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蓮
【摘要】目的 探討傷口造口護理小組對臨床壓瘡預防于治療的意義。方法 自傷口創口小組成立以來,對小組成員進行培訓,之后分區域進行對壓瘡的管理。通過對現行全院的壓瘡患者的發病率與往年壓瘡患者的發病率進行對比。結果 成立傷口創口小組以來,管理之后壓瘡的發病率明顯低于管理之前的發病率。管理后治療有效率的比例明顯高于管理前治療有效率的比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臨床巖床預防和治療中成立傷口創口小組,能有效降低壓瘡的發病率,提高壓瘡治愈率。
【關鍵詞】傷口造口護理小組;壓瘡,預防與治療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3..02
壓瘡又稱為褥瘡[1],是由于病患局部組織長期受壓,發生持續缺氧、缺血、營養不良,從而導致組織發生潰爛或者壞死[2]。皮膚壓瘡是長期癱瘓或者肢體癱瘓的病患,在康復護理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其發病率非常高。經調查顯示,每年死于壓瘡綜合征的約有6萬人[3]。壓瘡的發病部位發生于肌肉較薄且脂肪組織缺少的骨隆突處[4]。我院為提高傷口造口的護理質量,于2014年1月建立傷口造口治療小組對壓瘡進行干預治療。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院于2014年1月成立傷口造口護理小組,經過四個月的培訓之后,對院內壓瘡病患進行劃分區域的管理。醫院分別在2014年5月31日、2015年5月31日、2016年5月31日這三天,進行全院病患的壓瘡發病數量進行統計。各護理科室甄選護理人員作為傷口造口小組成員,外科大護士長為組長,造口治療師為副組長進行不定期巡視和小組督導。
1.2 預防及治療方法
1.2.1 建立傷口造口小組:傷口造口小組直接由護理部門管轄,護理部主任為組直接領導,外科大護士長為組長,造口治療師為副組長。組員為相關科室護理人員,共計35名,共同參與傷口造口護理小組。通過對全院的壓瘡患者進行會診,制定預防和治療措施,對病患在治療過程中進行病例資料收集和跟蹤觀察,并對相關信息進行整合。
1.2.2 對相關護理人員進行培訓:選取各科室護理人員進行皮膚護理知識和操作的培訓。小組以微信建群進行聯絡。了解各科室病患情況,并且采用先進的皮膚護理技術進行組織小組成員進行學習。由組長和副組長制定相關的皮膚護理及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造口治療師為傷口造口小組進行各項風險措施及應急措施的制定。如小組各成員職責、壓瘡上報及討論、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將制定好的制度發至小組全員,并且在各科室進行學習。小組成員在執行過程中發現問題的,應及時匯報,組長和副組長針對匯報情況,對相關操作制度進行修改和完善。
1.2.3 小組成員對壓瘡病患應有合理的監管制度:壓瘡小組成員對于壓瘡患者的病情詳細掌握,對于護理過程中造成的皮膚損傷、造口并發癥要及時上報。高危壓瘡病患的護理病情要每天上報。對于漏報、遲報、護理不當的問題,組長應進行相應的處罰,并且持續跟進病患情況。造口治療師每周至少去各科室巡查一次,每年進行一次醫院壓瘡病患的患病情況調查統計。并且根據病患的情況,制定或者調整下一年的治療方案和內容。
1.2.4 考核方法:壓瘡管理考核實行評分制。考核分數代表著護理質量,考核側重點主要為各小組成員皮膚護理的理論知識、操作實踐、上報及護理報告等內容。考核逐項進行,分段考核。分數為三部分的總分數合計。最后根據考核分數,對小組優秀成員予以獎勵。
1.3 評價指標
將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前和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前的患者院內壓瘡發生率進行對比,評價的表現為:創面完全愈合,或者創面愈合率大于3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數(%),例(n)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管理前后壓瘡發病率比較
造口傷口管理小組管理前后進行實驗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由表可見,管理后的患者壓瘡發病率6.14%明顯低于患病前發病率7.3%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2 壓瘡治療效率的對比
統計壓瘡患者共計700例,按入院順序分為三組。第一組為2013年5月截止到2014年5月前,壓瘡小組沒成立前,院外已形成壓瘡后進入醫院救治的普通壓瘡患者達到150例,年齡(60±3)歲,其中高危壓瘡患者40例。第二組為2014年5月后至2015年5月,院外已形成壓瘡后進入醫院救治的普通壓瘡患者達到200例,其中高危壓瘡患者50例,年齡(66±2)歲。第三組為2015年五月后到2016年5月壓瘡小組成立后,院外已形成壓瘡后進入醫院救治的普通壓瘡患者達到300例,其中高危壓瘡畫著90例,年齡(60±3)歲。三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等基本資料進行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故具有可比性。
通過三組對比,管理前后的高位壓瘡患者治愈率持續增加,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帶病入院的治愈率持續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傷口造口小組持續的改進和治療對壓瘡患者的治愈作用不斷提高。
3 討 論
臨床壓瘡患者的護理計劃和操作流程由造口治療師[5]全權負責。傷口造口小組成員分布于各科室,造口治療師不僅僅要對護理操作進行持續改進,還要兼顧巡查病患,工作量非常大。由此可見,我國目前造口治療師的匱乏。本院在2014年之前沒有成立傷口造口小組,壓瘡患者發病率較高。高危壓瘡患者治愈率極低。自2014年傷口造口小組成立,對于各科室傷口造口成員進行培訓,使其掌握了壓瘡發生機制、預防措施及處理辦法,對高位壓瘡患者實行全面的傷口造口護理,大幅度的減少了高危患者的發病率,使病患的壓瘡程度明顯好轉。2015年根據2014年的傷口造口小組的皮膚護理方案進行持續改進,故實現高危壓瘡患者治愈率顯著提高。使入院治療的患者壓瘡治愈率接近90%。通過建立健全的考核和監督制度,規范約束各科室的皮膚護理操作流程,使病患的壓瘡治愈率普遍提高。加強對護理信息的管理,避免漏報、遲報的護理信息。保證對病患病情的持續實時跟蹤。從而實現科學劃分片區,科學管理,提高治愈率的有效途徑。從而切實緩解病患的痛苦。
下一步,在此實驗的基礎上,傷口造口小組進行全員推廣,由傷口造口小組成員宣傳先進的皮膚護理技術。指導各科室醫護人員,全面實行對壓瘡的監控管理,切實提高病患壓瘡的治愈率,實現長效的壓瘡預防機制。值得各科室臨床大力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於軍蘭,吳 竺.發揮傷口造口小組作用提高護士對壓瘡的認知水平,[J].護理研究,2014,(28):3570-3571.
[2] 徐寶蘭,萬淑琴,洪金花,等.專科護理管理模式在醫院壓瘡護理質量控制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6,14(27):2818-2822.
[3] 楊章玲,付 沫,蔣琪霞,等.參與壓瘡調研的臨床護士崗位綜合培訓方法與效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6,22(27):3865-3868,3869.
[4] 王學紅,吳 情,臧德華,等.績效考核在傷口護理小組建設中的應用(摘要)[C].2013年國際護士節護理大會論文集.2013:344-345.
[5] 吳 竺,於軍蘭.開展多形式培訓提高護士對壓瘡的認知水平[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4,20(20):3078-3080.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