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任芳 /文
網絡化布局與信息化水平決定倉配一體化服務能力
——訪安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光華
本刊記者 任芳 /文
在渠道升級及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下,能夠使物流各個環節無縫對接的倉配一體化服務需求越來越大。未來的物流公司將以智慧物流為發展方向,不斷提升數據能力,并應用智能物流設備,滿足客戶全渠道、全網絡、全鏈條、高效率的物流服務需要。

吳光華安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裁
安迅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迅物流”)從早前主要負責國美商品的倉儲、調撥、配送業務快速成長為全國性倉配一體化物流公司,如今在倉配一體化服務領域已擁有28年時間的豐富經驗和龐大的倉配網絡,包括255個倉庫,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日常運營車輛超過20000輛;網絡覆蓋全國2800多個區縣,45000多個鄉鎮。
特別是在大件物流領域,安迅物流除了高效率的倉配網絡,還擁有強大的入戶安裝及逆向物流能力。因此,能夠為客戶提供倉配裝一站式的供應鏈整體物流解決方案成為安迅物流最明顯的特征和核心優勢所在。在本專題中,擁有豐富行業經驗及敏銳觀察力的安迅物流有限公司副總裁吳光華主要就大件物流倉配一體化服務的發展及安迅物流的實踐經驗進行了深度分享。
記者:您是如何看待倉配一體化的?倉配一體化服務近幾年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吳光華:倉配一體化的概念是近幾年才提出的,與倉配一體相對應的是倉配分離,從目前企業的物流服務需求來看,倉配分離模式存在諸多弊端。由于甲方企業需要與倉儲服務商、配送服務商以及安裝服務商等不同主體溝通協調,不僅信息不能共享,整體效率低,供應鏈協同難度大,服務響應速度慢,同時溝通成本也很高,責任不夠清晰;而倉配一體化模式則使得甲方與物流服務商能夠無縫對接,各個環節的協同性更好,責任也更清晰。
近幾年倉配一體化服務得到迅猛發展,我認為主要有兩大背景:
一是渠道升級。品牌商為了更好地響應消費者的需求,銷售渠道從傳統的線下單一渠道向線上網絡渠道、電視購物、線下門店渠道等全渠道發展。在傳統線下單一渠道模式下,倉儲和配送服務相對而言是簡單可控的,隨著渠道的多樣化,品牌商需要具有在多個渠道間自由切換的能力,對倉配一體化的需求越來越大。
二是消費升級。以前消費者對物流配送時效的要求較低,對大件商品的送裝同步的要求不高,但現在消費者不僅要求更快的物流時效,對送裝同步的一站式服務需求也變得越來越迫切。這也意味著,市場對倉配裝一體化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大。
正是在渠道、消費雙雙升級的背景之下,市場對快速響應的物流需求越來越大,倉配一體化服務的價值進一步凸顯,從而實現了快速發展。

安迅物流倉庫

記者:在市場需求驅動下,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提供倉配一體化服務。據您觀察,目前涉足倉配一體化服務的企業主要有哪些類型?它們分別有哪些優勢與不足?
吳光華:我認為主要有四種類型的企業在倉配一體化服務方面比較突出。
第一類是以商貿為主的企業,如蘇寧、京東等。實際上,這類企業從一開始提供的便是倉配一體化服務,即倉庫、車隊都是自營的,因此其協同性會更好,倉儲與配送的責任分配更加明確。
第二類是以配送為支撐的企業,如快遞企業,其核心能力無疑在配送端,但由于缺乏倉儲能力及庫存管理經驗,在貨物出入庫交接效率、倉庫作業準確率、庫存協同策略等方面沒有優勢,難以參與全供應鏈管理。為了進一步發展,快遞企業必須向物流服務鏈上游延伸,布局倉儲網絡,提高倉儲管理能力,提高庫存優化能力。
第三類是以倉儲為主營業務的企業,倉儲管理能力很強,但是后端配送延展難度更大,如干線網絡、同城送裝網絡的資源組織等能力不足。因為倉儲僅僅只是服務節點的布局,而倉配一體化要求的是覆蓋全國的服務網絡。
可見,第二、第三類企業在倉配一體化整體服務方面均存在短板,但是在客戶和市場的需求下,延伸各自的業務版塊成為必然選擇。不過,任何一個企業的優勢與基因都需要多年的業務積累和沉淀,需要系統的支撐和專業的團隊,能否成功轉型還取決于企業的決心以及投入的資源。

