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進莊+趙長河
“所謂名校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名師之謂也。”教師是學校內涵發展的第一推動力,如何培養高素質的教師隊伍,以教師發展帶動學校發展,是學校面臨的重要任務。因此,學校成立了教師發展中心,遵循培養對象與指導資源(導師平臺、進修平臺)互動的原則,建立多向的師資培養渠道。
1.專業描述定目標
首先對全體教師的“當下狀態”進行多角度的專業描述,包括年齡、職稱、教學成效、科研水平、個人愿景等。在此基礎上,描畫組合出不同當下狀態的教師不同的發展藍圖。以藍圖為目標,高質量建設不同年齡段的校內培訓班,著力建設青年班和研修班。青年班主要針對入職5年以下的年輕教師,研修班主要針對入職5年以上的校級骨干教師,根據基礎確定不同的培養目標。
2.專業學習強基礎
學校重視教師的專業學習,以專業閱讀、實踐、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利用中國教科院專家資源,學校確定了教師閱讀書目,包含了教育哲學類閱讀、學科本體類閱讀、專業期刊類閱讀。教育哲學類閱讀,提升教育教學的高度;學科本體類閱讀,保證教育教學的深度;專業期刊類閱讀,保證教育教學的新度。
以教學案為抓手的“實驗杯”賽課,成為教師學習和成長的平臺。學校已舉辦兩屆“實驗杯”課堂教學大賽,比賽的其中一項就是教學案的使用。要求青年班、研修班學員提供系列化成果化資料,包括教學案、課堂實錄、案例反思、論文總結、同行點評、課堂錄像。既促進了教師主動反思、主動發展,也為學校積累了大量第一手教研資料。
教師發展中心對全校教師長遠需求和當下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及時印發最新的校本教科研資料,匯編形成系列教師發展資料;舉辦“班主任論壇”,邀請高校專家講解理論,中學一線專家現身說法,一線教師講述教育故事;建設“立德書院”“立智書院”“立人講堂”,定期舉辦各類講座,為營造學術校園、教研校園創造物質條件、制度條件;組織教師到浙江等地實地觀摩“選科走班教學”“校本課程的開設”等課改項目。
3.專業研究促升華
全員化的微型課題研究,提升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深度。本著學校文化建設全員參與的原則,本著解決一個短期的具體教育教學問題的原則,我們要求教師每學期圍繞學校文化建設或者一個教育教學上的困惑點,重點思考提煉一個問題并展開研究。課題層層分解,帶動人人參與;困惑人人提出,促發課題形成,使研究課題微型化,課題研究實用化。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