原基礎上未見好轉且病情加重。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3.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比較兩組患者的生命體征
臨床觀察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的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的數值變化,治療前兩組患者指標數值無顯著差異(P>0.05)。經臨床治療后觀察發現,治療組老年患者各項指標明顯得到改善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
對照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顯示為33.3%,治療組為86.1%,治療組患者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臨床中,無創機械通氣可有效治療急性心肌梗死,無創機械通氣機在使用過程中,應提前調節好各類數值參數。呼吸機參數調節主要根據患者動脈血氣指標數據的分析,同時可觀察患者血液循環與心臟功能等具體情況,通氣時應注意避免損傷患者肺組織[2]。患者采用呼吸機通氣應在血清分析后進行20~30 min內進行臨床檢查,評估呼氣機在臨床中治療的效果。有效指導調節血氣指標分析的數值為PaO2與PaCO2,PaO2屬于動漫血液中經氧分子物理溶解所產生的,其數值可有效判斷低血癥O2與缺血癥O2。臨床正常值設置為:80~100 mmHg。臨床應用呼吸機治療一周后,數值顯示PaO2<60 mmHg存在低氧血癥。臨床檢查老年患者如禁忌癥可優于采用PEEP進行治療。數值可由低到高,正常數值為2.5~20之間,不可超過最高數值。通氣過程中應定時進行清理呼吸道分泌物,保證患者呼吸道通暢,依據臨床患者情況適當調高TV[3]。PaCO2是經過人體血漿進行物理溶解產生的CO2分析,其可有效診斷患者呼吸性酸堿中毒。臨床設置正常值為:35~45 mmHg,臨床中出現呼吸性酸中毒則表示通氣不足[4]。呼吸性堿中毒則表示患者通氣過度,造成低碳酸血癥的出現。臨床采用呼吸機治療時,應根據PaCO2<35 mmHg作為通氣過度,通氣不足以PaCO250 mmHg表示[5]。
本次全文研究急性老年患者臨床治療與診斷應用無創機械通氣進行臨床治療觀察,納入老年患者72例進行研究,隨機分為治療與對照組,比較兩組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效果。數據顯示,治療組老年患者呼吸與心率明顯下降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血壓及血氧飽和度顯著下降,低于治療組數值,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早期臨床采用無創機械通氣可有效救治老年急性心力衰竭,且快速有效,臨床操作方法簡單,可有效提升臨床預后,無創機械通氣可有效避免臨床發生并發癥,防止出現患者氣管損傷,有效緩解患者缺氧狀態,保證了人體供養,此方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郭盛錦,吳學周,方朝輝,等.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NIPPV治療臨床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14(9):2063-2064.
[2] 張新超,急性心力衰竭臨床診斷和治療的若干進展[J].中國急救醫學,2013,33(3):205-209.
[3] 楊 艷,楊 靜,高松濤.分析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指標的應用價值[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6(18):102-103.
[4] 樂明輝.老年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診斷指標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3,(33):76-77.
[5] 國強華,宋維鵬,賈紅丹,等.左西孟旦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的老年患者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實用老年醫學,2016,30(6):493-495.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