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路峰
劉慶玉:瓷都警官三部曲
文/梁路峰

認識劉慶玉是在2012年1月12日參加江西省公安廳召開的“清網行動”文學創作座談會。會上他第一個發言,表示接受寫一篇短篇小說。但沒想到的是,他在短短的一個月內寫出了長篇小說《青花甕》。小說構思巧妙,情節跌宕起伏,人物呼之欲出;筆如利劍,字句如風,讀來令人震撼。
2013年11月30日,在江西省公安文聯和景德鎮市作家協會主辦,景德鎮市公安文聯承辦的“劉慶玉文學作品研討會”上,著名作家胡辛和江西省作家協會駐會副主席江子等對劉慶玉幾十年如一日矢志不渝默默筆耕、其作品始終弘揚英雄主義精神給予贊許,尤其對劉慶玉以文學藝術的形式傳承陶瓷文化的有益探索給予了充分肯定。
劉慶玉1963年出生在江西省廣豐縣一個工人家庭,父親是贛東北一個磷礦汽車司機,母親曾是德興銅礦技術員,父親一人供養全家七口。劉慶玉是家中老大,12歲起就懂得為家庭分憂,開始外出到礦區建筑工地卸水泥、運沙、搬磚、扛木頭,做小工掙錢補貼家用。
劉慶玉從小對文學作品有很強的領悟力。父親喜歡講故事,印象最深的是講薛仁貴的故事。說薛仁貴落難時因為飯量太大沒人敢收留雇用他,是一位好心的員外見薛仁貴為人忠厚力大驚人,說他將來定會出人頭地,便不顧家人反對讓薛仁貴吃飽。后來薛仁貴被封為將軍,許多王公貴族來將軍府祝壽時都抬著名貴佳釀,送奇珍異寶,而老員外因家道貧寒,只送來了一壇水。薛仁貴沒打開其他人送的好酒,而偏偏打開老員外送的一壇水,喝了后連連叫好酒好酒啊。眾人不解,都說這是水怎么叫好酒呢,薛仁貴說你們不知道,這就叫做人情好喝水甜啊,這才是世界上最好的酒哇。每每回味這一故事,劉慶玉都非常感動。就是這些文學故事,孕育了他的寫作欲望。在寂寞的童年時光里,他如饑似渴地閱讀了《隋唐演義》《說岳全傳》《薛仁貴征東》《薜丁山征西》《羅通掃北》等大量古典文學作品。
1979年秋,劉慶玉考入了江西省政法學校公安專業學習,這個年僅16歲的學生懷揣著希望,夢想成為一名能文又能武者。在全校新生入學摸底語文考試中,100分的試卷中另加了一首10分的詩,要求抒寫自己考入政法學校時的心情,全校只有他一人得了滿分,并且總分排第一,這在無形中給了他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更加堅定了他走文學之路的信心。在校兩年,他加倍努力,格外勤奮,早晚參加軍體訓練,白天認真學習課程,課余時間如饑似渴地閱讀文學作品,其中《狄公探案》給他的啟示最大,其在情節的設計、細節的描述、縝密的推理、正義的弘揚等都令他大開眼界。
1981年,劉慶玉從政法學校畢業后分配到景德鎮市北區公安分局。
劉慶玉愛好公安偵探文學,受電影《秘密圖紙》《羊城暗哨》《看不見的戰線》《冰山上的來客》等影片的影響,萌發了寫作的沖動,特別是讀過海巖的《便衣警察》,給他的震動很大。因此,他開始嘗試寫公安題材的小說。1994年冬,他以親身經歷的一起真實案件為原型,創作了一部中篇推理小說《紅樓疑案》,在1995年擴版的《景德鎮日報》上連載了半年,得到了讀者的好評。
1996年11月,劉慶玉開始創作以景德鎮為背景的一部公安題材長篇小說《真心英雄》,小說是以公安民警邢真偵破殺害戰友案和盜竊美人醉古瓷案為主線的一部弘揚英雄主義的作品。為了完成創作,他日以繼夜、廢寢忘食,每天幾乎只睡三四個小時,用了五個月的時間,寫出了50萬字的初稿。1997年3月,經過多次修改,最后定稿32萬字。小說殺青,膽結石、膽囊炎就一起發作,前后治療了近半年時間才基本控制住,身體健康嚴重受損。2001年3月,《真心英雄》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出版,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景德鎮市作協專門召開了研討會,景德鎮電視臺、江西省電視臺都作了新聞報道,劉慶玉因此加入了江西省作家協會,被譽為江西公安文壇的一枝獨秀。