第四類則是綜合性物流公司,如安迅物流,相對而言在倉儲和配送方面均有較強的能力。具體來說,安迅物流首先在全國布局了大量的倉庫資源,并且一直以來都是B2C作業,從而庫房管理更加精細;其次有覆蓋全國的干支線運輸能力以及區域分撥能力,每天從省倉到二級倉都有班車發運;第三則是同城送裝能力,并且涵蓋送貨上樓、擺放到位、開箱驗機、安裝調試,以及逆向物流處理等所有能力。因此,在倉配一體化的未來發展中,綜合性物流公司也更加具有競爭優勢。
記者:請您分析目前主要有哪些倉配一體化服務模式,它們各自有何特點?
吳光華:實際上,倉配一體化服務就是為客戶提供全鏈條服務,客戶只用提供訂單,發出指令即可,倉配一體化服務商則負責反饋所有信息以及實現全鏈條的可視化,安迅物流也稱之為“一票到底”的整體物流解決方案。但是針對不同類型的客戶以及不同的客戶需求,在倉配網絡的布局和訂單處理解決方案上會有所不同,我認為目前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是“一倉發全國”模式。這種模式適合小企業,如天貓、淘寶上的賣家。由于在全國倉庫進行大面積鋪貨必然造成運營成本高、資金壓力大等結果,因此規模比較小的企業為了規避風險,必須優先控制庫存量,在物流時效方面退而求其次,選擇一倉發全國的模式。
二是“多倉(平行艙)發全國”模式。通常倉庫布局在全國重點城市,并按區域進行平行輻射。這種模式適合于中型企業,業務規模和庫存壓力不是非常大,但是對物流速度的要求稍高。
三是“省倉發全國”模式,以省倉為中心進行區域輻射。該模式需要在多個倉內鋪貨,因此庫存壓力較高,但是物流效率非常高,能基本實現一級城市24小時,二級城市48小時送貨到門,個別偏遠地區3天內送達,因此該模式下消費者滿意度也最高。
這幾種模式下,具體物流流程大同小異,差別不大,但是由于庫內操作由訂單驅動,因此訂單量更大,更加分散,覆蓋區域更廣的“一倉發全國”模式運營管理難度相對更大。
記者:請介紹安迅物流是如何進行倉配一體化網絡布局的?主要面臨哪些方面的困難?
吳光華:安迅物流倉配一體化網絡主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CDC(中央倉),共有北京、上海、廣州、成都、武漢、沈陽、西安7大中央倉,一方面服務于國美,處理價值高、銷量相對不大、季節性波動明顯的商品,如大尺寸平板電視等;另一方面針對社會客戶,幫助其實現全國分區域業務輻射。
第二類是區域性配送中心RDC(省倉),即在每個省設立倉庫,進行區域分撥,一方面為二級倉補貨,實現省內庫存的調劑和優化;另一方面滿足以省倉為單位鋪貨的客戶對省內分撥、配送及安裝的需要。
第三類是直接面對消費者的TC/DC倉,實現就近配送,如針對消費者的同城宅配,以及針對門店的同城店配。特別是在“雙11”等訂單峰值期間,通過大數據分析,提前將商品前置到消費者附近的TC倉,當訂單下達后就近配送給消費者,實現極速送達。
對安迅物流來說,由于主營業務是家電等大件物流,除了倉配外,還需要同步安裝,因此需要提供的是倉配裝一體化服務。在倉方面,主要的難點是拆零揀選,即如何快速、準確地揀選、集貨等;在配送方面主要是車輛等配送資源的獲得;在安裝方面,由于大件物流需要與客戶深度交流,因此需要培養專業的配送安裝人員。同時當安裝出現問題后,如何進行逆向物流處理對很多企業來說也是難點所在。除此之外,大件物流運輸破損率較高,也成為行業面臨的一大痛點。
記者:針對這些問題安迅物流是如何解決的?您認為倉配一體化服務需要企業具備哪些方面的能力?安迅物流有何進一步發展計劃?

安迅物流上海倉配一體化項目效果圖
吳光華:在倉配裝領域,安迅物流擁有多年的經驗積累,因此無論在物流時效還是服務質量方面都能很好地滿足客戶需要。總的來說,我認為倉配一體化服務企業需要具備全覆蓋、全渠道、全鏈條三大能力。這包括:覆蓋全國的倉儲網絡;全國的干支線運輸網絡;同城的配送網絡以及安裝能力。此外,還需要有強大的信息系統進行支撐,使參與各方共享數據信息。
隨著市場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客戶的小批量多品種需求會越來越多,其產生的訂單也會越來越碎片化,對倉配一體化的需求會越來越大。對此,安迅物流將在核心區域進一步布局CDC及RDC倉庫,通過自建物流基地有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和生產力。同時,根據國美銷售結構的變化以及社會客戶的需要,持續優化現有倉庫資源,增減倉庫數量,調整倉儲網絡密度。
我認為,未來的物流公司一定是科技公司,以智慧物流為發展方向。而智慧物流包括兩大部分,一部分是數據,一部分則是智能設備。在數據方面,安迅物流專門成立了大數據部門,未來的物流公司,特別是需要提供全國倉配裝一體化服務的物流公司沒有信息系統支撐是很難想象的。對此,安迅物流專門開發了一體化設計的LMIS系統,包括倉儲管理系統WMS、運輸管理系統TMS、訂單管理系統OMS、計費管理系統BMS,這種從頂層設計便開始一體化設計的系統,與協同已有倉儲管理系統及運輸管理系統相比,優勢更加突出,如不需要新增接口,效率更高,響應速度更快,從而為客戶提供全鏈條透明可視的一體化解決方案。在智能裝備方面,安迅物流成立了專門的戰略部門,關注小件物流無人科技及市場動態,同時關注大件物流的自動化搬運、裝卸技術及專用工具、專用車型等。
我相信,隨著大件物流倉配裝一體化市場的進一步發展,像安迅物流這樣在倉配網絡及信息系統方面均有較強優勢的企業將迎來更多發展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