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能琦 花紅碧 魏春生 曹曉剛
【摘要】 目的:總結急性結石型膽囊炎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時轉行開腹手術的各種誘因。方法:從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急性結石型膽囊炎進入筆者所在醫院的患者中隨機抽選120例進行分析,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其中有10例患者中轉開腹方案,為A組,而持續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的110例為B組,對兩組臨床資料與手術過程進行回顧,并分析兩組術后住院時間、手術時間、通氣時間以及出血量等。結果:A組10例患者術后住院時間(6.72±1.33)d,B組110例為(3.72±0.6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手術時間、通氣時間以及出血量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多因素分析顯示醫師手術經驗、疾病發作次數及膽囊壁組織厚度等是中轉開腹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結論:當急性結石型膽囊炎患者接受治療時,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可能需中轉行開腹方案,因此術前要嚴格執行評估工作,通過了解患者風險因素,以提升手術安全性。
【關鍵詞】 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 急性結石型膽囊炎; 中轉開腹; 臨床誘因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7.037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7)27-0069-02
對于急性結石型膽囊炎的治療,臨床已經對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進行了廣泛的應用,此種手術具有出血少、疼痛輕、恢復快等多個方面的優勢,但在相關因素的影響下,需中轉行開腹手術,不僅會使手術風險異常增加,而且還會使患者術后住院時間被延長,所以要加以防范[1]。筆者所在醫院2014年
1月-2016年12月共10例接受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患者中轉實施了開腹手術,本次研究對這10例患者的臨床資料、手術過程進行回顧,總結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中轉行開腹手術的各種原因,現對研究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從2014年1月-2016年12月因急性結石型膽囊炎進入筆者所在醫院的患者中隨機抽選120例進行分析,均行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其中,有10例患者中轉開腹方案,為A組,本組男6例,女4例,年齡21~83歲,平均(56.9±12.63)歲。持續實施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的110例為B組,本組男56例,女54例,年齡20~85歲,平均(57.3±13.25)歲。
1.2 方法
1.2.1 手術方法 (1)施予麻醉后,以常規四孔法施予手術,選中臍部下緣1 cm處,穿刺后常規對人工氣腹進行建立,并且緩慢置入腔鏡。(2)定位劍突右下方后即可予以穿刺,作為主操作孔,將相關手術器械置入。(3)選中患者右側鎖骨中線及右腋前線肋緣下2 cm處,作為副操作孔。(4)術中一旦有中轉開腹的指征出現,立即行開腹手術:即于右肋下緣作斜形切口,8 cm左右,入腹后,以紗布對膽囊下方與左側的臟器進行隔離,以對手術視野進行充分暴露,游離處理膽囊管,切除膽囊,對膽囊管進行結扎處理,施予電凝止血,對引流管進行留置,逐層縫合切口,完成手術[2]。
1.2.2 臨床研究方法 分析所有患者圍術期身體狀況、一般資料等信息,并初步判斷中轉行開腹手術的具體原因,予以單因素分析后,再施以多因素分析,以判斷中轉開腹的各種誘因。
1.3 統計學處理
此組研究所獲得的數據均采取統計軟件SPSS 19.0來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用字2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手術指標比較
A組10例患者術后住院時間(6.72±1.33)d,B組110例為(3.72±0.6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手術時間、通氣時間及出血量等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中轉開腹患者單因素分析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白細胞指數、疾病發作時間、醫師手術經驗、疾病發作次數以及膽囊壁組織厚度等與中轉開腹有關(P<0.05)
2.3 中轉開腹患者多因素分析
通過對單因素結果進行統計,予以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醫師手術經驗、疾病發作次數及膽囊壁組織厚度等是中轉開腹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
3 討論
黃尚書等[3]發現,腹腔鏡屏幕下的術野與開腹所見術野有一定差別性,如果手術操作者技術不夠熟練,易導致解剖不清晰、定位不夠準確、操作控制不合理等出現,對患者器官造成損傷。在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恰當中轉行開腹手術并不意味著手術失敗,而是為了避免嚴重并發癥、減輕患者痛苦而采取的措施,依據實際情況及時中轉實施開放手術,可使手術成功率得到提升[4-7]。此次研究發現,入選的120例患者中,有10例轉開腹,發生率8.33%,不僅會使患者術后住院時間、手術時間以及通氣時間延長,而且還會加大出血量,通過分析其單因素,發現有白細胞指數、疾病發作時間、醫師手術經驗、疾病發作次數以及膽囊壁組織厚度等,而多因素分析結果為醫師手術經驗、疾病發作次數以及膽囊壁組織厚度等。
鑒于此,為防止中轉開腹情況發現,術前需對患者進行全面的檢查,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適應證進行明確,除了要求手術操作者不斷對自身的操作水平進行提升外,還要明確掌握患者肝膽系統解剖、變異情況,并且對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可行性、難易程度進行評估,同時對患者白細胞指數、疾病發作時間、疾病發作次數以及膽囊壁組織厚度等進行準確記錄、測定,及時排除手術禁忌[7-8]。同時,在操作過程中,應該更為謹慎,尤其是對膽囊三角進行分離時,需將鈍性分離與銳性分離聯合起來應用,術中一旦有操作困難、出現難以控制、疑似膽管損傷時,應及時果斷中轉行開腹手術,以保證手術的安全性[9-10]。
綜上所述,當急性結石型膽囊炎患者接受治療時,予以腹腔鏡膽囊切除方案,在多種因素的影響下,可能需中轉行開腹方案,因此術前要嚴格執行評估工作,通過了解患者風險因素,以提升手術安全性。
參考文獻
[1]付旭軍,胡慶華,程金儒,等.急性結石性膽囊炎腹腔鏡手術的最佳時機及中轉開腹的影響因素[J].西部醫學,2015,27(7):999-1001.
[2]魏彬,蔡青山,王志峰,等.腹腔鏡下膽囊切除術治療急性膽囊炎的最佳時機及影響中轉開腹的因素分析[J].肝膽外科雜志,2015,23(4):273-276.
[3]黃尚書,梁偉新,羅莉蕓,等.經皮肝膽囊穿刺引流后擇期腹腔鏡手術治療高危結石性化膿性膽囊炎40例[J].重慶醫學,2013,42(22):2605-2606,2610.
[4] Fuks D,Cosse C,Sabbagh C,et al.Can we consider day-case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for acute calculous cholecystitis identification of potentially eligible patients[J].Journal of Surgical Research:Clinical and Laboratory Investigation,2014,186(1):142-149.
[5]孔錫根,萬里鵬,王繼陽,等.膽囊炎合并膽囊結石患者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中轉開腹的原因及時機探討[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5,9(15):5-7.
[6]馬秀華.腹腔鏡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的最佳時機以及影響中轉開腹的因素分析[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15):18,20.
[7] Gunay Y,Bircan H Y,Emek E,et al.The Management of Acute Cholecystitis in Chronic Hemodialysis Patients:Percutaneous Cholecystostomy Versus Cholecystectomy[J].Journal of Gastrointestinal Surgery: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Surgery of the Alimentary Tract,2013,17(2):319-325.
[8]鄒奇,王勇,陳杰,等.經皮經肝膽囊穿刺引流聯合二期手術治療高齡高危急性化膿性膽囊炎47例[J].實用醫學雜志,2014,30(18):2981-2982.
[9]陳武生.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30例臨床分析[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28):68.
[10]劉亞新.開腹手術治療急性結石性膽囊炎23例臨床分析[EB/OL].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2015,15(28):87.
(收稿日期:2017-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