劉慶玉的作品,語言上追求樸素、通俗易懂,寫作風格上追求健康向上、充滿英雄主義的理想色彩和審美內涵,他著力于挖掘和弘揚人性中至善和至愛的精神內蘊,總是把追求善良和至愛作為寫作的最終目標和努力方向。他說:“盡可能多地挖掘和弘揚正能量的東西,盡可能多地宣揚善良、關愛、寬厚帶給人們的幸福與美好,這樣才能使人活著感到有意義,活著有希望。”他創作的長篇小說《無雨警季》,前后用了三年多時間,于2011年用《警局密碼》的標題在《景德鎮文藝》上刊載。通過新上任的一位公安局長的所見所聞,來反映在當今經濟高速發展、人財物大流動的社會背景下,公安工作、社會治安和國家安全所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
《無雨警季》通過主人公與一幫在異地他鄉工作生活的老鄉交往的眾生相,反映了當今帶有明顯地域特點的風土人情和時代特征。小說生活氣息濃郁,塑造了一位心地善良、勤政為民的公安局長形象,有鮮明的時代印記。劉慶玉從不同側面反映出當今公安工作形勢的嚴峻與復雜性,其筆下傳遞出來的正能量,正是當代無數公安戰士時代精神的縮影,讀者正是從這些鮮活的英雄人物身上,看到了當代公安戰士的風采。
三十多年來,劉慶玉始終不渝鐘情于文學,筆耕不輟。如今,劉慶玉是全國公安文聯會員,江西省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景德鎮公安作協副主席、景德鎮市作協理事、珠山區作協主席,南昌大學影視藝術研究中心兼職教授,景德鎮學院陶瓷文化研究所特約研究員。2015年7月,他被聘為首批“全國公安文聯簽約作家”。
置身于偉大而壯麗的公安戰線,劉慶玉無時無刻不被戰友們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跡所感動。每當他看到一個個可敬可愛的戰友的面龐失去生命的顏色,每當一個個鮮活美好的身軀因為職責而離開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他都感動得熱淚盈眶,震撼得熱血澎湃,感覺自己不將他們的事跡寫出來就對不起這些戰友們。
2016年初,劉慶玉構思創作《退休警官》《社區女警隊》和《英烈后代》三部長篇小說,2016年12月順利完成了80余萬字的“警苑三部曲”,并在團結出版社出版發行。著名公安作家張策在序言中寫道:“看‘警苑三部曲’,無論是描寫女警生活的《社區女警隊》,還是關注烈士子女的《英烈后代》、謳歌退休老警察的《退休警官》,慶玉都傾注了他全部的心血,調動了他所有的生活積累,全力塑造出了一批有血有肉的人民警察形象。匆匆閱讀書稿,只覺生活氣息撲面而來,仿佛令讀者置身警營,直面警察的工作生活和他們的喜怒哀樂,字里行間都是撼動人心的力量?!?/p>
劉慶玉說起他創作“警苑三部曲”動機時說,《社區女警隊》和《英烈后代》的創作沖動,都是看到《人民公安報》上兩篇紀實報導引起的。當他看到背井離鄉的新女警除夕之夜值班,母親打電話來,她說女兒不孝,不能陪爸媽過年,淚水滴在值班簿上時,他也潸然淚下了?!渡鐓^女警隊》的小說原型就這樣呼之而出了?!队⒘液蟠返膶懽鞒踔裕彩且驗榭戳艘黄嘘P黑龍江省排爆英雄的感人事跡。當渾身是傷帶著彈片的父親去世時,已是警察的兒子還有全省其他的英烈后代都趕來送他這個英雄爸爸,當這些英烈后代們在追悼會上齊刷刷向英雄爸爸脫帽鞠躬告別時,現場是怎樣地令人震撼啊!也就是這樣一幕,使他有了要寫一部有關英烈后代的小說的念頭。正是因為現實中發生了許許多多令他感動、激動的故事,使他情不自禁地拿起筆?!锻诵菥佟返膭撟鳎撬讲志治鹘寂沙鏊撓倒ぷ鲿r,突然之間想到的,因為當時派出所有幾位老民警都身患多種疾病,有的還患癌癥,他們都面臨著退休,有的已經上不了班了,有的馬上就要離崗退職了。劉慶玉想到公安戰線有一大批即將面臨退休的民警,他們大部分身體都有些疾病,這些都是幾十年辛勤勞動超常付出的結果,特別是那些因各種原因在崗犧牲的民警們,平均年齡也只有四十五歲左右,想想他們為百姓的安寧所做出的貢獻,是多么不易……凡此種種,就引發了他對退休警察的思考和焦慮,因此就有了這部《退休警官》。《退休警官》有濃厚的文學意味,有一種盡量掙脫煩擾歸向桃源的理想追尋,在另一層面揭示了警察人生的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