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仙艷
【摘要】 目的:研究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治療后的護理體會。方法:選擇2016年1-12月醫院收治的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患者74例,術前進行常規飲食準備、手術評估、心理干預等;術中對手術操作器械進行妥善準備和傳遞,做好手術配合工作;術后常規進行基礎護理、舒適護理、并發癥護理、飲食指導、出院指導等。結果:所有74例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患者中,1例患者術中發生穿孔,發生率為1.35%;2例患者術后發生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為2.70%;共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05%。治療后1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胃鏡隨訪,顯示70例患者手術部位已愈合,愈合率為94.59%。結論: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治療當中,采取有效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能夠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者預后情況,促進患者早日康復。
【關鍵詞】 內鏡; 黏膜下剝離術; 護理體會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81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7-0151-02
在當今的醫療領域當中,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進步,內鏡逐漸得到廣泛的應用。在一些消化道癌前病變及癌癥早期,可以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方法進行治療,手術中具有微創的特點,與常規手術方法相比,能夠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圍手術期,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能夠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患者發生并發癥的幾率,促進患者術后的快速恢復,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诖?,本文選擇2016年1-12月醫院收治的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患者74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了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相關護理方法及護理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12月醫院收治的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患者74例,其中男45例,女29例,年齡26~71歲,平均(47.3±2.8)歲。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方法進行治療,其中包括17例食管部位病變,54例胃部病變,3例十二指腸病變。
排除標準:所選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不包括患有精神疾病或認知障礙的患者,不包括無法配合治療、護理及術后隨訪的患者。
所有患者的疾病類型、年齡、性別等對研究結果均無影響。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使用胃鏡對患者胃腔進行檢查,進行胃黏膜美蘭染色,對病變位置進行確定,使用注射針將生理鹽水注入病灶邊緣,使病變局部抬高至完全隆起,與基層相分離。使用多種內鏡用刀將病變周圍黏膜切開,沿黏膜下層進行剝離,進而將病變位置切除。
1.2.2 護理方法 (1)術前護理。在手術之前,應對患者進行充分的手術評估,了解患者是否具有手術禁忌證,術前讓患者及家屬仔細閱讀并簽字同意手術知情同意書。針對患者手術前的恐懼、緊張等心理情緒,進行相應的心理干預,向患者詳細講解疾病知識及治療方法,幫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緒,建立良好的信心[1]。術前應對血常規進行完善,術前1 d禁煙,術前保持8 h以上空腹。術前30 min肌肉注射10 mg山茛菪堿,并對相關手術藥品及器材進行準備。由麻醉師進行麻醉評估,通過超聲內鏡檢查確定手術病灶,視情況使用解痙劑或鎮靜劑。(2)術中護理。在手術當中,幫助患者擺放正確體位,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指標進行嚴密監測,確?;颊吆粑罆惩╗2]。術前常規配置腚胭脂、甘油果糖、腎上腺素混合液,在病灶邊緣0.5 cm位置,多點刺入黏膜下層,均勻進行注射,分離病灶位置和黏膜下層。手術中與醫生密切配合,保證手術的順利進行。(3)術后護理。術后對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意識情況進行觀察,確?;颊叱渥愕呐P床休息,緩慢變換體位,避免劇烈活動等。確?;颊咦≡涵h境的清潔舒適,術后遵醫囑1~2 d禁食,3 d后如果未發生相關并發癥,可逐漸開始進流質食物,逐漸向少渣半流質、軟食、普食過渡。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禁忌粗糙、刺激、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造成術后出血[3]。可食用軟面條、藕粉、米湯等食物,避免發生便秘。針對患者術后容易發生的穿孔、出血、腹脹等并發癥,采取相應措施進行預防??稍谛g后常規安置胃管,緩解患者腹脹等癥狀,同時根據流出胃液狀態,判斷是否發生術后出血。對患者各項生命體征進行檢測,一旦發生異常情況,要第一時間通知主治醫生,并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應對[4]。(4)出院指導。在患者出院時,對患者進行詳細的出院指導,囑咐患者禁食刺激性或堅硬的食物,禁忌煙酒,按時按量服藥,觀察大便顏色等[5]。出院后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并給予相應的指導。
1.3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情況,1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胃鏡隨訪,觀察患者手術部位愈合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研究得出數據通過SPSS 18.0軟件統計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2 結果
