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朝軍 母華敏
(河北科技師范學院文法學院,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近幾年,河北省作協副主席、“河北四俠”①之首、“第六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胡學文的小說非常受電影導演的矚目,迄今為止已有6部作品(《極地胭脂》《飛翔的女人》《婚姻穴位》《大風起兮》《向陽坡》《奔跑的月光》)被改編為電影。其中,以《婚姻穴位》改編的《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以《大風起兮》改編的《跟蹤孔令學》、以《奔跑的月光》改編的《一個勺子》影響最大。
中篇小說《極地胭脂》講述了草原獸醫唐英和徐晃的愛情選擇和生存掙扎。改編影片的獨特之處是用四季的變化來表現主人公的情感,強化她工作的枯燥、心靈的壓抑和對夢想的追逐。
中篇小說《飛翔的女人》講述農村女性荷子不惜一切代價尋找失散的女兒并堅持不懈地把人販子告倒的故事。改編影片在情節方面做了兩處大的改動:一是將丈夫離婚再娶改成了丈夫留守在家;二是把荷子沒有找到女兒改成了歷盡千辛萬苦終于找到。影片如此改動的目的是要帶給觀眾一點溫暖和慰藉,讓觀眾相信好人終有好報。
中篇小說《婚姻穴位》主要講述心地善良的三輪車夫劉好經歷了兩次感情失敗最終修成正果,但又突遭車禍殞命的故事。電影除了結尾之外,在情節和細節上沒有大的改動,但風格變化很大。小說的風格是平淡中略顯壓抑,電影則處處充滿了馮氏噱頭和輕松幽默。
中篇小說《大風起兮》講述的是語文老師吳衛因和上課用手機的女生發生沖突,引發女生男友跟蹤,之后為了擺脫跟蹤動用小混混,但又被小混混訛詐的故事,表現了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漠隔閡、小人物生存的無奈與艱難。改編為電影《跟蹤孔令學》后,主演范偉的演繹詼諧中有苦澀,幽默中有沉重,把一個小人物的愛女、愛家及擔驚受怕拿捏得非常到位。
中篇小說《向陽坡》講述了西北底層農民馬達與城市暴發戶就搶占其耕地用作狗墓地而展開的拉鋸戰,故事啼笑皆非而又發人深省。改編電影具有強烈的魔幻現實主義色彩,主要體現在穿西裝的狗魂多次出現、犯病的吳小麗一夜之間成了剪紙高手等情節的設置上。此外,極富濃郁西北鄉土風味的對白、插曲,給影片增添了不少看點。
中篇小說《奔跑的月光》主要講述西北農民宋河無意中救助了一個傻子,而后幾撥人冒充傻子的親屬對之進行訛詐的故事,反映了現代社會人性貪婪、唯利是圖等問題。影片的改編非常成功,獲得臺灣金馬獎多項大獎。
胡學文的小說題材其實非常普通,但是他能夠進行非常高明的故事講述和建構,通過這種建構,他可以更集中、更戲劇性地表達對人的深度關懷、對生存的嚴肅思考,因而其作品才能成為影視導演屢屢捕捉的“目標”。其代表作《奔跑的月光》就是這樣一部能帶給人思考的作品。
小說的主人公宋河和黃花是偏遠農村的一對普通夫妻,兒子犯罪坐牢,被判了6年徒刑,聽村里的能人吳老三說花錢可以減刑,宋河便給吳老三的遠房親戚、煤老板吳多多送了5萬元錢,希望能夠為兒子減刑一年。沒想到,這錢卻打了水漂,錢花了,刑卻沒有減。為了討回這5萬元錢,宋河開始一次又一次地跑到鎮上去找吳老板要錢。就在這個過程中,宋河被一個不知來歷的傻子給纏上了。盡管夫妻倆想盡一切辦法,試圖甩掉這個傻子,但總是不能如愿,再加上夫妻倆善良的秉性,最后就收留了傻子。