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玉
我國網絡視聽節目發展前景、問題及建議
□余 玉
我國網絡視聽節目發展態勢良好,為廣大網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但在其日益繁榮的背后也折射出一些問題,如價值觀扭曲、涉黃低俗、血腥暴力、侵犯隱私、語言失范等,對此需要認真審視,適時矯正,以綠色健康視聽內容營建和諧網絡視聽空間,網絡視聽業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網絡視聽節目 發展前景 建議
近年來,隨著我國傳播領域新技術廣泛應用,網絡用戶持續增長,網絡視聽行業發展駛入發展快車道,網絡視聽節目正進入越來越多的尋常百姓家。據CNNIC最新發布的第4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7.51億,互聯網普及率為54.3%,其中手機網民規模達7.24億,網民中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由2016年底的95.1%提升至96.3%。網絡視聽業日益繁榮,為廣大網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產品。然而,網絡視聽節目在蓬勃發展過程中,也有一些內容低俗、血腥暴力、價值觀扭曲的節目不時出現。對此,今年5月,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以下簡稱“總局”)發出《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進一步規范和引導網絡視聽節目發展,凈化網絡視聽環境。
一、網絡視聽環境不斷優化。隨著網絡視聽業在國內起步和發展,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相應法規,優化網絡視聽環境,有效引導網絡視聽節目健康發展。目前,規制我國網絡視聽節目的主要法規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管理規定》(2008)、《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通知》(2012)、《關于進一步完善網絡劇、微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管理的補充通知》(2014),《專網及定向傳播視聽節目管理規定》(2016),以及今年出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2017)等。這些法規陸續頒布,加上各地新聞出版廣電部門和各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單位認真落實把關責任,網絡劇、微電影及各類網絡視聽節目欄目的內容質量明顯改進。與此同時,對不符合網絡視聽業規定的節目和平臺大力整治,如Papi醬等網紅被總局勒令下線整改,彈幕式直播分享網站斗魚TV等直播平臺被文化部查處等,保證了網絡視聽業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二、網絡視聽內容品質不斷提升。網絡視聽節目的質量關乎節目的生命力。近幾年,針對網絡視聽業的相關法規都一致強調提升網絡視聽內容品質。在2014年成都舉行的第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針對網絡視聽內容提出“抓導向、提品質、重創新、保安全、強法治”五項要求,在2016年的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也提出,網絡視聽節目堅持“內容為王”,努力打造優質網絡視聽作品,今年出臺的《通知》進一步強調,各類網絡視聽節目必須堅守文明健康的審美底線。倡導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網民要自覺遠離低級趣味;節目創作要堅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絕不能制造低俗噱頭,展示丑行惡態,呈現陰暗晦澀,渲染色情暴力。