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海翾
摘要:本文采用相對發展率法、泰爾系數和加權變異系數法對四川省2007—2016年市域經濟發展的時空差異和演變進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四川省市域經濟發展的絕對差異和相對差異均十分明顯并存在進一步擴大的趨勢;其中,成都市經濟發展水平遠高于其他地區,且對全省經濟發展的非平衡性有較大的影響。2012年以前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有縮小的趨勢,2012年以后區域經濟發展的差距逐漸轉向擴大。
關鍵詞:市域;經濟發展;時空差異
一、研究區域
二、研究方法和數據來源
對區域發展差異的研究方法較多包括差異分解法、收斂性分析、空間分析、空間場能等。本文主要運用相對發展率法、泰爾系數法(Theil)和加權變異系數法(Cvw)進行分析。
本文以四川省21個市級行政單位為研究對象,研究的數據來源于四川省統計局發布的2007-2016年各年的《四川統計年鑒》和各行政單位的年度政府統計公報和相關政府職能部門在網站上公布的數據。
三、研究結果與數據分析
1、基于Nich計算結果的分析。 根據Nich計算公式,計算出四川省各市域2007-2016年的相對發展率數據,見表1。從表1中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第一,近10年來四川省各市域經濟發展的絕對差異較大,相對發展率最大的是成都市最小的是巴中市,兩者之間相差約5.3倍,結合2016年兩者之間人均GDP的差距,可以表明四川省市域經濟發展的絕對差異的極化現象顯著。第二,全省相對發展率高于1的城市有6個,這說明近10年來四川省各城市經濟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城市較少,只占到全省城市數量的28.57%,全省絕大多數城市經濟發展較為緩慢,見表1。
2、基于泰爾系數和加權變異系數計算結果的分析。根據泰爾系數法和加權變異系數法公式,分別計算得出T系數和Cvw系數,其結果如表2所示。根據表2中的數據,可以得出以下分析結論:(1)從2007年到2016年T系數和Cvw系數呈現先降低再升高的“U”型變化;T值從2007年的0.0697降低為2016年的0.0684,減少量為0.0013,最低值出現在2012年,10年間的下降率為1.87%;同期Cvw由0.548降低為0.4931,減少量為0.0549,最低值出現在2013年,10年間的下降率為10.02%。(2)從T系數的變化可知四川省各市經濟發展的相對差異在2010年以前是逐步減小的,其中2012年是全省市域經濟發展差異最小的一年,但是到了2011年以后全省市域經濟發展的差異又開始逐步拉大。(3)從Cvw系數的變化可知四川省各市人均GDP偏離全省人均GDP的差距在2013年以前是逐漸縮小的,即各地區人均GDP數值越來越近,地區經濟發展向平衡方向發展;到了2013年以后各市人均GDP偏離全省人均GDP的差距在進一步擴大,這說明區域經濟的發展開始朝向非均衡方向發展,見表2。
四、結論
通過實證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有以下幾點。
第一,四川省市域經濟發展的絕對差異較大,經濟發展的空間差異顯著。四川的西北和東北山區經濟發展較慢;成都、攀枝花、自貢、德陽等具有良好工業發展基礎的城市經濟發展較快,并形成了以成都、攀枝花為核心的中部和西南部經濟發展核心。
第二,2007-2016年間四川省市域經濟發展的T系數值先變小后變大,Cvw系數值整體呈現動態縮小的趨勢。
第三,成都市的發展在四川省有特別重要的地位。從時間尺度來看歷年成都市的GDP總量、增量都是四川省最高的,從空間尺度來看成都市的經濟發展遠高于四川省其他各市。
參考文獻
[1] 韓嘯.湘南三市縣域經濟時空差異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13,34(3):1-5.
[2] 王鳴翠,于勝文,張帥帥,等.基坑變形非等時距灰色預測模型程序設計及應用[J].測繪地理信息,2015,40(1):41-44.
[3] 段浩,潘世兵,李琳基于灰色模型的敦煌西湖保護區濕地演化研究[J].干旱區資源與環境,2015,29(10):198-202.
[4] 龍劍,朱海寧,曹邦宇.基于標準差橢圓模型的貴州省經濟密度空間差異分析[J].當代經濟,2014,13:114-117.
[5] 陳安,趙曦.中部六省市域經濟發展時空差異演變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49(05):778-785+79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