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彥東
[摘 要] 面對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需求的不斷變化,財會人員必然面臨轉型升級。而作為培養會計人才的高校,會計教育教學必須順勢改革。打破固化的教育教學體系,融入“互聯網+”時代背景,重新定位培養目標,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更新專業課程體系,切實加強社會實踐教學,培養合格師資,重構會計人才培養體系。
[關鍵詞] 會計專業;社會需求;教育改革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87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1- 0208- 03
0 引 言
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傳統會計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社會經濟發展對會計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對高校會計人才培養提出了嚴峻挑戰。這需要高校跟蹤和順應社會發展需求,不斷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教育教學方法改革,堅持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理念,以社會需求為人才培養導向,同時高度重視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改變傳統教育教學方式,探索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會計教育教學體系。
1 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1.1 優質生源是開展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堅實基礎
近年來,由于會計學專業就業市場的火爆,全國大部分的高校都開設了會計學及其相關的專業,據不完全統計開設會計學專業的本科院校就將近700所,大部分專科高職類院校也開設了會計學相關專業。很多非財經類院校的會計專業都成為學校的第一大專業。會計專業如此火爆的同時也給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帶來了一定的機遇,大部分學校的會計專業都匯集了本校最好的生源,這為下一步開展會計人才培養和教育教學改革奠定了堅實基礎。
1.2 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脫節是會計教育教學的根本頑疾
與目前會計專業的異常火爆相比較,我國的會計教育相對于發達國家來說起步較晚,高校的會計教育實踐也十分有限,會計教育教學整體來說水平和質量參差不齊。無論是從人才培養模式上,還是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上都嚴重滯后于社會實務需求,無法及時地融合現代社會對財會人員的新要求。如財務共享時代的到來已引起會計業務的變革,傳統的財會將逐步被計算機所取代,而目前很多高校的會計教育還不及時更新課程內容只專注于被計算機替代程度很高的傳統財會業務知識傳授,忽視其他經營管理及財務信息化方面知識的培養。
1.3 財務轉型是促進會計教育教學改革的內在動力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不斷升級,傳統會計教育體系培養出來的會計人才已越來越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所以國家在《會計改革與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提出了會計也要轉型升級,財會人員要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就要求我們會計人才的培養和會計教育教學必須跟上改革的步伐。所以社會對財會人員需求的轉型是促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及教育教學改革的根本動力。
2 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及會計教育教學現狀
2.1 人才培養目標層次單一,會計人才供需出現結構性矛盾
隨著近幾年會計專業熱的持續升溫,目前社會基層財會人員需求基本得到了滿足并逐步出現過剩現象。但由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及會計教育教學的近些年的畸形發展,會計人才供需已經出現了結構性矛盾。隨著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政策的實施,各行業各企業相繼推進內涵式發展方式。內涵式發展要求企業重視各類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使用,高層次應用型會計人才需求大幅度提高。但是目前人才市場上的會計學專業畢業生缺乏區分度,很多本科院校和高職院校會計專業的課程設置、培養方案都大同小異。大部分畢業生業務水平有限只能和憑證、數字打交道,無法勝任高難度的工作。而大部分企業急需的高層次管理型財務人員卻無處尋覓。
2.2 教學模式陳舊,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技能的培養
受多年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目前高校的會計課堂教學基本上從板書教學過渡到了多媒體教學模式,但是大部分老師等不能將傳統的板書教學和現代教學有效結合。由于受限于課程計劃和教學大綱的要求,課程教學過程教師缺乏主觀能動性。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所學知識與現實業務的聯系。作為一個應用性較強的專業,傳統教學模式只注重理論講授,從而使學生的知識與社會實踐需求脫節,將來在職場上缺乏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工作環境的適應能力差,缺乏職業發展后勁。
2.3 專業課程設置固化不能很好地適應社會需求
我國傳統的會計教育模式中課程體系設置一直是財務會計相關課程一家獨大,而會計學的其他分支一直被邊緣化。所以培養的學生大部分都只從財務會計的視角去看待會計問題,在實踐中更多地強調謹慎性和合規性原則。而作為更能體現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管理會計、財務分析等課程一直被邊緣化,一些能夠培養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的課程由于各種限制也無法置入課程體系當中。另外,目前高校所有的會計專業核心課程知識框架都是以生產制造型企業為主,其他行業的相關知識置入較少,這使得學生畢業后不能適應各行各業的現實需求。
2.4 會計實踐教學手段滯后,無法和社會實踐需求接軌
