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銘恒
我美麗的家鄉——中江,有一種名揚天下的特產,那就是獨樹一幟的空心掛面。
可能你都沒聽說過掛面會有空心的,更甭說見過了,可我家鄉的掛面就有這個特點。說來話長,中江空心掛面歷史悠久,相傳為南宋紹興年間創制,至今有近千年歷史。中江掛面味甘色白,柔嫩可口,面體經過多次發酵而有微孔,故有“莖直中通”的說法。2010年,中江掛面的制作工藝還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中江掛面是我家鄉的特產,也是鄉親父老每年探親訪友的首選贈品,這早已成為中江人熱情好客的象征。只要是地道的空心掛面,吃上一口,包你回味無窮。那風味獨特、爽滑勁道的口感又能讓“獨在異鄉為異客”的中江人喚起對家鄉的回憶。為吃上正宗純正的空心掛面,他們總會請親朋好友快遞郵寄。隔上幾天,便可以品嘗到那清淡平和、清新爽口的家鄉味道!
雖然現在幾乎每個中江人都吃過正宗純正的空心掛面,但在以前,空心掛面可是宮廷貢品。相傳孟邵奉命巡察臺灣凱旋,乾隆皇帝親自設宴為其接風洗塵。席間,內侍獻上一道獨特的食物,那就是中江掛面。只見瑩潤潔凈的玉碗中銀絲盤疊,油光可鑒,強烈地吸引著在座官員們的視線,大家不由得發出陣陣贊許之聲。乾隆皇帝贊嘆:“好一個‘先鋒稻谷!”中江掛面由此名噪京城。清代詩人王朗山也在他的《玉尺山人詩抄》中贊賞地寫道:“中江燒酒中江面,一路招牌到北京?!?/p>
中江掛面有如此品質,少不了特殊的制作工藝。中江掛面制作選材考究,工序繁瑣,要經過和面、開條、盤條、發酵、抻大條、抻小條、上竹、撲粉、曬面等18道傳統工序和70道小工序呢!可見掛面的制作多不容易?。?/p>
我為家鄉能有這樣的美食而感到無比自豪!我愛我的家鄉,更愛這獨特的美食!
發稿/沙群
點 評
小作者將自己家鄉的特產寫得有聲有色,把讀者帶到中江,身臨其境,品這里的美食,賞這里的山水,令人流連忘返。
指導老師/廖春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