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 莉 (重慶文理學院,重慶 402160)
提到英國電影史上的常青樹,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007”系列電影。在“007”系列電影產生發展的半個多世紀以來,以邦德為核心的善惡爭斗故事已上映了二十余部,一年一部或兩年一部的出片速度及居高不下的票房成績彰顯著這一系列影片的強大生命力。本文將在整理“007”系列影片故事敘事模式的基礎上,聚焦這一系列影片中的核心人物,即代號為“007”的邦德特工,從其形象流變、形象內涵及形象塑造這三個層面解讀“007”系列電影中的邦德形象,其間將不同程度地論及“007”系列電影中的各部影片。
如果說在20世紀中葉,“007”系列電影的故事頗具新意,那么在電影市場百花爭艷的當下,“007”系列電影中的故事則略顯老舊,而正是這種暴力和性愛的敘事模式使“007”系列電影一直延續至今,其極富吸引力的故事架構和極富魅力的主人公形象設置就是這一系列電影決勝影壇的關鍵。意大利的文論家安伯托曾對“007”系列影片的故事結構進行了原型分析,他認為這一系列影片的原型是西方社會的神話故事,即國王授命——騎士打敗惡獸并救出公主——騎士與公主暗生情愫。或許正是這一流傳千古的經典神話模式賦予了“007”系列影片不息的生命力。[1]在“007”系列影片中,授命的人物形象成為M,領命的人物形象成為邦德,公主形象成為“邦女郎”,而惡獸形象則成為性情古怪、破壞力極大的各色惡人。“007”系列電影中的每一部影片幾乎都沿用了一樣的故事架構和固定的序幕、發展、高潮和結局。序幕部分的設置較為簡短,主要是通過呈現邦德執行任務過程中的敏捷身手呈現出影片主人公的英雄形象和超能之力,為后續故事的推進奠定基礎;在故事發展階段中,“007”系列電影的情節設定主要包括M授予邦德鏟除惡人的命令并與惡人集團首次交鋒,以及違抗M指令獨立執行任務,其間影片還穿插了邦德與“邦女郎”及其他女人之間的風流韻事,將邦德進可擊退惡人,退可征服女人的魅力形象呈現而出;更為固定的敘事模式體現在“007”系列電影的高潮部分,首先是邦德受到惡人集團控制,惡人集團首領折磨邦德并將自己破壞世界、征服人類的邪惡夢想與邦德分享,隨后邦德憑借敏捷的身手、機智的頭腦和不俗的運氣成功脫險并制伏惡人或對惡人集團進行了致命的打擊。而這一系列影片的結局也固定為邦德完美地完成任務并抱得美人歸,在與“邦女郎”共度良宵后又因為某種原因錯失美人或踏上新的征程,為后續影片的故事創設留下空間。在“007”系列影片發展的半個多世紀中,這一系列影片固定的敘事模式曾遭受無數詬病,但觀眾的熱情和票房的收入卻一次又一次地為其正名,可以說在紛繁復雜的電影市場上,“007”系列影片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影片所蘊藏的英雄主義,而承載英雄主義的就是邦德形象,能力超群、完美無瑕的人生贏家邦德幾乎點燃了所有觀眾心中的英雄夢。
邦德形象不僅是“007”系列電影中的核心人物,也是該系列影片中的敘事核心。在延續半個多世紀的“007”系列電影中,邦德形象在保持著一貫的身份、能力設定的基礎上,也隨著時代的發展而不斷變化。截至目前,邦德的飾演者分別是肖恩·康納利、喬治·拉贊貝、羅杰·摩爾、提摩西·達爾頓、皮爾斯·布魯斯南和現任邦德丹尼爾·克雷格,在這六位邦德飾演者的作品中,觀眾看到了不同性情的邦德,也看到了“007”系列電影在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變化發展。[2]