為了適應專業發展的需求,大多數高校都建立了會計手工及電算化實驗室,并且配備了相關實驗設施。但目前大部分高校的會計實驗室僅僅停留在制造型企業的會計業務流程。雖然也開設了會計信息化相關的課程,但是會計信息化課程重點為軟件操作,沒有把會計信息化軟件這種工具嵌入到相關的課程里。實驗項目基本都是千篇一律的固定套路,缺乏真實的實務情景模擬。會計實驗實踐教學基本是以學校為主導,缺乏與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等各行業部門之間的聯系,會計實驗實踐教學還不能真正實現與社會需求的對接。
2.5 會計教師隊伍堪憂,社會實踐能力有待提高
高校會計教師隊伍中高級職稱和高學歷的教師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但是與其他學科相比較還是相對較低的。但高校會計學教師隊伍建設關鍵問題不在于職稱和學歷問題。據筆者調查分析:高校會計教師90%從未真正從事過會計實踐工作,大部分教師都是從高校畢業后直接進入教師崗位。而會計教師由于長期專注于某一方面的會計教學與研究工作,教學難免與會計實際工作脫節,很多教師都不了解社會的實踐需求,特別是社會經濟環境發生大的變動時,比如國家的政策調整時,這種現象更加突出。endprint
3 基于需求導向的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措施
為了會計專業的健康發展適應社會需求,那么會計教育主體必須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加大會計教育教學改革力度,破解專業發展瓶頸。
3.1 以社會需求為導向明確多元化人才培養目標
社會發展的多元化跨界也要求會計專業建設要打破專業壁壘,建設“大會計”專業,在“大會計”專業基礎上延伸出會計、財務、審計等多元化的培養方向。特別是要將人才培養的目標嵌入信息化的大背景。特別是不能把會計專業建設及人才培養目標拘泥于企業財務會計范疇,而放棄了政府會計、管理會計、國際會計以及審計等領域社會需求的一片藍海。根據社會需求,設定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目標。
3.2 以信息化時代為背景改變傳統教學模式
目前會計環境已經徹底發生了變化,幾乎所有的企業都實現了會計信息化,大企業、集團公司都開始向財務共享邁進。所以會計教育教學不能再固步自封、自娛自樂,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鼓勵教師改變傳統教學方法,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在傳統理論教學中更多采用課堂討論、案例教學、情境模擬等多元化教學方式,使用信息化手段,將“互聯網+”、手機教學APP嵌入課堂教學,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精神與獨立思考能力。拓寬實踐教學的途徑,培養學生的崗位執業能力,要創造條件將課堂搬進企業、走向社會。
3.3 以人才培養目標為導向設置課程內容體系
根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構建課程體系,合理確定基礎課與專業課程、必修課與選修課程、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例,形成基礎扎實、結構合理、特色突出的課程體系。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構建由綜合實驗、課程實驗以及校內外實訓為一體的實驗課程教學體系。順應社會發展需求打破原有的課程設置框架,適當減少識記性課程的教學內容,增加分析性、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內容,在基礎會計課程中要體現“大會計”理念,不能將財務會計思想先入為主,順應時代發展需求,適當將ACCA、CMA、CGA等國際認證的課程置入課程體系。加強與會計專業相關的信息化課程的建設,并要與會計專業課程實時融合。
3.4 以用人單位為參與主體構建實驗實踐教學體系
為落實適應社會需求為導向的人才培養的目標,需不斷完善實驗教學體系。而實驗實踐教學的開展就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適應工作崗位要求。所以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必須由其他社會主體參與共同構建由校內與校外雙重機制下的課程實驗、綜合實驗以及校內外實訓為一體的課程教學體系。校內開展基礎實驗、專項實驗與綜合實驗的介入式實驗,使學生的基本技能、專業素養和個性化能力通過實驗教學得到培養與提高。同時積極開展與各級各類企業、行政事業單位的“校、政、企”協同創新工作,共建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會計專業學生實踐能力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可以彌補校內會計實驗設備和場所的不足,提供促進教與學互動的社會職業環境,把會計實踐教學延伸到企業經營管理中去。
3.5 以培養社會實踐能力為抓手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打造一支過硬的專業師資隊伍是實施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會計專業的實踐性特色突出,為此必須致力于打造一支既能從事理論教學,又能從事實踐教學,既懂計算機、又懂會計的“雙師型、雙專業型”的師資隊伍。目前各高校不缺高學歷高職稱的“雙高”教師,但缺乏既有理論基礎又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大部分教師都是從“校園”到“校園”的履歷。而教師實踐經驗的匱乏必然導致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脫節。所以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要從專業帶頭人培養、骨干教師培養與引進、專業教師培養、兼職教師建設四個層次入手,建立長效機制積極引導專職教師走出校園到地方相關行業和領域一線掛職、交流、學習,將相關行業和領域的從業人員引入學校做兼職教師實現教育教學與社會需求的良性互動。建成一支結構合理、經驗豐富、熱愛教學的高水平、寬視野的師資隊伍。
主要參考文獻
[1]王全在.特色鮮明的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構建與研究——基于內蒙古財經大學會計學專業綜合改革實踐[J].會計之友,2014(27):109-112.
[2]趙紅梅,王軍,余興無.社會需求導向的會計本科人才知識與能力結構研究[J].財會通訊,2009(7):41-42.
[3]張俊民,高厚山.高層次會計人才能力框架與知識體系建設研究[J].商業會計,2016(10):8-11.
[4]丁貴娥.不同層次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科知識體系的研究[J].財會學習,2017(5):204-20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