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 梅,鄭光躍,淳 俊,馮 焱,桑有順,陳 濤,湯云川
(1.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巴中市空山馬鈴薯研究所,四川 巴中 636700;3.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成都平原冬作馬鈴薯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
郎 梅1,鄭光躍2*,淳 俊3,馮 焱3,桑有順3,陳 濤3,湯云川3
(1.成都市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四川 成都 610041;2.四川省巴中市空山馬鈴薯研究所,四川 巴中 636700;3.成都市農林科學院,成都 溫江 611130)
本試驗以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抗青9-1、中薯5號和蓉紫芋5號為供試材料,在崇州羊馬對冬作馬鈴薯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進行出苗期和產量調查,發現出苗天數提前13~31d不等,產量增加25.41%~76.58%,對提出早出苗和增產效果顯著。
成都;馬鈴薯;冬作;防寒
中國是全球馬鈴薯第一生產大國,四川是我國馬鈴薯主產區,成都是馬鈴薯主食化重點推進城市。發展馬鈴薯周年生產不僅對成都市乃至全省糧食安全、農業結構優化和農民持續增收意義重大,而且對于我省貧困山區和民族地區口糧保障、精準扶貧具有特殊意義。但成都地區冬作馬鈴薯生產中經常發生霜凍、春旱、晚疫病等影響馬鈴薯生產的突出問題,本研究針對成都平原生態區冬作馬鈴薯栽培,集成創新了一套馬鈴薯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運用于實際生產中可使出苗期提早且增產效果明顯。
供試材料為馬鈴薯品種費烏瑞它、抗青9-1、中薯5號和蓉紫芋5號。本試驗在成都崇州市羊馬鎮成都市農林科學院現代農業產業園進行,土壤類型為棕色水稻土( pH值為6.82),肥力中等,為馬鈴薯常年種植區和晚疫病多發區。
馬鈴薯增溫防寒高效技術實施要點為:選用優質的脫毒種薯;播種前,用廣譜殺菌劑處理切好薯塊及小整薯的切口和種皮;平作起高壟,單壟雙行錯窩播種,壟距80cm,株距20cm;合理灌溉(2次),施復合肥(16-16-16)50kg/667m2和有機肥(有機質≥20%)50kg/667m2;合理密植(密度6000株/667m2);播種后覆膜,出齊苗后揭膜;選用優質藥劑如福帥得、金雷、增威贏綠等防治晚疫病、早疫病。對照為農民傳統栽培技術。
2.1 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促進馬鈴薯提早出苗
與傳統馬鈴薯栽培技術相比,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對供試的4個馬鈴薯品種均有促進其提早出苗的作用。采用傳統方式生產時,抗青9-1、費烏瑞它、中薯5號和蓉紫芋5號的出苗日期分別為3月8日、2月24日、2月19日和3月18日,而使用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上述4個馬鈴薯品種的出苗期分別提前了31、18、13和14d(圖1)。出苗期的提前有利于延長馬鈴薯生長期,增加薯塊產量。值得一提的是,使用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后,前3個品種的出苗日期基本統一在2月7日左右,可進行統一揭膜,便于后期田間管理。

圖1 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對馬鈴薯出苗時間的影響
2.2 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促進馬鈴薯增產
與傳統馬鈴薯栽培技術相比,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對供試的4個馬鈴薯品種均有促進增產的作用。如圖2所示,抗青9-1、費烏瑞它、中薯5號和蓉紫芋5號的產量分別達到2008.33kg/667m2、2042.51kg/667m2、2061.50kg/667m2和1383.35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40.61%、40.62%、25.41%和76.59%,特別對蓉紫芋5號增產效果顯著。該品種作為紫皮紫肉的特色加工型馬鈴薯品種,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

圖2 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對馬鈴薯產量的影響
馬鈴薯是成都平原冬春季主要糧食作物之一,如果針對冬春季低溫凍害沒有恰當的栽培方式和應對措施,將會造成馬鈴薯產量的顯著降低。本試驗研究的馬鈴薯增溫防寒高效生產技術易于操作,科學實用,對成都地區冬作馬鈴薯的出苗期提前和產量增高均有明顯的促進作用,建議今后擴大示范推廣使用。
2017-08-17
郎梅(1963-),女,高級農藝師。*為通訊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