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春紅+陳秋花+劉芬
[摘要]目的 總結分析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方案對行剖宮產的初產婦產生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產婦100例作為研究對象,均為初產婦且行剖宮手術,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觀察組采用母嬰床旁護理。比較兩組產婦對護理方案的滿意程度;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情緒狀態和疼痛程度的變化情況;比較兩組產婦對相關內容的掌握程度。結果 觀察組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總滿意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焦慮、抑郁和疼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有意義(P<0.05)。結論 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其不僅有利于產婦相關知識的掌握,而且還能穩定產婦的情緒,減輕產婦的痛苦,提高產婦的滿意程度,護理效果十分顯著。
[關鍵詞]初產婦;剖宮產;母嬰床旁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 R473.7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7)10(a)-0174-03
[Abstract]Objective To summarize and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 program on primipara.Methods 100 primipara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6 of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All patients were primipara and underwent caesarean section.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general nursing,and patient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 program.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the two groups of women on the nursing program was compared,and the changes of emotional state and degree of pain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The degree of mastery the related cont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master related knowledge level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rat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after nursing,anxiety,depression and pain score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Mother infant bedside nursing mode is worth of widely used in clinic,which not only conducive maternal to master related knowledge,but also can stabilize the maternal mood,reduce maternal pain,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of maternal care,and the nursing effect is very significant.
[Key words]Primipara;Caesarean section;Maternal infant bedside nursing;Effect
如何保證新生兒健康正常的發育是每位母親重視的問題,尤其是針對剖宮產的初產婦來說,其面臨的問題和需要克服的困難則更多,不僅要克服初為人母的心理落差,盡快地適應的自己角色的轉變,忍受剖宮產手術給自身帶來的巨大痛苦,而且還要不斷學習喂養幼兒的相關知識,保障喂養的質量和嬰幼兒的健康發育[1],針對上述情況實施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案十分必要。母嬰床旁護理是近些年來新興的護理方案,在臨床上取得了顯著的護理效果,優勢明顯,內容全面,逐漸被產婦所接受,臨床應用前景廣闊。本文主要就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方案的效果進行總結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2月我院收治的產婦100例,平均年齡(28.54±3.87)歲;按照隨機分配表將上述產婦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8.54±3.87)歲,平均孕齡(36.34±0.45)周;觀察組患者平均年齡(28.54±3.87)歲,平均孕齡(37.46±0.65)周;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endprint
1.2納入標準
①均為初產婦,單胎妊娠,均采用剖宮產方式進行生產;②均無妊娠期并發癥的發生,均無嚴重的內科疾病等;③均了解本研究相關內容后,自愿同意參與;④本研究征得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同意。
1.3護理方法
對照組產婦采用常規護理方法,護理人員對新生兒置于同一房間,進行沐浴、消毒、預防接種等的操作,針對產婦相關喂養、保健等情況進行口頭教育。觀察組產婦則接受母嬰床旁護理方案;首選進行科學合理的分工,將所有產婦分配給每一位護理人員,醫護人員應根據自身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和產婦自身需求,為產婦制訂具有針對性和個體化的護理方案;具體操作如下,①加強知識教育宣傳:根據產婦不同的文化水平選擇不同的形式對所有產婦進行相關知識教育,盡量選擇通讀易懂的語言,采用一對一護理模式,講解促進排乳和解決乳汁淤積問題等,闡述母乳喂養的優勢、正確途徑和姿勢等[2]。②引導新生兒的護理:沐浴、洗澡、更換尿布等操作均在產婦面前實施,指導產婦進行演練,糾正其不正確的姿勢和技巧,指導其母乳喂養方式[3]。③加強對產婦的心理指導:產婦由于自身角色的轉變,對新生兒喂養等相關知識的了解程度不足,再加上剖宮產后常伴隨劇烈的疼痛感,不少的生理活動受限等原因,容易出現緊張、焦慮、不安、抑郁等不良情緒,護理人員應多與產婦進行交流溝通,采用心理疏導的方式緩解產婦的不良情緒,提高產婦的配合度和依從性。④指導產婦進行乳房護理及鎮痛處理:進行必要的乳房按摩,緩解乳房膨脹感,促進乳汁的分泌[4];給予產婦必要的鎮痛治療,可采用心理暗示法或是注意力轉移法緩解產婦的疼痛。⑤營造溫馨舒適的環境:調整好的合適溫濕度,定時開窗通風并進行消毒,減少感染疾病的發生[5],保障產婦和嬰幼兒良好的睡眠質量和睡眠時間。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產婦對護理方案的滿意程度,采用調查問卷的方法,針對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技能水平及服務態度等進行評估,采用百分制,分為非常滿意(≥85分)、滿意(<85~70分)和不滿意(<70分)3個級別;比較兩組產婦關于新生兒喂養、保健、飲食等方面的知識掌握程度,主要包括理論知識和之技能操作兩方面,總分100分,分值越高則說明掌握程度越好;比較兩組產婦護理前后SDS、SAS評分,根據SDS和SAS自評量表,采用粗分法評分,分值越高說明程度越嚴重,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綜合評估產婦的疼痛程度,采用10分制,分值越高說明疼痛越劇烈[6]。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對相關知識掌握程度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理論知識和技能操作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產婦護理前后情緒狀態變化和疼痛程度的比較