就在夫妻倆與傻子相處日漸和諧的時候,吳老板卻突然帶著一個自稱是傻子兄弟的人找上門來,不僅帶走了傻子,還硬是給宋河夫婦留下了1000元錢作為酬謝。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不久,又來了一男一女,以傻子哥哥的名義找上門來。他們不僅帶走了那1000元錢,還威脅這個事沒完,過幾天還會來找麻煩。但事情并沒有結束,就在宋河夫婦擔驚受怕的時候,又有兩個戴頭盔的男人找上門來,也自稱是傻子的兄弟。因為未能如愿,兩人臨走時撂下狠話,限時把傻子找回來,不然會如何如何。主人公宋河夫婦明明做了一件好事,卻陷入連環騙局,百口莫辯,難以自證清白,成了人們眼中的“傻子”?!侗寂艿脑鹿狻放c其說是一個傻子的故事,不如說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可能面臨的荒誕命運。
《奔跑的月光》特別典型地體現了胡學文小說的創作特點:精美的語言、巧妙的構思、老到的敘述和強烈的現實感。這部小說語言非常精美,極富表現力。一開篇就吸引了讀者:“回到村莊時,日頭正往另一個地界縮。余暉被樹梢搖落,如受傷的蝴蝶,雖竭力飛舞,終是隱散在寒風中。幾天前下了一場雪,路已經變得瓷實光滑,但踩上去,仍怕疼似的咯吱咯吱叫。”[1]行文用字和比喻都非常新穎、奇特,一個“縮”字非常形象地表現了日暮將至,而“怕疼似的咯吱咯吱叫”則新奇、動感地表達了踩在瓷實光滑的雪路上的感受。此外,《奔跑的月光》構思也異常巧妙,主題非常發人深?。簝鹤颖慌行?,這是宋河最大的心病,聽說行賄5萬元就能給兒子減刑,宋河馬上行動起來,以去掉這塊心病,但5萬元送出去了,卻又被一個傻子纏上,新的心病又來了,后續的麻煩還接二連三,心病更難以去除了。這種巧妙的構思真實地再現了當代社會中底層百姓如卡夫卡式的生存困境和精神困境。此外,作品的情節也頗具批判警醒意味:5萬塊錢通過什么途徑送給了誰?傻子最后到底去了哪里?那幾撥人到底是誰?他們之間有沒有關聯?小說始終也沒有明確地告訴讀者答案,而是讓讀者自己去思考,這種“留白”,是作者留給讀者的空間,也是引發讀者思考的地方,“留白”體現了作者的獨具匠心。
《一個勺子》的導演陳建斌在采訪中曾說道,他是偶然在《人民文學》上看到了《奔跑的月光》這部小說,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并連續讀了好幾遍,感覺這正是他多年來一直在找的故事:“這個小說講的是我們在跟自己的人生、自己的價值觀和整個世界做斗爭,它就像一個瓶子,可以容納我這么多年想要表達的東西。”[2]
由于非常喜歡這部作品,陳建斌親自擔任導演并改編劇本。在主題方面,他敏銳地把握住作品的現實批判性,并表現出了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他希望通過影片來呈現自己對社會的認識,傳達明晰的是非觀念,使觀眾可以更好地認識社會、認識自己。在日益商業化的中國電影市場,這種能夠引人思考的電影,無疑彌足珍貴。影片中的拉條子陷入無限的麻煩和自責中。觀眾眼看著善良的拉條子在倒霉的路上越走越遠,心有余而力不足,唯有無奈地嘆息,因為拉條子并沒有做錯什么。拉條子想不明白:這些人為何要爭搶一個傻子?面對人心的險惡,他就像與風車作戰的堂吉訶德一樣,一遍一遍在與自己的良知做斗爭。從千方百計想把傻子趕走,到絞盡腦汁想把傻子尋回,影片中的拉條子就這樣在荒誕的路上越走越遠。人性善良與人心險惡的對抗,引發了一場場鬧劇,折射出在與文明的余暉擦肩而過的角落,還有很多沒有被紅塵污染的生命依舊在執著地堅守,堅守善良,堅守正義。
