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摘要:小學數學課堂文化,指的是通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在教育教學中表現的形式,以及所體現的價值觀與人生觀的綜合表現。就目前小學教育教學存在的問題,教師應該認識到數學文化素質的培養對學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小學數學課堂文化也在不斷創新進步,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大幅度提升了教學效率。在本文中,就針對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構建及意義進行了探索。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題;文化構建
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再適合當今的教學要求,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教育教學都發生了重大的改革,不再將教學重點放在重視課堂講授上,而是提出了重視課堂文化的觀念,在國外許多比較優秀的學校都將文化放在首位,依據這一理念進行教育教學的開展。在國內近幾年里,課堂文化成為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有些學校提出了對“文化課堂”的建設。其主要內容有如下兩點:一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二是以課堂文化為前提下,開展多元化的課外活動。文化這個詞的意義在當下指的是,文化素養與信息技術的相輔相成。課堂文化,指的是老師與學生不再是傳統的接受與被接受關系,而是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合作交流,共同完成教學任務,這是課堂文化的新型表現形式[1]。
一、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文化的特點
1、綜合性能較強的文化。課堂是教師與學生教學活動的主要場所,每次教學的開展都是由諸多教學文化組成,將課堂文化表現的淋漓盡致。例如,小學數學教師開展學生自行完成成教學任務并作為講授者進行講授時,不僅體現出教師在課堂中引導作用,而且可以充分展示各個學生的特色。在這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措施中,教師文化與學生文化相互碰撞,從而達到教師與學生的共同進步。
2、導入課堂情境文化。正如其他教學科目,數學課堂也是發生在課堂上的一種活動,它不僅包含了數學教學的理論知識,而且也包含了一些特定的教學情境。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開展中,熟記各類公式是教學成功進行的前提,課堂情境文化的加入,可以讓學生帶著疑問去聽課,幫助學生輕松的接受數學知識,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有顯著的提高。
3、“動”“靜結合式的文化。學校設立的目的是將文化進行傳承,數學課堂的作用之一也是將數學文化傳承。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中,既有創新性也有規范性,這兩種不同的性質分別代表了“動”與“靜”。“動”體現在教師講授知識的不同風格,以及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進;而“靜”體現在無論教師的風格以及講授模式如何改變,都必須在教材理論知識的前提下進行改動。因此,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是“動”與“靜”相結合的特點,但是動態在其教學中占據很大的比例。
4、發展性文化。伴隨課堂文化的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文化也在不斷的發展,這種文化不僅會對小學數學課堂產生促進作用,還會帶動小學數學課堂的發展進步,形成一個良性循環。隨著文化的發展,小學數學的內容、教學模式也發生很大的改變,學生可以選取不同的學習方式去學習數學知識,有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2]。
二、當前小學教學課堂存在的問題
當前許多小學課堂仍存在著以教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對于小學生來講,數學是非常深奧的學科,所以許多學生都將教師講授的知識視為真理,這就會導致學生思維僵化,在這樣教學中很容易造成學生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隨著時間的推移對學生的影響也會越來越大。當今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弊端就是教師與家長過于重視考試成績,忽略對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的培養,雖然有過許多學者對此提出了強烈的批評,但是在應試教育背景下,很多學校仍舊“我行我素”,失去了改革創新的動力[3]。
三、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的構建及意義
小學數學課堂的進行除了要把理論知識教給學生以外,更重要的是注重對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在構建小學數學課堂文化時應該做到如下幾點:
第一,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教師的授課方式對學生有直接的影響,為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在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的前提下,開展教育教學。
第二,將三維教學方式充分利用并加以拓展。在新課改的實施以后,三維目標成為教學的新要求之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不僅要保證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還應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學生的全面友好發展。
第三,教師在教學中應扮演“引導者”。在傳統的教學中學生都是依靠死記硬背去學習知識,但如今教師更應注重引導學生去學習,充分發揮學生的特色,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學生在學習中得到樂趣。
第四,打破傳統的師生獨立關系,構建師生平等的學習合作關系。對于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思想不太成熟,想象力很容易被老師牽制,而師生關系則是教學任務成功圓滿完成所必須考慮的問題,所以師生平等對于教學的進行非常重要。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促進學生的進步,對學生將來的發展及其有益[4]。
四、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的構建是當代小學學校值得考慮的問題之一。目前國內這種教學模式發展及其迅速,將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教師以“引導人”的身份出現在教學課堂上,讓學生切身體會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實踐中理解學習知識,形成終身學習的習慣,為以后的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向巴拉姆. 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構建及意義探索[J]. 中外交流, 2016(36).
[2] 付天貴.論小學數學課堂學生主體性文化的建設[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6.05.009.
[3] 張麗麗.校園儀式開展的實效研究——以X小學為例[D].西南大學,2014.
[4] 徐海蓉.關于德育模式的理論思考[D].武漢大學,20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