所有74例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患者中,1例患者術中發生穿孔,發生率為1.35%,經外科治療后痊愈;2例患者術后發生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為2.70%,經內科保守治療后痊愈;共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05%。治療后1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胃鏡隨訪,顯示70例患者手術部位已愈合,愈合率為94.59%。
3 討論
在臨床上,內鏡作為一種常用的醫療器械,在很多疾病的檢查、診斷及治療中,都有著廣泛的應用。其中,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一種運用內鏡治療相關疾病的常用手段,主要用于治療消化道相關疾病。在臨床上,采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消化道相關疾病,具有很多方面的優勢。與傳統手術方法相比,此種手術方法對患者造成的創傷更小,術后恢復較快,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患者術后臟器功能能夠快速恢復,同時疼痛較為輕微,患者康復及出院時間都比較短[6]。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一種閉合手術的方式,和傳統的開放性手術相比,可以對很多外源性因素的影響進行規避,在不進行外科手術的前提下,可以利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對完整的組織病理標本進行獲取。同時,運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可以避免對患者器官進行切除,同時具有較高的1次切除率和較低的局部復發率。同一名患者可以多次接受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且在一次治療當中,可以對多個部位進行治療。endprint
在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臨床實際應用當中,為了進一步提高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患者的預后情況,加快患者的術后恢復速度,應當采取有效的措施進行護理,在術前、術中、術后,均為患者提供完善、全面、系統的護理服務,從而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促使患者術后更快的恢復痊愈,取得更為理想的治療及護理效果。在實際護理當中,術前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手術評估,確認患者自身情況適合接受該手術[7-8]。在手術當中,應當進行有效的護理配合,以確保手術的順利進行。在手術中,護理人員要對醫生的操作思路進行了解,對內鏡位置進行相應調整和固定,確保病灶位置在醫生可操作范圍內,并確保清晰的手術視野。對各類內鏡設備及相關附件,要能夠進行熟練操作,在發生穿孔、出血等情況的時候,應當保持冷靜,協助醫生采取相應措施進行處理。
穿孔、出血是內鏡黏膜下剝離術中常見的并發癥,術中穿孔可能是由于病變位置與周圍組織粘連,剝離較為困難。如患者手術中發生穿孔,可在內鏡下使用鈦夾進行夾閉,或使用雙鏡聯合方式,在腹腔鏡配合下對出血位置進行修復。術后進行常規的抗感染、胃腸減壓護理。對患者胃液量、胃液顏色等,進行嚴密觀察,同時仔細監測患者的癥狀變化、生命體征變化等情況[9-10]。如果發現患者疑似消化道出血,應當及時采取措施加以應對,應及時進行補液、止血、抑酸等治療。經本文研究表明,采取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對患者進行治療,并對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患者進行妥善的術前、術中、術后處理,做好心理干預、術前準備、術中配合、術中監護、飲食指導、健康指導、胃管護理、并發癥預防、出院指導等工作,所有74例行內鏡黏膜下剝離術的患者中,1例患者發生穿孔,發生率為1.35%,經外科治療后痊愈;2例患者術后發生消化道出血,發生率為2.70%,經內科保守治療后痊愈;共3例患者發生并發癥,總發生率為4.05%。治療后1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胃鏡隨訪,顯示70例患者手術部位已愈合,愈合率為94.59%,取得了理想的臨床效果。
綜上所述,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是一種常用的臨床治療手段,在治療中輔以全面的術前、術中、術后護理,能夠取得理想的臨床效果。
參考文獻
[1]蘇雪芬,李秀梅,廖素珠,等.經口內鏡黏膜下隧道切除食管固有肌層腫瘤護理配合[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3):87-88.
[2]郭磊.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大腸廣基息肉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33):134-135.
[3]李清峰,劉兆周,邱李華.窄帶色素內鏡診治結直腸廣基隆起性病變的價值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3):17-19.
[4]張明,李云霞,楊志遠.鼻中隔穿孔實施鼻內鏡下雙旋轉鼻中隔黏膜修補術的臨床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31):46-48.
[5]劉業寧,張艷冰,方朝新.耳內窺鏡輔助下行中耳置管在治療成人分泌性中耳炎中的優缺點[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10):121-123.
[6]郭慶棠,鄭奕,孫瑜,等.消痔靈注射液內鏡下注射治療胃腸血管畸形[J].中外醫學研究,2014,12(3):121-122.
[7]王輝.基于內鏡下氬氣聯合電凝電切治療胃腸息肉患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4):51-52.
[8]鐘增憂,張永發,游志堅,等.帝視內窺鏡輔助下經口氣管插管的臨床觀察[J].中外醫學研究,2015,13(18):16-18.
[9]崔榮,朱雯利.內鏡粘膜下剝離術治療早期胃癌患者的護理體會[J].生物技術世界,2014,8(4):123.
[10]王桂榮,石紅閣,張愛榮.內鏡下粘膜剝離術治療大腸良性腫瘤護理配合[J].中國醫療前沿,2012,7(11):80,25.
(收稿日期:2017-05-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