這些法規對提升網絡視聽節目質量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近年來,以微電影、網絡劇、網絡動畫片、原創網絡視聽節目、視頻欄目、視頻節目、音頻節目、網絡紀錄片等多個類別為代表的網絡視聽業,堅持向上向善的價值導向,積極生產原創內容。如在受到表彰的年度優秀原創網絡視聽作品中,新華社充分利用其圖片資源優勢打造的微電影《紅色氣質》,上線僅兩個月累計觀看人次就超過2億;網絡眾籌虛擬綜藝節目《黃河大合唱》,圍繞紀念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訴說濃厚的家國情懷;網絡原創劇《最好的我們》則生動呈現校園生活,給人以溫暖回憶。這些作品在貼近性、針對性和吸引力方面下工夫,向廣大受眾傳播高品質視聽內容,在潛移默化中提升用戶的個人素養和品味。
三、網絡視聽產業不斷壯大。目前,我國互聯網消費類流量的70%來自網絡視頻,而且仍在保持穩步增長,因為近年來網絡視聽用戶規模和市場規模發展勢頭強勁,市場拓展空間仍在擴大,網絡視頻付費觀看行為也成為新常態。2016年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統計顯示,2015年,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劇達805部,12000多集,比2014年增長了7倍多。而截至2016年11月底,全國備案上線的網絡劇已達4430部,16938集,微電影(網絡電影)4672部、網絡動畫片183部、網絡紀錄片148部、網絡欄目1515檔。網絡視聽傳播和粉絲現象是互為因果、互相促進的,因為粉絲是網絡視聽節目的骨干力量,網絡視聽節目是粉絲經濟的重要載體,而“粉絲經濟是一種新型的經濟形態,與前三次工業革命對大企業的崇拜不同,這種新經濟形態推崇通過個體的創新推動群體的進化。”①隨著網絡直播的悄然興起,用戶數量成幾何級數增長,據統計,2015年直播平臺接近200家,網絡直播的市場規模就已達77.7億元人民幣。如今網絡直播平臺用戶數量已經達到2億,大型直播平臺每日高峰時間大約有三四千個直播“房間”同時在線,用戶數可達兩三百萬人次。②可見,網絡視聽業的繁榮大大刺激了粉絲經濟的發展,網絡視聽業正成為迅猛發展的產業新形態和培育新經濟的重要引擎。
繁榮的網絡視聽業也折射出背后隱藏的弊病,集中體現在《通知》中所提及的價值觀扭曲、娛樂至上、內容低俗、品質低劣、格調低下、語言失范等問題。
一、價值觀扭曲。從網民個體層面來看,在前些年網傳的“郭美美事件”中,郭美美在網上炫耀其奢華生活,并稱自己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部分媒體炒作與傳播該條新聞,在網絡上引發網民熱議,“郭美美炫富”事件通過廣泛傳播,影響個人正確價值觀的確立。如今,秀場直播催生的“宅男經濟”是節目的最大供養方,助推了拜金熱潮的增長。新聞類雜志《Vista看天下》曾刊文《網絡直播:情色、金錢、青春與控制的新游戲》,分析網絡直播節目中瘋狂送禮的鄙俗,指出每位主播的直播間都有當日送禮最多排行榜,有時候遇到喜歡的主播,網民就強烈要求上榜。該文尖銳指出:“這才是這個時代的真實規則,是中國特色的直播環境——資本和資源,永遠是控制提線木偶的那只幕后大手”。③顯然,這類網絡視聽節目對青少年的價值取向帶來不正確引導。
再從國家整體層面來看,當前網絡視聽新媒體針對拆遷事件、PX工程修建、醫療衛生等民生問題頻頻在網絡視聽節目里出現,有些通過傳播者不恰當地傳播而煽動了不理性情緒,引發群體性事件。特別在關于民族矛盾、恐怖事件、周邊對抗、對外關系等問題上,網絡視聽節目傳播時不注意策略和分寸,嚴重危及社會輿論場與國家文化安全體系的穩定性,對受眾的價值取向也帶來負面影響。
二、涉黃低俗。有些網絡視聽節目為了迎合受眾的低級趣味,以情欲挑逗博取受眾關注度,播放或直播涉黃之類觸犯法律法規的視聽內容,污穢網絡環境,扭曲人們的正確審美觀。2016年1月10日凌晨,斗魚TV一名主播“放縱不羈123”在線直播不雅行為。網民截圖顯示,在名為“直播造娃娃”的直播間中,一男一女做著不雅動作,被戲稱為“直播涉黃第一人”。當年的2月24日又在網絡上被曝出“主播更衣”視頻等。近年來,在反腐倡廉的背景下,掃黃打非、官員不雅視頻不時從網絡上流出,有的沒有通過技術處理就在網絡廣泛傳播,不但降低廣大用戶的審美情趣和品味,而且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傷害很大。針對網絡低俗現象,《通知》重點針對近兩年行業內的一些不良現象作出明確規定,旨在徹底杜絕部分不合規作品打“擦邊球”,尤其對網絡平臺上以所謂 “完整版”“未刪減版”“未刪節版”及“被刪片斷”等節目(含鏡頭片斷)進行變相傳播,進行嚴厲查處。
