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敬輝
王實甫《西廂記》的藝術成就
■曹敬輝
《西廂記》突破了元雜劇一般為1本4折的慣例,用5本21折的長篇巨制演繹了一段生動曲折的唯美愛情故事。自問世以來,上演不衰,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在對故事情節的創新、結構的巧妙安排、戲劇沖突的合理設置、人物的有效塑造等諸方面,《西廂記》達到了人物性格和情節的高度融合,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交織,均達到了一定高度。
王實甫;西廂記;藝術成就
王實甫的元雜劇《西廂記》,自問世以來,一直傳誦不絕,上演不衰。《西廂記》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成為元雜劇的壓卷之作,為明清以來的戲劇創作提供寶貴的經驗,不僅表現在它反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進步思想,更在于其對故事情節的創新、結構的巧妙安排、戲劇沖突的合理設置、人物的有效塑造等諸多方面。
一、《西廂記》思想內容及情節的開拓創新,推動了文學史的發展演變。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唐朝和宋代,涌現了李白、杜甫、孟浩然、王維、白居易、蘇軾、辛棄疾、李清照等一大批優秀詩人和詞人,他們的創作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與束縛。到了元代,蒙古族占領了統治地位,新的思想影響了元代文學的創作,元雜劇和散曲家逐漸擺脫儒家思想的束縛,比以前的文學作品更具有真實性,更有真情實感。王實甫的《西廂記》便是當時這種思潮最典型的代表。
封建社會人們認為婚姻只是為了傳宗接代。孟子曰:“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可是在青年人內心深處,充滿了對自由愛情婚姻的渴望。這種封建思想,完全排斥了男女雙方表達情感和婚姻自主的自由與權利,造成了封建社會無數愛情婚姻的悲劇。《西廂記》講述張生與崔鶯鶯一對才子佳人,一見鐘情,喜結良緣的故事。之所以得到了古今中外眾多觀眾的喜愛,與作品中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反對封建婚姻制度,特別是反對封建士族門閥婚姻制度的思想是分不開的。王實甫的《西廂記》寫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經歷百般阻撓、破壞,最終有情人終成眷屬。它反對封建家庭包辦婚姻,歌頌青年人追求愛情、幸福與婚姻自主、自由。它的完美結局告訴人們,只有敢于反抗斗爭,才能沖破封建禮教的束縛,達到婚姻自主、自由。婚姻拋開門第、財富和功名利祿等因素的束縛,是青年人所追求的“烏托邦”,而在現實社會中,這種純潔的愛情很容易破碎。然而,崔張二人愛情的純潔性,在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卻成功了。《西廂記》里男女雙方的感情重于一切,它維護愛情的純潔性,這是《西廂記》情節的進步之所在。
二、《西廂記》突破了元雜劇一般為1本4折的慣例,用5本21折的長篇巨制來演繹一個生動曲折的唯美愛情故事。其回避了元雜劇篇幅制約的劇情簡單化和模式化,能夠深入地展開情節、刻畫人物。《西廂記》共有三處高潮,每處高潮都是一個醞釀、積聚、漸進的過程。崔、張二人的愛情,經過“驚艷”、“借廂”、“聯吟”、“鬧齋”,由萌生愛情到愛情的加深。“寺警”一折,由暗到明,老夫人被迫允婚,崔、張二人喜氣洋洋準備成親,在欣喜的氛圍中,接踵而至的是老夫人的“賴婚”,鶯鶯怨恨欲絕,張生痛不欲生,紅娘義憤填膺,戲劇沖突被推向高潮。第二處高潮源于老夫人賴婚后三人的不同態度,轉入鶯、張、紅三人之間的喜劇性沖突之中,一場抒情性描寫,加之崔鶯鶯內心的矛盾沖突。于“賴簡”一折中,出現了第二處高潮。緊接著,崔鶯鶯與張生喜結百年之好,劇情轉向輕松愉快,老夫人的“拷紅”又掀起了軒然大波,但是紅娘挫敗了老夫人,導致了老夫人的許婚;不料老夫人才許婚又逼試,前波未平,后波又起。“哭宴”一折,離愁別恨,觸目傷懷,將戲劇沖突推向了最高潮,也就是第三個高潮。大潮過后,又生余波,老夫人再次悔婚,好在張生榮歸故里,消除誤會,張、鶯二人團圓,有情人終成眷屬。全劇不枝蔓、不拖沓。《西廂記》還打破了元雜劇每折由一人獨唱的慣例,根據劇情的需要,有的折里由二人或三人對唱或分唱。這也是王實甫在雜劇體裁上的創新和改革。
