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志琴

【摘要】目的 探討采用單藥希羅達治療中晚期胃腸道腫瘤的化療效果和用藥安全性。方法 將近幾年來的中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64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觀察組采用單藥希羅達化療,對照組采用希羅達聯合紫杉醇和順鉑化療;觀察兩組的化療效果,分析用藥安全性藥物。
結果 兩組在總緩解率、收益率、生活質量評價、中位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等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的藥物不良反應率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采用單藥希羅達治療中晚期胃腸道腫瘤,能顯著控制腫瘤發展,改善疾病預后,藥物不良反應較輕,是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關鍵詞】胃腸道腫瘤;希羅達;單劑化療;療效;安全性
【中圖分類號】R7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22..02
胃腸道腫瘤是人體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有著明顯的地域性差異。我們處于中國的東部沿海地區,由于飲食習慣等因素,消化道腫瘤的發病率一直居全國前列。消化道腫瘤由于解剖生理和病理特點,早期常無特異性癥狀,出現明顯癥狀確診時大多已處于中晚期,以農村地區的中老年人為多見。這些患者的病灶較多已浸潤粘連或發生遠處轉移,失去了最佳的手術機會。為了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延長生命,常采用化療的方法控制腫瘤和轉移病灶的進展[1]。由于化療藥物的適應癥不同,藥物不良反應是制約臨床用藥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科學地選擇安全有效的化療藥物,是腫瘤科醫務工作者研究的主要課題。近年來,我們對胃腸道腫瘤中晚期患者采用單藥希羅達化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總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腫瘤科2012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中晚期胃腸道腫瘤患者64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齡27~81歲,平均59.4±6.3歲;體重43~76公斤,平均59.7±5.8公斤;病程1~11月,平均4.5±1.3月。其中食管鱗癌8例,賁門癌5例,胃癌14例,結腸癌31例,直腸癌6例;淋巴結轉移23例,腹腔轉移11例,肝轉移8例,肺轉移5例。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按照入院日期的單雙數,將患者分成觀察組和觀察組,每組32例;比較兩組的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
1.2 病例選擇
①入選標準:所有患者均經臨床癥狀、體征、實驗室、胃腸鏡和影像學檢查,以及病理學診斷等方法,確診為胃腸道惡性腫瘤;患者知情同意參加該研究。②排除標準:終末期腫瘤,心腦肺肝腎等重要臟器功能嚴重衰竭;用藥禁忌癥;精神異常不能配合研究等。
1.3 治療方法
兩組均常規給予防治感染、營養支持、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以及護胃、鎮痛、止吐、止血等對癥治療。①觀察組:單用卡培他濱片化療。劑量為1000~1500 mg/m2,
分早晚2次飯后半小時溫開水吞服;連服2周后休息1周,再繼續下1個療程。②對照組:采用希羅達聯合紫杉醇和順鉑化療。紫杉醇劑量為60~75 mg/m2,溶于生理鹽水
250 ml中,于第1、8、15天靜脈緩慢滴注;順鉑劑量為20~30 mg/m2,溶于生理鹽水250 ml中,于第1~3天靜脈緩慢滴注;4周后重復下1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①治療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的病情變化和藥物不良反應,并及時作出相應的處理。觀察和統計兩組的總緩解率、臨床收益率、生活質量評價、中位進展時間、中位生存時間和藥物毒副反應率等指標。②療效判定:維持時間超過4周時為完全緩解(CR),基線病灶最大徑之和縮小>1/3為部分緩解(PR),縮小1/5~1/3為穩定(SD);總緩解率=CR+PR+SD。③采用Karnofsky評價臨床收益率,采用KPS評價系統評價生活質量指數。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處理,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效果的比較
兩組在總緩解率、臨床收益率和生活質量評分、中位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明顯延長等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1。
2.2 毒副反應的比較
觀察組Ⅲ~Ⅳ級的胃腸道反應、口腔炎、神經毒性、肝腎功能損害和骨髓抑制等毒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見表2。
3 討 論
臨床上用于胃腸道腫瘤的化療藥物較為紛雜,常用的給藥途徑有口服、靜脈、動脈插管區域灌注、腹膜腔注射等方法,臨床上常以口服給藥和靜脈給藥最多見。傳統常用的靜脈化療藥物包括氟尿嘧啶、順鉑、紫杉醇、依托泊苷等藥物,近年來隨著現代醫藥科技的研究,希羅達等新型的化療藥物,已經逐漸應用在胃腸道腫瘤的臨床化療中[2]。順鉑是細胞周期非特異性化療藥物,分子中鉑原子能與DNA的堿基結合,引起三種形式的交叉聯結,破壞DNA復制和轉錄,抑制細胞有絲分裂,顯示出細胞毒作用。其抗癌譜廣、作用強、無交叉耐藥,與多種抗腫瘤藥具有協同作用,是目前聯合化療中使用最多的藥物之一。但順鉑對腎臟、心臟、造血系統、神經系統、耳蝸、以及免疫系統等的毒副作用較多。紫杉醇是二萜生物堿類化合物,能誘導和促進真核細胞的微管蛋白聚合并能抑制解聚,在有絲分裂時不能形成紡錘體和紡錘絲,抑制細胞分裂和增殖,從而發揮抗腫瘤作用。
希羅達(卡培他濱)口服后從胃腸道吸收入肝,通過羧酸酯酶水解為5'-脫氧-5-氟胞苷(5'-DFCR),再由組織中的胞苷脫氨酶轉化成5'-脫氧-5-氟尿苷(5'-DFUR),然后由腫瘤相關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腫瘤所在部位水解為5-FU,抑制細胞的有絲分裂,干擾RNA 的加工處理和蛋白質的合成,抑制腫瘤組織血管的生成,發揮細胞毒性作用[3]。希羅達適用于結腸直腸癌Dukes'C期、原發性腫瘤根治術后患者的單藥輔助化療,轉移性結腸直腸癌患者首選的單藥或聯合化療,不能手術的晚期或者轉移性胃癌患者的一線化療,以及乳腺癌、其他方案化療失敗的轉移性乳腺癌患者的單藥或聯合化療等。希羅達的毒副反應主要有胃腸道反應、口腔炎、脫發、手足綜合征、肝腎功能損害、骨髓抑制、血細胞減少、肌痛等,有研究發現其發生率低于5%,Ⅲ~Ⅳ級的嚴重毒副反應相對較為少見。希羅達是一種對腫瘤細胞有選擇性活性的口服細胞毒性制劑,臨床使用較方便,治療依從性較高。
在本研究中,兩組的總緩解率、臨床收益率、生活質量評價、中位進展時間和中位生存時間等化療效果指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兩組的治療效果相當。但單用希羅達的觀察組與聯合化療的對照組相比較,各種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和程度均明顯下降,差異顯著(P<0.05),充分說明了單用希羅達的用藥安全性,這與彭若飛[4]研究的結果相一致。綜上所述,采用單藥希羅達治療中晚期胃腸道腫瘤,能顯著控制腫瘤的進展、消除遠處轉移病灶,緩解臨床癥狀,延長患者的生命,減輕腫瘤引發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藥物不良反應較輕,是一種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臨床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 王 棟.希羅達治療胃腸道腫瘤的臨床效果觀察[J].藥物與人,2014,27(8):139-140.
[2] 劉 海.希羅達聯合奧沙利鉑治療晚期結直腸癌的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4,35(12):2561.
[3] 朱 勇,白安強,楊 哲,等.希羅達聯合調強放療治療老年食管癌的臨床觀察[J].陜西醫學雜志,2014,43(2):198-201.
本文編輯:吳宏艷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