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婷婷
紅磚古厝里,濃濃的閩南鄉情鄉味氣息中,有著一雙專注、執著、清澈的眼神,那是楊民興師傅正細心靜心地剪著紙。他今年73歲,近60年的光陰里,他剪出數不清的作品中,有傳統,有時尚,有應景,有創意,有符合時代潮流……
楊民興,1946年出生于南安九都鎮,是泉州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泉州剪紙》代表性傳承人、南安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南安盤花)傳承人、民間剪紙藝術家。至今他已創作了百余幅剪紙作品,先后出版了《楊民興剪紙藝術》專輯兩集。
幾十年來,楊民興靠一把剪子執著地自學、苦練、追求。其使用剪刀的技法益見精工,形象更為美妙生動。他深有感觸地說:“是剪紙藝術給了我力量,鼓舞我在平凡的人生道路上奮斗不已。”
在南安水頭,他是家喻戶曉的民間藝術家,作品多次被作為城市文明宣傳廣告,被評為“泉州市引進高層次人才”。
楊民興回憶起對剪紙藝術喜愛的過程時,都會想起自己的母親。他母親是一位從小裹足的農村婦女,平常不出遠門,常在家中繡一些花鞋、肚兜、帽子、枕頭等婚嫁相關繡品,以及剪盤花等剪紙作品,鄉里鄉親一有婚嫁喜事皆會請她幫忙制作。每每看到母親用她自己設計的剪紙圖案貼在鞋頭上繡花時,就佩服不已。受其母親熏陶影響,楊民興從小就喜歡上了剪紙,就喜歡一次次把薄薄的紙張兒剪成各種花草動物。每逢傳統節慶時,隨處可見的精美燈花、盤花等作品,更讓他好奇不已。他常常會在圖案前流連忘返,躍躍欲試。在剪紙傳統藝術的熏陶下,楊民興逐漸迷上了剪紙,從此與剪紙藝術結下了不解之緣。
楊民興自小便學得有模有樣,而后他越來越是癡迷。經常為完成一幅作品廢寢忘食,為完成一幅能夠出彩的作品,進行反復推敲、修改,日以繼夜、忘乎所以。
時而,有鄰里鄰外的孩子帶著剪刀和紙張向楊民興學藝。這時他總是樂呵呵地為他們進行詳細講解,哪怕當時手頭上事情多,他也會不厭其煩教導那些孩童。
一筆一畫勾勒形狀,作品便漸漸成型。有些孩子曾將其學習創作出的手工剪紙作品帶到學校,在班級中分享,由此引發了更多學生的興趣。也因此,有許多回楊民興被當地多所學校邀請到校園傳授技藝,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引進校園,成為手工課!
楊民興性情樂觀、平易近人,常常給人十分熱愛生活的印象。他對南安當地人文歷史十分熟悉,收藏了不少歷史文獻資料。同時,他且樂于助人,經常參加各類交流活動,他的好心與博學一次次得以遠近百姓感激與贊譽。
自年少時開始,楊民興便十分關注社會民生,他經常創作描繪時代、鼓舞人心的作品。他時時與時俱進,發揚社會主義正能量。在中國共產黨十九大召開之際,他便創作出了一幅《歡慶十九大》的剪紙作品,他將內心對時代的謳歌,對黨的真誠祝福深深融入其中!
只是,楊民興內心卻也有著一份愁緒。那就是剪紙的傳承人太少,傳承怕有斷代的危機,顯得有些艱難。他十分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參與、學習、繼承、發揚南安民間這一門剪紙藝術。從而,更多為時代創作,為中國夢剪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