第一位邦德飾演者肖恩·康納利共參與拍攝了《諾博士》《來自俄羅斯的愛情》《金手指》《霹靂彈》《雷霆谷》《金剛鉆》6部“007”系列影片。在首次接拍“007”系列電影開山之作《諾博士》的過程中,肖恩的表演并沒有獲得制片方的認可,然而意料之外的是,《諾博士》獲得了廣大觀眾的喜愛。在隨后參演的5部“007”系列電影中,肖恩憑借底層的出身和豐富的人生經歷成功塑造了具有“平民”風格的邦德形象,性格粗獷的肖恩在某種程度上使邦德這一超級特工形象更加親民,由其出演的影片《霹靂彈》也被認為是“007”系列電影中最具票房號召力的一部影片。在肖恩之后,喬治·拉贊貝成為繼任邦德,出演《女王密使》,但令人遺憾的是,這部影片并沒有得到觀眾的認可,影片慘淡的票房成績使喬治主動請辭,不再飾演邦德。20世紀70年代,羅杰·摩爾出演了其第一部“007”系列電影《生死關頭》并取得了億元票房收入的佳績。在隨后的十余年間,羅杰在《金槍人》《海底城》《太空城》《最高機密》《八爪女》《雷霆殺機》中均有出色的表現,成為“007”歷史上飾演邦德時間最長的演員。羅杰飾演的邦德更具幽默感,甚至更加喜好女色,在其外形設置及性格塑造方面改變了傳統的紳士殺手形象,正是這樣的嘗試獲得了觀眾的喜愛。1985年,年過半百的羅杰才正式退出“007”的舞臺。如果說羅杰飾演的邦德是輕松而搞笑的,那么其繼任者提摩西·達爾頓就是嚴肅而滄桑的,在影片《殺人執照》中提摩西將邦德塑造為一個身處黑暗之中的光明向往者,整部影片也更加關注邦德的人性塑造。此外,提摩西還參演了影片《黎明生機》,為了不使自己的銀幕形象固化,提摩西在《殺人執照》成功上映后便宣布不再飾演邦德。在提摩西之后,皮爾斯·布魯斯南這位“007”歷史上最受觀眾歡迎的邦德在影片《黃金眼》中調和了以往“007”系列電影中的邦德形象,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剛柔并濟的超級特工,而《黃金眼》的票房收入也較其前一部“007”系列電影高出一倍有余,隨后皮爾斯還在影片《明日帝國》《黑日危機》《擇日而亡》中飾演邦德。現任邦德的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已拍攝包括《皇家賭場》《量子危機》《大破天幕殺機》《幽靈黨》在內的4部“007”系列電影。丹尼爾飾演的邦德具有一定的復古傾向,更加冷靜、更少對白,這位告別了幽默、溫情的邦德形象將觀眾重新帶回了傳統的英倫諜戰之中,使冷血特工的形象再次活躍在銀幕之上,而其參演的影片《皇家賭場》也躋身“007”歷史上的高票房紀錄榜。
“007”系列電影憑借著模式化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塑造馳騁世界影壇半個多世紀,其核心原因就在于其通過邦德形象傳遞出的英雄主義內涵。無論是從時代的呼喚,還是文化的積淀,抑或是歷史的原型等角度觀之,英雄主義都是大眾審美需求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所謂英雄主義,主要是指在完成重大任務時表現出的勇敢、頑強、機智的思想和行為,并為大眾乃至人類的發展做出貢獻。有研究者認為,對于英雄的崇拜是人類集體的原始欲望之一。[3]但在世界走向和平、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今社會,英雄主義成為社會生活中的“奢侈品”,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人們需要英雄,而電影就成為塑造英雄、傳遞英雄主義情結的重要載體。也正是這種對英雄主義的呼喚使“007”系列電影具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大眾關于英雄主義的審美需求。