三、血腥暴力。前些年發生在廣東東莞的 “小月月事件”,網民還是記憶猶新。事件發生后,一些視頻傳播者為了還原事發現場,拍攝到機動車在小月月身軀上一遍遍碾壓的場景,場景慘不忍睹,看后令人不適。一些慘烈的交通事故、兇殺案件發生后,許多現場用戶所拍照片或視頻赤裸裸地把現場場景的血腥畫面傳遞給用戶。近來網上多次傳播中小學生欺凌暴力事件,把暴打場景不加處理直接通過網絡傳播,并呼吁網民轉發,這些網絡視聽內容加深網民對當今學生的人身安全憂慮和對青少年身心的創傷。顯然,這類視頻發布者全然不顧網絡傳播倫理和網民接受心理,頻頻挑戰網民心理接受底線,也有些網絡視聽節目剪切網民所拍視頻內容用到節目中,帶來惡劣的社會影響。
四、侵犯隱私。人人都有麥克風的自媒體時代,通過微信、微博傳遞現場視頻易如反掌,可是一些網民缺乏隱私意識,侵犯自己或他人隱私卻不知曉。現實生活中,在一些公共場所,如航班、出租車、商場、醫院、酒店等地出于好奇等心理因素,隨時隨地拍攝視頻,通過微信傳播,不經意間侵犯別人的隱私權。然而,有意為之則性質惡劣,如2016年8月發生的滴滴司機“偷拍空姐網絡直播”的事件,通過隱蔽手段進行偷拍、偷錄,未經當事人同意上傳網上,甚至進行網絡直播,引發了公眾對網絡直播侵犯公民人格權的熱議。這類不正當手段拍攝的視聽內容直播網上,或做成節目引來圍觀,諸如此類侵權現象時有發生。
五、語言失范。網絡語言失范是網絡視聽節目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在當下“人人主播、全民直播“的網絡時代,網民無門檻進入,網絡媒體沒有傳統意義上的“把關人”。網絡語言悄然發生變化,“裝逼、草你馬、撕逼、本屌、蛋疼”等污穢用語無禁忌使用,并在網上瘋狂傳播。抓住受眾的從眾心理,有些網民視網絡另類語言為時尚,在“網紅”圈粉過程中廣泛傳播。新華社最新發布《新華社新聞信息報道中的禁用詞和慎用詞》,要求新聞媒體和網站應當禁用不文明詞語,同時對時政和社會生活類、法律法規類、民族宗教類、港澳臺和領土、主權類用語進行統一規范。網民應自覺摒棄低俗、庸俗、媚俗用語,不使用失范的網絡語言和錯詞別字。網絡視聽節目的演職人員、主持人、嘉賓及其他節目參與人員要自覺抵制污化和不規范用語,在規范使用通用語言文字方面發揮積極的示范和表率作用,以純潔網絡語言,凈化網絡空間。
此外,網絡視聽節目中的盜版侵權也很嚴重,版權爭執問題也常常發生,這也是應該加強管理的方面。
一、以正確導向維護網絡精神家園。從傳媒導向性看,網絡視聽節目應堅持正確導向,強化責任擔當,把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當作網絡視聽傳媒擔負的使命。為此,網絡傳媒應把原創自制的高品質視聽作品作為發力點,以優質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展現當下中國人民的追求奮斗和時代精神,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述優秀的中國故事,展示良好的中國形象,激勵大家的創造熱情,喚起網民的家國情懷。中國網絡電視臺制作播出的22部《中國夢》系列優秀微電影,選取社會熱點事件,引起網民熱議。再如近兩年推出的《國家相冊》《紅色氣質》等系列精品短視頻,見人、見事、見精神,為網民注入了正能量。因此,網絡傳媒應多出優秀的視聽精品,努力實現《通知》所指出的“網絡劇、網絡電影等網絡視聽節目在劇情設計上要弘揚正氣、伸張正義,傳播真善美、鞭笞假惡丑,體現積善成德、明德惟馨的道德導向,發揮好道德教化和價值引領作用,以高品質的網絡視聽節目營造凈朗、向上的網絡空間,維護美好的網絡精神家園”。
二、以綠色健康的視聽內容提升網民審美趣味。在注重網絡視聽節目導向性基礎上,提升原創節目內容質量,徹底摒棄以追求點擊率、閱讀量為內容取舍標準,而是以用戶黏性和忠誠度來贏得網民的吸引力。為此,網絡視聽節目不但應在原創內容上下工夫,而且不斷優化內容自制策略,促使網絡自制內容上新臺階,因為網民審美趣味受各類原創的優秀網絡劇、網絡電影、微視頻等視聽節目潛移默化影響。所以,網絡視聽內容創作者和傳播者應以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己任,培育正確的價值觀,引導用戶向上向善,保持健康格調,遠離低級趣味,反對奢華不良風氣,避免助長游戲人生的心態和浮夸之風,尤其嚴防低俗血腥、金錢拜物教之類視聽作品進入網絡空間,努力為廣大用戶提供綠色健康的視聽內容和規范有序的視聽環境,以具有高雅藝術和向上審美情趣的網絡視聽節目引導網民確立健康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斷提高網民素養和審美趣味。