護理前,兩組SAS、SDS和疼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后各評分與護理前比較,顯著下降,觀察組SDS、SAS及疼痛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產婦護理滿意度的比較
觀察組產婦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3討論
隨著人們物質水平和知識文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醫療護理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在婦產科室中護理的水平關系著產婦和新生兒的預后效果,不斷借鑒國內外先進的方案和臨床實踐經驗,不斷提高自身護理水平和質量是大勢所趨[7]。
本研究主要就母嬰床旁護理和常規護理的效果進行比較分析,母嬰床旁效果顯著且優勢明顯,能夠有效提高初產婦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還有利于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減輕患者的疼痛不適感,有利于患者不良情緒的改善,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和意義,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應用。
以往臨床上采取的常規護理,均是通過口頭教育方式,采用集體教育模式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不能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不具有針對性和個體化,而且常規護理模式主要是以護理人員為中心,不太注重患者自身的感受,更加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實踐性不強[8];而母嬰床旁護理方案能夠有效彌補常規護理方案的缺陷,通過發放資料和宣傳手冊,采用一對一教育模式進行相關知識的宣傳,不僅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而且還能及時解答患者的疑惑和問題[9],母嬰床護理模式顧名思義即新生兒的護理行為均在母親床旁進行操作,這就大大提高了護理方案的實踐性,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鼓勵患者積極參與護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技能操作水平;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具有靈活性,能夠隨時根據患者的理解能力、掌握水平等情況進行方案的調整,能夠有效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10]。
綜上所述,母嬰床旁護理方案效果顯著,能夠滿足患者對護理的需求,不斷提高醫療護理的質量和水平,但是就當前的臨床護理形勢而言,廣泛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方案面臨著需多的問題,與其他國家的國情不同,我國人口基數大,每日出生的新生兒數量較多[11],護理人員的人手不足,而且就我國護理工作的發展情況看,關于護理工作的流程和相關規章制度尚不完善,缺乏相關的實踐經驗,上述情況均是阻礙母嬰床旁護理方案廣泛推行的主要問題,只有解決上述問題才能實現護理工作質的飛躍。
從宏觀方面講,要想解決上述問題需從兩方面入手,一是需要針對具體的問題不斷完善醫院制度各規章,增加護理人員的數量,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和水平;二是需要護理工作實施有層次、有針對性的開展模式;具體措施如下:首先醫院和護理人員方面應該就目前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增加護理人員的招收,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知識培訓,努力提升自身護理水平和綜合素質的同時,也應加強對護理人員的責任意識教育,使得護理人員始終以嚴謹負責的態度、熱情友好的服務開展護理工作[12-13],醫院方面也應不斷完善發展相關護理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制訂更為規范的流程,保障護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提高護理工作的效率;除卻上述基本的措施外,在臨床護理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同樣需要采取不同的模式,上文中已經提到我國的國情決定了大力推行或是針對每位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不切實際,因此在臨床傷應該首先進行篩選工作,產婦等入院后應先給予其相應的檢查,明確其病情變化趨勢,按照輕重緩急的原則分批次、分層次實施護理方案,一切以保障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健康安全和正常成長發育為前提[14]。endprint
總而言之,在臨床上實施母嬰床旁護理效果顯著,母嬰床旁護理方案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但是就目前形勢而言,需要在臨床上不斷調整工作模式,不斷調整開展護理工作的形式,才能在滿足產婦護理需求的同時,保障護理工作高效有效的實施[15],盡量減少其他客觀因素給護理工作質量帶來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宋愛玲,劉東彥.母嬰床旁護理在剖宮產初產婦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6,35(15):2070-2072.
[2]楊梅.對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探討[J].中外醫療,2015,31(4):142-143,146.
[3]舒薇.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J].當代醫學,2016,22(34):131-132.
[4]羅琳雪,韋桂源,黃鳳形,等.早期定時乳房護理干預對母嬰分離產婦泌乳的影響[J].實用醫學雜志,2012,28(3):497-499.
[5]梁忠紅.瘢痕子宮妊娠再次剖宮產實施整體護理對母嬰結局的影響分析[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3):270-271.
[6]王成縣.對行剖宮產的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藥論叢,2015,32(1):128-129.
[7]楊迪瓊,徐利平,王偉玲,等.兇險型前置胎盤患者行剖宮產終止妊娠的圍手術期護理[J].護理與康復,2012,11(3):252-253.
[8]何杏,林姍姍,李向玥,等.臨床護理路徑在產科剖宮產產婦中應用的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7,23(13):2104-2107.
[9]唐江艷.對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分泌電子雜志,2015,2(6):117,119.
[10]吳雪,楊艷秋.循證護理在預防剖宮產仰臥位低血壓綜合征患者中的應用[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3,17(10):103-105.
[11]張小梅.對剖宮產初產婦實施母嬰床旁護理的效果研究[J].中國農村衛生,2015,(20):59.
[12]賈艷妮,孫婷婷,熊莉華,等.母嬰床旁護理對初產婦產后焦慮水平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34):120-124.
[13]高超,封秀玉,莫麗霞,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臨床實踐的新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4,31(16):40-42,46.
[14]黃文潔,楊小佳,樊柳宜,等.母嬰床旁護理模式在產科優質護理服務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5):1005-1007.
[15]鄭瑞云,張安.母嬰床旁護理在改善剖宮產產婦焦慮抑郁情緒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33(12):3541-3542.
(收稿日期:2017-07-21 本文編輯:任 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