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思
[摘 要] 隨著經濟發展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變化,應用能力培養在財務管理教學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努力更新教學觀念與方式,尤其要強化實踐培養這一教學環節,以計算機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提高教學質量。本文闡釋以“體驗式(Practice)、參與式(Participate)、主導式(Guide)”為核心的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法,將教學過程立體化,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財務管理教學的新模式,探索不斷提高財務管理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 財務管理;PPG;應用能力;培養模式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21. 088
[中圖分類號] G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21- 0210- 03
1 前 言
財務管理是正規企業系統運作的基礎,是確保企業經營健康運行的關鍵之一。對于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而言,全面系統地掌握財務知識是走向社會前的必要技能。但是傳統教學中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使得學生的應用實踐能力偏弱,難以快速達到崗位需求。另外,財務管理領域的知識框架相對復雜,實踐操作方法也隨著經濟環境的不斷變化而處于不斷變化之中。2010年中央頒布《教育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指出,“堅持以育人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提高質量為核心,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是推動教育事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的科學發展。”因此,在高等學校實施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探索新型教育教學手段的過程中,財務管理專業的教師要注重提高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使學生在財務管理專業理論學習基礎上,注重決策、組織、協調和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的培養。“體驗式(Practice)、參與式(Participate)、主導式(Guide)”為核心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以下簡稱PPG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就是為這樣的目的而搭建的。在該模式中,“校內知識更新、校企實踐教學、校外創新創業”的鏈條得以搭成。
2 PPG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過程
PPG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主要體現其體驗性、參與性和主導性。因此其主要包括理財基本技能系列訓練和財務競賽兩個部分。
2.1 理財基本技能系列訓練
大數據的信息獲取渠道為學生進行知識獲取和更新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因此學生的基本技能系列訓練主要是通過日常的學習積累,例如校內知識的更新、校企實踐教學和校外創新創業。
(1)校內知識更新主要在課堂教學中下功夫,在教材的使用過程中注重理論的更新、框架的完整;在教學方法上注重啟發式和引導式,讓學生參與到授課的過程中,做課堂的主人;在課外練習的選取上注重案例的發散思維性和時效性的主觀性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暢所欲言,主動思考,愿意思考。例如,設立案例課,將學生分成若干問題分析團隊,為每一名學生確定團隊職責,就一個主題的不同案例進行分析,最后由團隊中的一名成員進行匯報,教師要把握學生匯報的方向不偏題,鼓勵將匯報的形式多元化。
(2)校企實踐教學分校內環節和校外環節。校內環節采取模擬的形式。通過財務管理規章制度設計、財務預算編制、股票發行方案設計、財務決策沙盤模擬演練等方式,使學生發現學習專業知識的樂趣,同時訓練學生解決財務管理問題的實踐能力。例如,校內環節可以通過財務管理專業的理財基本技能實訓、理財綜合實訓和納稅籌劃實訓等專題實訓進行;校外環節可以聯系校企合作的關系單位,由企業提供的現場指導教師帶領學生學習實操內容。
(3)校外創新創業主要通過典型企業進校園、校友講堂和創業講堂等舉措開展就業和創業意識教育,將最新的財務咨詢和財務管理技術引進校園,解答學生關注的專業熱點問題,縮短校內外差距,帶學生出校門,到實踐中尋求答案。例如,利用校企合作和校友資源定期為學生進行講座、研討等學術活動,搭建交流探討平臺。
2.2 財務競賽
財務競賽采取晉級式。財務競賽實施前針對競賽內容進行專項培訓,包括企業財務管理活動中涉及的財務風險、稅務知識、成本控制等相關知識,進行專項培訓。參賽學生根據比賽規程,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財務決策、賬務處理等相關活動,支撐企業良性運營。競賽過程中模擬企業的內外部環境,引導學生從CFO的角度,全面學習、掌握企業決策、財務管理、籌資投資等相關知識和實務技能。在企業活動中,只有在運營的每一個階段都充分考慮涉及的財務風險、涉稅風險、成本控制等多方位的財務管理和稅收籌劃的理念,使企業更好地規避風險,實現企業價值。
3 PPG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意義
3.1 理財基本技能系列訓練的意義
(1)提高學生專業素養。以課堂理論為基礎、校企聯合為途徑、校外實踐為目標,通過財務案例分析、財會實務、稅務知識競答、財務決策沙盤模擬演練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新、主動實踐的能力,培養道德修養高、實踐能力強、專業素質好的應用型財務管理人才。
(2)增加財務管理專業學生就業競爭力。通過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和職業素質使學生提升就業能力和競爭力,同時在校期間完成上崗所需專業技能的基礎訓練,縮短學生入崗后的適應期,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就業的適應性和成功率。
