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迎著東方第一抹緋紅,登上高高的大青山,披浩瀚高天、倚芳菲大野;觀駿馬追風,金雕翱翔,百花競放;讓每一縷愛意的微風吹過我濃密的發絲,聆聽著草原悠久的訴說,竟不知墜入歲月的蒼茫……
對生活在這里的草原兒女來說,內蒙古是溫暖的搖籃,是甘甜的乳汁,是堅實的臂膀。哪怕是在天涯海角,只要提起內蒙古,就仿佛聽見了馬頭琴在歌唱,聞到了奶茶的清香。
曾幾何時,這里是遙遠而神秘的地方。“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駝鈴古道與沙山漫漫、碧草連天為伍,牧歌悠悠與大漠孤煙、長河落日相伴……這里有過雪原逐鹿的浪漫,更有過任人宰割的苦難。
歲月如梭,滄海桑田。1947年5月的第一天,勒勒車搖出了七彩畫卷,馬背上飄下了五彩流煙,沉甸甸的歷史翻開了嶄新的一頁,在黨的民族政策的光輝照耀下,在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內蒙古各族人民終于把一個貧窮落后、滿目瘡痍的塞北朔漠,逐步建設成了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的“模范自治區”。
從此,蒼涼悠遠的牧歌變得嘹亮,馬頭琴的弓弦舞動得更加歡快。
“天似穹廬”,“穹廬”中建起了金融中心、科技大廈,物資和信息穿梭不停;“長河落日”,落日映紅了機場、口岸、高鐵、高速公路……
情思是田疇、牧場上播青染翠的春風,是叢林莽原中回腸蕩氣的吶喊,是深谷幽蘭間淙淙歡笑的小溪,是草原夏夜星空里的流螢點點。
站在這片溫暖陽光親吻過的土地上,內心有太多的祝福要送給你,卻不知該用什么樣的方式才能表達我對你的熱戀和情思。
我要采科爾沁草原上的七彩五角楓當顏料,用巍巍興安嶺上的白樺林當畫筆,將騰格里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鋪展作畫紙,攬紅山、賀蘭山的云和月作框架,蘸上老哈河水,借莫爾道嘎風,畫你春天阿爾山漫山遍野的紅杜鵑、峽谷深處跳躍的小鹿,畫你最美的夏天呼倫貝爾,畫你秋天阿拉善金色的胡楊和渾善達克醉人的黃柳,畫你冬天八千里邊防線上軍民魚水情,畫你冰雪那達慕的火熱、激情的交響。
不,這些都還不夠!我要在你118.3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盡情繪就一幅大草原、大森林、大河湖、大濕地、大山脈、大沙漠的亮麗風景。我還要為你點個大大的贊,贊美你絢美的歷史文化,將匈奴、烏桓、鮮卑、突厥、回仡、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在這片遼闊土地上創造出的紅山文化、河套文化、大窯文化、薩拉烏素文化,元上都、遼上京、成吉思汗陵和長調、呼麥、馬頭琴、安代舞,神奇的嘎仙洞、雄偉的秦長城遺址、精美的古漢墓壁畫、古樸的陰山巖畫……寫成一首首詩,讓遠飛的鴻雁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五洲四海。
我更想把心中最美的歌兒唱給你,我的內蒙古。歌唱你大美民俗風情、和美社會風尚,歌唱2500萬各族人民心連心、手拉手,不忘初心、守望相助,踐行新發展理念,發揚蒙古馬精神,把祖國北部邊疆這道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70年,彈指揮間;70年,山河不老。內蒙古的精彩故事永遠講不完,內蒙古的美文永遠寫不盡……此刻,我不禁一次次地問自己,內蒙古到底是什么?我想呀,想呀……當我聽見靜靜的艾敏河在講述草原母親與三千孤兒的感人故事,當我看見神舟飛船從這里升空……
內蒙古——你是一曲與祖國共同成長、與各民族人民一起奮斗的長歌,你是我歷時空而亙古不變、永不離、永不棄的母親,更是我心中永遠流淌的血脈!
(作者單位:中國人民銀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