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莫亮
“模擬政協”活動是一項以高中學生為主體,模擬人民政協提案全過程的教育實踐活動,為高中生跳出課本和課堂的局限,在實踐領域關心國家大事、民生大事,參與社會實踐,推動社會進步打開了一扇大門。學校將“模擬政協”活動作為提高學生綜合能力,培養家國情懷的一項重要舉措。
學校積極探索開展“模擬政協”活動的有益模式。一方面,學校致力于平臺的打造,借助社會大課堂、游學、科學考察等活動開展研究性學習,并以此為載體,幫助學生在研究的過程中充分發掘提案,提升建言能力。另一方面,學校結合校本課程的開發,使“模擬政協”活動常態化、系統化。學校開發了思維類、科技類、地理生物類等多門校本課程,以開闊學生眼界,幫助他們建立起更加完整的知識結構,提高研究能力,為“模擬政協”活動提供素材,打好基礎。之后,我們將開設“模擬政協”校本課程,編寫相關教材,幫助學生了解人民政協和“模擬政協”活動的有關知識。
在參與“模擬政協”活動時,學生大量采集并掌握與提案相關的數據、資料,并將獲取的信息匯總、凝練、梳理、整合,在此過程中,學生的信息采集和整合能力得到提升。
發現問題,只是提出提案的第一步。問題的起因為何?如何根據其起因解決問題?這才是提案成敗的關鍵。而這些工作都需要學生對問題本身進行細致深入的分析與思索。這就對學生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面對復雜的社會問題,個人的智慧與思考往往容易陷于瓶頸。這時,小組界別的討論,對問題的再思考、再提煉,不同觀點的碰撞與磨合,成為提案后期完善、升華的關鍵,充分體現了個人的創意和團隊的智慧。這個過程培養了學生傾聽、分享的意識和團隊合作能力。
小小“政協委員”們提出的建言都聚焦身邊時事,有的立足家鄉旅游發展,建議打造金海湖國際休閑小鎮;有的關心老師身體健康,調查馬坊鎮居民的飲水狀況;有的從生命安全的角度出發,主張在學校十字路口安裝攝像頭;還有的關注生態環境,提出在小龍河附近修筑污水處理廠,改善污染情況……學生們在政協會議上看到委員們旁征博引、有理有據談論大格局、大視野的問題時,他們的視角就不會只停留在身邊事上,他們對國計民生的認識會愈加深刻,社會擔當意識會愈加強烈。
借助“模擬政協”活動,學生們能夠有機會在書本和校園之外,親身體驗和理解國家的政治運作和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從中汲取豐富的知識,體驗各種活動。形成提案的過程,是一個學習、研究的過程,也是一個視野不斷拓展的過程。從關注自身,到關注整個社會乃至國家,從個別現象到關注普遍現象,并思考背后的原因,學生們胸懷天下、心系國家的情懷在“模擬政協”活動中不斷養成。
編輯 _ 于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