(3)提高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意識和積極性。進一步引導財務管理專業學生了解時政知識,培養學生對金融、理財、投資等財經知識的興趣,提高同學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加深學生對專業知識的了解,拓寬知識面、豐富學生業余生活。
(4)提升教師素質教育能力。通過技能系列訓練活動的設計與實施,可以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優化教學體系,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endprint
3.2 財務競賽的意義
從素質教育的思想來看,高質量的人才應是知識、能力、素質的高度和諧和完美的統一。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往往只解決如何做事的問題,而提高素質則更多地解決如何做人的問題,只有將做事與做人有機地結合起來,即既要使學生學會做事,又要使學生學會做人,這樣的教育才是理想的教育。財務競賽的內容從手工賬務處理,一直到最后的上機實際操作,都是由企業經營活動中的實際業務提取而來的。從企業開辦、生產銷售,一直到期末出具財稅報表,實際演練全程貫穿,是一次大規模的模擬實戰。競賽通過模擬實際辦公場景的比賽環節、考核設定,幫助學生提高財稅實操技能,全面提升實際工作能力和就業能力。
4 成效與作用
4.1 取得的主要成效
通過在財務管理專業學生應用能力培養過程中采取了“體驗式(Practice)、參與式(Participate)、主導式(Guide)”的教學模式,學生的財務管理技能得到了明顯提升。如表1,表2,圖1所示。
由表1、表2和圖1可以看出,由于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學生在使用PPG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前,其在知識認知、實操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及口才等多個方面都存在局限性。而使用PPG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后,對財務管理專業主要課程——財務管理原理、財務分析、稅收籌劃等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圍繞應用型人才培養進行了重新思考與設計,使學生的以上能力均有所提高。另外,通過財務競賽產生了“優秀大學生理財團隊”,獲得了黑龍江省“航信杯”全國大學生財稅技能大賽二等獎。
4.2 對提高教學質量的促進作用
(1)在課堂教學中更加注重知識更新,在教學方法上更加圍繞學生自主能力提升采用啟發式和引導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此外,通過在課外練習上選取實效性強的案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了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2)通過校內外實踐環節的設計,有利于改變“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提高了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自主創業能力和就業能力,使學生在財務管理專業理論學習基礎上,注重決策、組織、協調和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的培養。
(3)通過比賽產生的“優秀大學生理財團隊”,為全體學生樹立了榜樣與信心。
5 存在的問題
盡管PPG應用實踐型人才培養體系在教學中為學生掌握專業技能提供了新的渠道,但在具體實施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
(1)由于在課堂教學中注重更新知識,需要教師大量閱讀收集素材并加工整理,需要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這對教師的責任心是一種考驗;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啟發式和引導式,學生有逐漸接受和適應的過程,需要師生的磨合,使學生養成習慣。
(2)在校內實踐教學環節中,由于學生的實踐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對任務設計更加具有針對性。
(3)在校外實踐環節中,由于典型的企業財務管理案例缺失,需要教師具有熱情、耐心與豐富的經驗,才能真正選取出對學生有益的案例。
6 結 語
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探索新型教育教學手段,培養信念執著、品德優良、知識豐富、本領過硬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拔尖創新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由于以上教育目標,有必要提出并實踐以“體驗式(Practice)、參與式(Participate)、主導式(Guide)”為核心的財務管理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具體方法,并在具體實踐教學環節中,不斷完善、創新與提高,不僅使財務管理專業學生的知識認知穩步提升,還要使實操能力、應變能力、心理素質和口才等綜合素質得到訓練與培養。同時,在實施PPG人才培養模式的過程中,教師的素質和專業技能也在不斷提升。
主要參考文獻
[1]隋靜,盧霞. 高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改革探索——以山西大學商務學院為例[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3):18-20.
[2]王李. 加強產學結合,培養大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以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財務管理專業“民生班”為例[J].教育研究,2014(9):145-149.
[3]駱進仁, 張蕊. 工科院校財務管理專業實踐教學研究[J].財會月刊,2010(9):111-112.
[4]金燕. “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探討——基于應用型本科財務管理專業教學實踐的思考[J].財會通訊,2011(13):4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