三、《西廂記》成功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個性各異的人物形象。(一)癡情郎:張生。王實甫情節編織上并沒有把表現張生的才華作為重點,而寫他為了鶯鶯,寫信退敵兵,老夫人賴婚,他失望得想懸梁自盡。紅娘帶來詩簡,他大喜過望,原來是小姐約他幽會。在絕望之余,張生跳墻赴約,引發一場誤會性的沖突。原來鶯鶯約會張生,并沒有讓他跳墻來,是張生欣喜之情沖昏頭腦,糊涂一時,把詩理解錯了,大大強化了戲劇的喜劇性色彩。王實甫通過如此藝術處理,把張生大膽追求愛情,而又魯莽癡迂的性格特點暴露無遺。(二)崔鶯鶯:大膽追求愛情的大家閨秀。鶯鶯對張生的愛主動大膽。當她遇到風流俊雅的張生,她的反應是:回顧、覷末、下。按照封建禮教的規定,為女子者,“非禮勿言,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鶯鶯竟然對張生一步一回頭。才至后來,崔鶯鶯突然于半夜飄然而至張生住處,兩人私自結合。正是由于鶯鶯從一開始就對愛情熾熱追求,才使她一步一步地走上了違悖綱常、反抗封建禮教的道路。(三)甘愿為人作嫁衣的奴婢:紅娘。紅娘機智聰明,熱情潑辣,富同情心,在崔、張的愛情困境的時候,她總是機智地使矛盾獲得解決。她代表著健康的生命,富有生氣,充滿自信。紅娘不受任何教條約束。老夫人讓她服侍鶯鶯,讓她“行監坐守”。她處處試探,揣度,照顧著小姐的自尊心。她承擔著種種壓力,義無反顧地為別人合理的要求竭盡全力。若無紅娘,崔、張這對有情人難成眷屬。故《西廂記》流傳后,紅娘的名字在民間成了那種不計個人得失,樂于成全他人者的象征。
四、錯綜復雜的矛盾沖突交織,推動了戲劇情節,人物性格和情節開展得到了融合。戲劇作品是沖突的藝術,矛盾沖突是戲劇的基本元素。《西廂記》的戲劇沖突有兩條線索。一是以老夫人(包括鄭恒)為代表,與崔鶯鶯、張生、紅娘為另一方之間展開的沖突。這是維護封建禮教的封建勢力和崇尚婚姻自由的青年人之間的沖突。這一沖突是全劇的主要沖突,貫穿始終,推動著戲劇情節的發展。《西廂記》還有由崔鶯鶯、張生、紅娘之間的種種矛盾引發的另一條戲劇沖突的線索,它是次要的,從屬的,卻是大量的,錯綜復雜的,常常和主要矛盾糾葛在一起。他們互相影響,推動戲劇情節一環扣一環地發展,出現強烈的戲劇效果。如,老夫人賴婚是封建勢力壓制反封建、崇尚婚姻自由派的一次短暫勝利,打碎了鶯鶯對母親的幻想,激起了紅娘同情鶯鶯、張生的正義感,張生在無奈之際,得到紅娘的鼓勵,重新振作精神。這些人物全都鮮活起來。然而在崔鶯鶯、張生、紅娘這一派,由于各自的地位、身份、個性等不同,彼此也存在著矛盾。“鬧簡”反映了鶯鶯和紅娘的矛盾,“賴簡”反映了鶯鶯和張生的矛盾,這些矛盾又是鶯鶯由于封建禮教的束縛所造成的自身矛盾引起的;至“酬簡”,紅娘幫助鶯鶯和張生結為夫妻,他們之間矛盾才得以解決,但卻又激化了主要矛盾;于是“拷紅”一折把戲引向了高潮。張生被逼進京趕考,是主要矛盾的發展,但是又引起鶯鶯對他進京后是否會變心的憂慮,次要矛盾又有了新的內容。全劇戲劇沖突的發展,并不是平鋪直敘,而是有張有馳,急緩相間,引人入勝。《西廂記》5本戲各有中心,又圍繞一個主題,有機地體現了矛盾發生、發展、激化與解決的完整過程。戲劇沖突的發展節奏鮮明,波波疊起、懸念叢生、情節跌宕起伏,不落窠臼。《西廂記》圍繞著兩組矛盾、兩條線索,互相影響、交叉發展,以人物性格特征為基礎,通過一系列錯綜復雜的戲劇沖突,完成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沖突在皆大歡喜中獲得圓滿解決,展現了崔張爭取愛情自由的曲折復雜的過程,富有極美的舞臺呈現和藝術生命力,從而獲得觀眾的喜愛。
《西廂記》的藝術成就不僅僅是它在思想上的突破,描寫前人所沒有寫、不敢寫的內容,還在于它故事情節的創新、結構的巧妙安排、戲劇沖突的合理設置、人物的有效塑造等諸多方面,展現了獨特魅力。《西廂記》無論是在思想上還是敘事藝術上,都有開拓與思考,在中國文學發展史上起著承前啟后的作用。
[1]李欣然.《西廂記》中崔張婚戀根源探究[J].佳木斯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10(6).
[2]張詩穎.待月“西廂”天下奪魁:論王實甫《西廂記》[J].名作欣賞,2013(18).
[3]張桂琴.補償視閾下的明清文言夢幻小說[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3).
[4]柯瓊鶯.論《西廂記》之封建家長崔老夫人[J].文教資料,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