就西方文明而言,英雄主義,尤其是個人英雄主義的產生發展還具有更為深遠的文化積淀,在基督教著作《圣經》中,耶穌就是具有極強犧牲精神和拯救力量的英雄,他甘愿犧牲自己來拯救人類。而對這種犧牲行為的推崇就逐漸形成盛行于西方社會之中的救贖精神,這種救贖精神不僅已經成為西方社會主流價值觀念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西方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在“007”系列電影中,邦德就是一位“基督式”的形象,他擁有著超越常人的能力、毅力,更為重要的是邦德能夠為了完成拯救大眾、擊潰惡人的任務而犧牲自己。眾所周知,耶穌在被釘死在十字架上后復活,對于這種英雄不死、精神不滅的傳統在“007”系列電影中也呈現而出,在邦德為完成任務而備受折磨甚至決心赴死的過程中,總能憑借外力的幫助或機智的行動逃離死神的召喚。可以說,“007”系列電影書寫了一曲曲關于現代英雄的贊歌。
在順應時代審美需要和文化傳承需要的同時,邦德的形象還具有更加現實的歷史原型,“007”系列電影改編自伊恩的小說,而這部小說中的主人公邦德就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諜戰人員為原型進行創作的。其中被小說作者及評論界廣泛認可的原型人物有達斯科·波波夫、威廉·史蒂芬森、約·托馬斯等人。這些歷史人物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諜戰工作的參與者,達斯科·波波夫長相英俊、家境殷實、交際甚廣,一次偶然的機會達斯科·波波夫進入英國軍情六處工作,后被德國情報機構收入麾下,成為軍情六處安插在德軍中的雙重身份間諜。威廉·史蒂芬森曾為加拿大的巨富,曾在二戰中代號“勇士”并參與了德國種族滅絕行動的情報刺探工作并為盟軍的諜報工作貢獻了重大力量。“007”系列小說的作者也曾在公開場合暗示威廉就是邦德形象的重要原型之一。約·托馬斯是二戰中代號“白兔”的空軍中校,曾被敵軍俘虜而受盡酷刑折磨,同時根據解密檔案記載,約·托馬斯常年美女在側,也是公認的邦德原型之一。[4]總的來說,邦德這一英雄特工形象的歷史原型并不唯一,或許更為準確地說,他代表著一種對在戰爭中默默奉獻的諜戰英雄們的敬意與懷念。
基于英雄主義這一核心內涵,“007”系列電影中的邦德無論是外在造型、性格呈現,還是輔助形象塑造的場景設置和動作設計,都展現出了具有現代風格的英雄主義。在“007”系列電影中,身著定制西裝或晚禮服的邦德無論身處何種境遇之中都呈現出干凈整潔的造型。比如在影片《海底城》中,邦德穿越沙漠,炎熱的氣候并沒有改變邦德西裝革履的裝扮;在影片《皇家賭場》中,被下毒后的邦德生命垂危,在經過了簡單的電擊治療后迅速以襯衫西裝的紳士著裝出現在賭桌之上。西裝革履的形象不僅符合觀眾對超級特工的審美期待,甚至成為現代英雄的一個重要標簽。從性格塑造層面觀之,每一部“007”電影中的邦德都具有臨危不亂、智慧超群、果敢堅毅的英雄品質,無論是在孤身深入虎穴之時,還是在被困受虐之際,邦德永遠不會屈服或畏懼。同時這一英雄形象更具有人性化的色彩,在他違抗M命令獨立行動及與“邦女郎”調情的過程中又呈現出“混蛋”的品質,正是這樣一種“混蛋”而英雄的性格設定使邦德散發著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
在場景設置方面,“007”系列電影中的邦德足跡遍布世界各地,從曾經被西方國家視為威脅的蘇聯,到威尼斯、直布羅陀海峽;從天空、大海、森林,到工廠、實驗室、套房,邦德執行任務的場景可謂是五花八門、形形色色,這種上天下海,橫跨大洲的場景設置無疑從側面凸顯了邦德的英雄之力。同樣從側面塑造邦德無所不能的英雄形象的還有其在影片中的動作設計,無論是各色武器及高新設備應用,還是赤手空拳打斗,抑或是追捕逃生等,都體現出邦德不凡的身手和隨機應變的智慧。同時,一系列不同類型、節奏極快的動作設計也成為“007”系列電影的重要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