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德西 ,何忠全, 郭云建,干雪梅,向運佳,閭世根,黃騰飛,劉 歡
(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2.成都市郫都區農林局 ,成都 郫都 611700)
黃瓜腐皮鐮孢根腐病的識別與防治技術
陳德西1,何忠全1, 郭云建2,干雪梅2,向運佳1,閭世根2,黃騰飛1,劉 歡1
( 1.四川省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農業部西南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66;2.成都市郫都區農林局 ,成都 郫都 611700)
黃瓜腐皮鐮孢根腐病是黃瓜主要的病害之一,嚴重影響黃瓜的產量,成為黃瓜產業亟需解決的問題。本文通過對黃瓜根腐病的調查與防控實踐,總結了黃瓜腐皮鐮孢菌的發生癥狀、發生規律和綜合防控技術,為有效控制黃瓜根腐病提供技術參考。
黃瓜;腐皮鐮孢;根腐病;識別;防治
黃瓜腐皮根腐病是黃瓜常見的病害之一,根腐病從發病到死亡一般只有3~5d,且傳播快,危害性很大。黃瓜根腐病主要為害根部和靠近地面的莖部,導致根系發育差,須根變少,病部腐爛,維管束變褐,最后植株萎蔫,直至枯死。病害流行年份,黃瓜死苗率達30%~100%,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病菌主要寄居于土壤中,通過形成大量的厚垣孢子抵御外界不良環境,在土壤中存活時間較長。該病在遼寧、山西、內蒙古等黃瓜主產區大面積發生[1]。黃瓜腐皮鐮孢根腐病也是西南地區黃瓜根腐病中發病率最高的病害。近年來,筆者通過對該病的田間調查和大量的防治試驗,總結了一套黃瓜腐皮鐮孢菌的綠色防控技術,以期能促進產業健康發展。
初期癥狀不明顯,病部初呈水浸狀,莖縊縮不明顯;中期地上部晴天中午葉片萎蔫下垂,早晚能恢復,病部腐爛處的維管束變褐,不向上發展,后期莖基部發生萎縮,葉片不能恢復正常,呈青枯狀死亡。病部往往變糟,留下絲狀維管束。維管束變褐,且僅限于腐爛部分,不向上發展。濕度大時,莖基部的表面常產生白色或粉紅色的霉層。與其他類型根腐病有所區別,如假菌界卵菌門德里腐霉或卷旋腐霉引起黃瓜腐霉根腐病,其主要癥狀是根莖基部初呈水漬狀,后產生水一側或部分葉片蔫,晚上恢復,基部縱列,維管束變褐,白或粉霉狀物。由掘氏疫霉(甜瓜疫霉)引起的黃瓜疫病根腐病癥狀為水漬狀、暗綠色、莖基略縊縮,維管束不變色,濕度大時病部易產生稀疏的白色霉層。擬莖點霉根腐病主要發生在嫁接苗上,病原為真菌界半知菌,擬莖點霉的引起黃瓜根部水漬狀變褐腐爛、葉片焉,維管束不變色,細根縱裂,黑帶狀菌絲塊,密生小黑點[2]。
黃瓜腐皮鐮孢根腐病病原菌是腐皮鐮孢菌(Fusariumsolani(mart.) App. et Wollenw),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大型分生孢子鐮刀形,大多3個隔,大小為(8.0~12.1)μm×(1.3~2.8)μm;小型分生孢子橢圓形,無分隔或1個分隔,大小為(6.5~2.0)μm×(0.8~1.9)μm。在PDA培養基上,氣生菌絲呈薄絨狀,淺黃色,背面橙色,最適生長溫度為25℃。
以菌絲體、厚垣孢子或菌核在土壤中及病殘體上越冬。其厚垣孢子可在土壤中存活10年之久。病菌從根部傷口侵入,后在病部產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或灌溉水傳播蔓延,進行再侵染。高溫、高濕有利其發病,連作地、低洼地、土質黏重,透水性差、含水量高的地塊易發病,酸性土壤發病重,地溫較低,遇有連陰雨天或經常大水漫灌容易引起發病。發病的適宜溫度為30℃左右。
4.1 選用抗(耐)病良種
選擇抗(耐)病強,高產和商品性好的黃瓜品種,如春季大棚可選擇津研7號、新雜2號、西農58號等;夏季露地品種可選擇津春8號、津優10號,川翠3號、津優401[3]和水果黃瓜康密F1等。
4.2 農業防治
4.2.1 合理輪作 病害發生嚴重的地塊應與百合科或十字花科等非葫蘆科蔬菜輪作5a以上,最好采取水旱輪作,從而減少土壤中病原菌數量,減輕根腐病的發生。
4.2.2 土壤調理 根據土壤酸性程度,用生石灰30~100kg/667m2,或選用含有中微量元素的有機肥、含枯草芽孢桿菌的生物菌肥在翻耕整地時候施入;根腐病發生嚴重的地塊,按照氰胺化鈣[4-5]或棉隆[6]推薦劑量進行土壤前期消毒,以殺滅土壤中的根腐病病原菌。
4.2.3 培育健康植株 選擇漂浮育苗,可有效地避免移栽時傷根,減少病菌侵染。實時移栽,選用免疫誘導劑海島素5%氨基寡糖素水劑1000倍液,或0.136%赤霉素吲哚乙酸的可濕粉劑15000倍液在苗床進行噴霧和定植時候進行灌根,增強根系活力,提高瓜苗的抗病能力。
4.2.4 加強田間管理 選擇地勢較高、排水良好、土質疏松、透水性較好的地塊種植黃瓜。采用深溝高廂栽培,并做好田間排灌系統,防止大水漫灌及雨后田間積水。多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避免偏施氮肥,及時追施磷、鉀肥和中微量元素肥。多使用含枯草芽孢桿菌的生物菌肥,合理灌水,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時排水排濕。結瓜前適當控制澆水的次數,以提高地溫,促進根系發育;結瓜后則應適當增加澆水次數,防止黃瓜早衰。避免在夏季高溫的中午澆水,以免誘發和加重根腐病害的發生。及時綁蔓或搭架、打杈、摘去底部老葉,保持田間通風透光,降低濕度。田間操作時注意不可傷及根部,發現病株要及時拔除, 根穴內撒上石灰消毒。及時防治地老虎、蠐螬、螻蛄及根結線蟲等地下害蟲,減少根部的傷口。拉秧后及時清除田間病殘體,并集中帶出田間銷毀。