在藝術表現力方面,陳建斌展現出了純熟的鏡頭語言。同原著相比,《一個勺子》的劇情更加流暢緊湊,戲劇沖突也更加激烈,絕不會讓觀眾產生沉悶之感。同時,陳建斌還加入了很多原作中沒有的元素,如色彩和意象。影片一開始就設計了非常熱鬧的農村集市,到處充斥著喜氣的音樂和大紅的色彩,更凸顯出主人公拉條子內心的寂寞與無助。影片中還加入了一個小羊的意象,其實也取了“待宰羔羊”之意,映射了拉條子任人擺布、聽天由命的現實處境。除此之外,影片在背景音樂的選擇方面也頗具創意,尤其是接近影片結尾處拉條子追趕開著汽車的大頭哥的場景,導演采用了汽車后視鏡的方式來表現拉條子絕望的奔跑,同時配以神曲《忐忑》?!鹅芬浴吧裰ァ钡男Ч憩F了拉條子的執拗、堅持與困惑。
電影最后的結局也表現出陳建斌不凡的編劇才華。整部影片中,主人公拉條子一直在為兒子減刑的事情奔忙,散盡家財,付出5萬元的“巨款”打點關系,但毫無進展。在小說中,故事就此結束,但在影片中,陳建斌卻非常有想象力地對劇情進行了延伸與反轉,完全出乎觀眾的意料。當一連串的騙局幾乎壓垮了拉條子之后,村長卻帶來了拉條子兒子減刑的好消息。本以為這多少會安慰絕望焦慮中的拉條子,但相反,緊接著又是一個反轉:焦慮的拉條子因此變得更困惑了,最后幾近崩潰,戴著“勺子”遺留下來的紅色遮陽帽失魂落魄地走向遠方,影片也結束在一群孩子對“傻子”拉條子的人身攻擊的場面之中,將黑色幽默的主題烘托到了高潮,帶著冷幽默的辛酸與苦澀。這段情節是原著小說中沒有的,體現了陳建斌高超的編劇功力。
在導演的努力之下,影片在多個維度對社會發出質疑和批判,卻又嚴密地包裹在劇情之中,試圖對社會現實做出精妙的比喻,使電影的寓言性更真實、更生動、更富表現力。及至結尾處,尚未成年的小朋友們拿著雪球像打“勺子”一樣群毆戴著紅色遮陽帽的拉條子,激發觀眾不由得想起魯迅在《狂人日記》結尾處“救救孩子”的呼喊,而影片此處,導演“救救孩子”的呼聲呼之欲出,在這一層面,影片《一個勺子》相比原著有著更多人性和社會學意義上的豐富度,這也是導演兼編劇陳建斌的成功之處。
雖然很多作品被改編成電影,但在胡學文看來,小說是作家的作品,電影是導演的作品,電影的理念和想法都是導演的,跟自己關聯并不大。但胡學文不贊成作家盯著影視寫小說,那樣小說肯定寫不好,因為那會失去創造力?!半娪叭丝粗匦≌f,主要是小說的創造性,而不是其他。我每年寫的小說很多,改編的也就那些??瓷狭司透?,看不上,我還寫我的小說。”[3]
當下,小說改編成影視已經成為“影像時代”的一種文化常態與趨勢,雖然胡學文并不太在意自己小說作品的改編,也不會刻意向影視靠攏自己的寫作,但胡學文作品中的批判精神與獨特的藝術魅力強有力地吸引著獨具慧眼的讀者和導演。胡學文小說的影視改編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主要是因為保持和兼顧了小說與影視的獨立性:一方面不放棄小說的思想特質,堅持小說的現實關懷立場,充分發揮小說語言藝術的獨特魅力;另一方面不拒絕影視對文學的改編和介入,在尊重小說文學藝術特質的同時充分考慮影視藝術的生成規律與傳播規律,借助影視傳播范圍廣泛的優勢,將作者對人生、對社會、對世界的嚴肅思考與獨特體驗傳達給更多的觀眾,[4]真正做到了小說與影視相互促進、共同繁榮。因此,胡學文小說影視改編的成功案例讓我們意識到,雖然文學已經越來越被邊緣化,但它依然可以找到一個坐標、一種定位,在“影像時代”獲得更好的存在和發展。
注釋:
① 河北四位知名作家胡學文、劉建東、李浩、張楚并稱為“河北四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