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妲

【摘要】目的 分析和探究在急性胃炎患者的臨床治療過程中為其提供循證護理的方法及效果。
方法 隨機選擇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胃腸科接受治療的16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投硬幣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而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又給予了系統性的循證護理,然后對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健康行為和焦慮情況等數據進行對比。
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98.75%)、健康行為評分(96.58±2.34)分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25%、(78.54±4.53)分,而實驗組患者的焦慮情況評分(32.34±3.45)分低于對照組(48.52±4.31)分,他們之間的數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為急性胃炎患者實施循證護理干預,不僅可以使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得到明顯的改善,而且還能提高患者的臨床療效,因此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關鍵詞】循證護理;急性胃炎;臨床療效
【中圖分類號】R57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2..02
急性胃炎屬于臨床上發病率比較高的一類急性炎癥,其通常是由于外在因素或內在因素誘發的胃黏膜急性炎癥。為了提高急性胃炎患者的臨床療效,我院在對其治療的過程中為其提供了系統性的循證護理,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現對其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文研究隨機選擇了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胃腸科接受治療的160例急性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投硬幣的方式將其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對照組中51例男性,29例女性,年齡在16~73歲,平均(47.5±1.3)歲;實驗組中50例男性,30例女性,年齡在18~71歲,平均(47.1±1.4)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方面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之后均進行了針對性的治療,然后對照組患者給予了常規護理干預,主要包括維持水及電解質平衡,抗感染治療。最后為患者制定針對性的循證護理干預,主要內容包括:(1)藥物護理。護理人員要嚴格按照醫囑為患者提供藥物,有效避免對胃黏膜造成嚴重的損傷。(2)心理護理。大部分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害怕等心理,此時就需要護理人員多與其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有效提供患者治療的自信心和依從性。(3)飲食護理。其一般是根據患者的病情特點來為其提供針對性的飲食護理,指導患者補充適當水分,避免患者發生脫水現象,同時多飲水還可以達到排毒的效果。(4)認知功能護理。護理人員可以借助圖片、視頻等方式來為患者講解與疾病相關的知識,并告知患者如何預防和緩解,從而提供患者疾病的預防和預后效果。
1.3 療效評價標準
(1)臨床療效。治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基本或完全消失;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出現了明顯的改善;有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開始好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未見改善,甚至出現了加重的趨勢??傆行?治愈率+顯效率+有效率。(2)對兩組患者的健康行為和焦慮情況進行記錄和對比。健康行為:借助我院自制的問卷調查來對患者進行分析,主要調查內容包括飲食、運動、情緒、社交、用藥等,共計100分,得分越高則說明患者的健康行為越理想。焦慮情況:借助焦慮自評量表(SAS)來對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共計100分,得分超過52分,則說明患者存在焦慮癥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版本統計軟件做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檢驗,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n),百分數(%),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通過系統性的治療及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達到了98.75%,明顯高于對照組的91.25%,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健康行為和焦慮情況對比
問卷調查與統計發現,護理干預前,兩組患者健康行為和焦慮情況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他們之間的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 論
循證護理要求護理人員對患者的病情特點進行全面、系統的分析和研究,然后提出與疾病相關的問題,制定出一套與之相對應的臨床護理干預,有效改善和緩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情緒,并確?;颊邔I養物質的需求,使他們對急性胃炎的相關知識有個系統的了解和掌握,這樣不僅可以有效提高患者治理的自信心和依從性,而且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指標及焦慮情況,提高患者的健康行為,從而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的治療,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閻 靜.中醫循證護理對急性胃炎臨床治療效果的影響[J].內蒙古中醫藥,2017,6(36):158-159.
本文編輯: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