4.3 物理防治
4.3.1 深耕曬壟或高溫悶棚 深耕土壤40cm左右,翻曬土壤,殺死部分病菌;在夏季利用5~7個晴日高溫進行悶棚,以殺滅病菌。
4.3.2 溫湯浸種 將黃瓜種子在50~55℃的溫水中浸種30min,期間不斷攪動,再用冷水冷卻后催芽播種;或將干燥種子進行70℃恒溫處理72h后,催芽播種。
4.4 化學防治
4.4.1 藥劑拌種或浸種 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0.4%的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或每2~3kg種子使用10mL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進行包衣;也可將黃瓜種子在40%福爾馬林100倍溶液中浸泡15~30min,或在50%多菌靈500倍液中浸泡1~2h,然后用清水洗凈后催芽播種。
4.4.2 土壤消毒 用堿式硫酸銅10g/m2、波爾多液10g/m2、石硫合劑10g/m2和硫磺粉20g/m2處理育苗基質,或按1m2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g,與苗床細土拌勻,將2/3的藥土均勻撒在苗床上,播種后,再將余下的藥土蓋種子;或按1m2苗床用40%甲醛30~50mL對水3L噴灑后用塑料薄膜悶蓋,3d后揭膜,待甲醛氣體散盡后播種;還可在定植前,用42%戊唑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kg/667m2,與干細土30kg/667m2混合均勻,撒于定植穴內,對黃瓜的出苗有促進作用。
4.4.3 藥劑灌根
4.4.3.1 苗期預防 可用2.5%咯菌腈懸浮劑2000~4000倍液進行苗床灌根和移栽時灌根,藥液用量為250~300kg/667m2;或在定植后用太抗幾丁聚糖500倍液加上枯草芽孢桿菌200倍液灌根,每株灌藥液200mL,以后每隔7d灌1次,共灌3次。在每年發病期來臨之前進行灌根預防。
4.4.3.2 發病初期防治 可選用42%戊唑多菌靈懸浮劑1000倍液、20%烯肟戊唑醇懸浮劑12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咪鮮胺懸浮劑1500倍液或40%福·福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13%中生醚菌酯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等混摻生根劑,(例如:生根壯苗劑、豐收一號等)進行灌根,每穴灌300~500mL藥液,每隔5~7d灌1次,連灌2~3次,注意病株周圍2m2范圍內的植株都應灌藥。要求深灌,從而使藥劑達到病根部。還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加少量水制成糊狀,涂抹在病部,每7~10d涂抹1次,連續2~3次。田間濕度大時,可以配成藥土撒在莖基部。
4.5 生物防治
在瓜苗移栽時,選取10億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每穴施入3g;發病初期,用10億活芽孢/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300倍液灌根,用3%中生菌素600倍液,每株灌250mL,10d后再灌1次。
[1]Li B J,Liu Y,Shi Y X,etal. First report of crown rot of grafted cucumber caused by Fusarium solaniin China[J].Plantdisease, 2010, 94 (11) :1377.
[2]馮小鹿. 黃瓜根腐病的種類與綜合防治措施[J]. 農化新世紀,2006(12):32.
[3]李波,韓毅科,杜勝利,等. 早熟抗病黃瓜新品種津優401[J]. 長江蔬菜,2015(09):21-22.
[4]賁海燕,石延霞,謝學文,等. 氰氨化鈣土壤消毒對黃瓜根腐病及土壤病原菌的控制效果[J]. 園藝學報,2016(11):2173-2181.
[5]劉剛. 用氰氨化鈣土壤消毒防治黃瓜根腐病效果好[J]. 農藥市場信息,2017(01):5.
[6]方文生,曹坳程,韓大偉,等. 兩種熏蒸劑對土傳病害的防控效果及黃瓜產量的影響[J]. 中國蔬菜,2016(07):44-48.
2017-08-06
國家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201303112-11);市院合作項目(有機蔬菜生產高產集成與示范)。
陳德西,女,四川大竹人,副研究員,主要從事農作物病蟲綠色和有機防控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