三、以個性化、差異化服務贏取用戶的忠誠度。首先是內容分級差異化。為了滿足網民的個性化消費,嘗試建立網絡視聽內容分級制度,即要求視聽內容產品生產者在視頻產品或服務的顯著位置標識出適宜觀看的受眾和不適宜觀看的受眾,哪些等級不適合青少年受眾觀看等。根據目前網民需求和網絡發展境況,可以循序漸進地推廣視聽內容分級制度,可將視聽節目嘗試性地分為10周歲以下禁止觀看,16周歲以下禁止觀看和適合所有年齡段觀看三個等級,通過網民區隔觀看或收聽,能大大滿足網絡消費者的差異化需求。
其次是原創內容個性化。以用戶為導向指導節目生產,在原創節目時充分考慮到受眾的個性化需求。如今愛奇藝主推的《靈魂擺渡人》,樂視網推出的“樂視午間劇”,以及《唐朝好男人》《光環之后》等自制原創節目都受到青年網民的歡迎;近年推出的《網絡春晚》節目,藝術性和觀賞性俱佳,為寬泛年齡段的網民帶來真切而愉悅的感受;近兩年芒果TV和芒果直播APP平臺播出的 《明星大偵探》,這檔特別用心的中國首檔明星推理綜藝秀視聽節目,集思想與智慧為一體,節目寓教于樂,極富感染力。
四、以完善的審核管理制度保障有序的網絡視聽空間。互聯網具有開放、平等、自由、共享等優勢,同時也給網絡監管帶來難度。為了保障網絡視聽節目能正確引導價值觀和不斷提升網民審美情趣,離不開完善、合理的審核管理制度,以凈化和維護網絡視聽空間。可以效仿美國等發達國家的互聯網“分級——過濾”監管方式,以及各相關部門履行屬地原則,各地監管部門對視聽節目審核工作落實到位,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按照《通知》指出的網上網下導向管理“一個標準、一把尺子”的要求,即對于電臺電視臺和網絡播出視聽節目,包括境外影視劇,實行同一尺度、同一標準,合理過濾,嚴格監管,使價值觀扭曲、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視聽內容無法流入熒屏和網絡終端。
五、以較高的網民素養營建和諧的網絡視聽環境。網絡視聽監管中他律固然重要,而網絡視聽空間的維護同樣需要行業和網民自律,提升網絡用戶媒介素養和自律意識,網民傳播網絡視頻做到心里有法規,消費視聽內容做到不涉黃,警惕和自覺抵制不良視聽內容。若網民了解傳播規律,提高自己對圖像信息的認知、鑒別能力,在琳瑯滿目的網絡視頻市場上,對那些不正確、不真實、不健康的網絡視頻應該有基本的辨識能力,并做出恰當的選擇,這都依賴于網民的媒介素養。所以,加強網民媒介素養教育,提升他們的信息鑒別能力和個人審美標準,使他們自覺選取那些能提高修養、凈化心靈的網絡視聽節目觀看或收聽,使自己不斷走向崇高、遠離低俗,以健康的視聽節目熏陶自己,從而不斷提升個人品味和素養,以自律和他律合力構建和維護健康的網絡視聽空間。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局長聶辰席在去年12月召開的“第四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上指出:“在新技術新應用的強力推動下,視聽化正在成為互聯網傳播的一個重要演進趨勢,視聽無處不在、無時不在,視聽媒體發展前景廣闊”。近年來,隨著網民數量持續增長,我國網絡視聽節目發展態勢強勁,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很大,只要正確審視發展中的問題,適時警惕和矯正,網絡視聽定會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
欄目責編:邵滿春
注釋:
①夏德元,吳 駟,靳 戈:《視頻直播:亂象剖析與有序治理》,《傳媒評論》,2017(1)。
②央廣網:《網絡直播平臺整頓背后:用戶量超2億》,http://tech.cnr.cn/techgd/20160415/t20160415_521882389.shtml。
③搜狐網:《網絡直播:情色、金錢、青春與控制的新游戲》,http://mt.sohu.com/20160420/n44522191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