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燁華+巫茜
摘 要: 針對高校ERP課程教學的現狀,提出基于“4+1”的五元教育模式建立完善有效的ERP課程教學體系,以提高ERP課程的教育質量。文章探討了ERP課程在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及現象,分析了問題產生的原因,并針對弊端提出了改進意見、措施和建議。近年來的課程評價及實踐表明,該教育模式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是切實可行的。
關鍵詞: ERP課程; 教育模式; 教育質量; 教學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6-8228(2017)11-68-03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RP course with “4+1” education mode
Zhu Yehua, Wu Qian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RP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 and a new five-dimensional education mode is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perfect and effective ERP teaching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ERP course. Problems and phenomena of ERP teaching are discussed, the causes of the problems are analyzed, and the improvements,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he course evaluation and practice in recent years show that, the five-dimensional education mode for ERP course teaching is practical and can bring about a better teaching result.
Key words: ERP course; education mode; teaching quality; teaching system
0 引言
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即企業資源計劃,指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上,利用現代企業的先進管理思想,全面集成企業所有資源信息,為企業提供決策、計劃、控制與經營業績評估的全方位和系統化的管理平臺。
ERP系統集信息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思想于一身,使企業能夠合理調配資源,最大化地創造社會財富,成為企業在信息時代生存、發展的基石[1]。
ERP由美國Gartner Group公司于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經過近20年的發展,已比較成熟。我國于90年代末開始引入ERP,用友、金蝶、金算盤、浪潮等軟件公司相繼推出了ERP軟件,ERP系統在國內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和應用。
1 課程現狀及問題的提出
目前,ERP軟件公司和高校培養出的ERP人才,只能滿足全社會30%左右的需求。
ERP課程作為經管、信管等專業的必修課程,在經管、信息技術等課程體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ERP具有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特點,能夠為企業帶來巨大的收益或極大的負擔,是一把雙刃劍,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會影響企業決策的成敗[2]。
現階段,各高校的ERP課程,還普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⑴ 缺乏ERP基本理論的必要講授
受課程體系、師資力量等因素的影響,很多高校僅僅將ERP課程作為實驗課或選修課來開設,對必要的ERP基本理論的講授不夠重視。
⑵ 實驗的設置不夠合理
忽略了實驗角色的設置,也忽略了不同專業進行實驗的區別和聯系。
⑶ 學生缺乏深入企業實踐的機會,難以對ERP系統形成全面的認識
ERP的實用性極強,單純在實驗室的模擬,無論仿真效果如何都與實際情況有著相當大的差距。深入到企業中去,進行必要的學習和實踐,是掌握ERP知識的必要途徑。
這樣一門對企業影響深遠,專業程度極高的課程,應該怎樣建設才能提高其教學質量呢?
下面介紹通過建立“4+1”的五元教育模式,來構建ERP課程體系,提升ERP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各企業輸送合格的ERP應用乃至企業管理人才。
2 五元教育法構建ERP教學體系
2.1 思想的灌輸
我們首先應該思考,通過ERP課程的學習,希望學生掌握些什么,希望傳達給學生的到底是什么。
大學培養的是企業需要的,能夠分析解決問題,勝任各專業工作的人才。區別于職中、職高以及各種培訓機構,大學不僅僅是培養學生應用和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思維模式和良好的習慣,并且開闊學生的眼界,為學生知識體系的完善以及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作為ERP課程,首先應該灌輸的是,學會站在企業的立場去看待、思考和解決問題。其實不止ERP課程,任何經管類課程,都應該以此為根本出發點。
企業的根本目的是創造財富,回饋社會及大眾,應該注重的是各部門、員工之間的高效協作,緊跟市場,削減成本,規避風險。ERP是一種能夠幫助企業達成上述目標的工具、方法、技術、手段,但它不是萬能的,并不能使企業起死回生。有了這些基本的思想,才能把課程的知識結構理清,所以老師在授課的時候,時刻需注意思想的灌輸,久而久之,學生才能以正確的觀點和角度來看待ERP。endprint
2.2 理論的強調
通常會因為ERP的實踐性很強,而忽略了它的理論教育,很多高校在ERP授課時也是重實踐,輕理論,這是不對的。ERP是一門理論緊密聯系實際的課程,作為指導ERP實踐的理論知識,是ERP的靈魂,在授課時需予以高度重視,避免過于強調實踐操作而忽視理論教學的情況。
ERP中的概念及專業術語較多,部分概念的理解有一定難度,教師在授課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 講授必須準確。定義、概念在解釋的時候必須準確,以免給學生形成錯誤的認識。ERP屬于企業經管類范疇,其中一些管理思想和方法,并無明確的描述,或有延伸、變化的部分,這就需要教師結合當前市場和企業的實際進行分析講解,因此對教師的專業素養有較高的要求。
⑵ 強調概念。對于ERP中的基本概念,如提前期、工作中心、計劃等,應反復強調,以提醒學生重視,從而加深其印象。
⑶ 加深理解。概念的講解是枯燥的,不如案例、故事生動,但概念的強調是必須的,所以在講授的時候應考慮采用圖示、動畫、案例等方式,以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記憶。
⑷ 注重整體性。ERP強調協同,里面的概念是統一的整體,授課時應注意突出相關概念之間的關系,以幫助學生形成較完整的課程知識體系。
2.3 案例的引導
案例,能夠幫助學生理解并運用概念,其作用毋庸置疑。任何課程,案例都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ERP課程的案例,應本著輔助理解但不喧賓奪主的原則,在講授時注意和相關概念掛鉤,不要為講案例而講案例。案例的選擇和講授應注意:
⑴ 注意系統性。最好以一個較完整的綜合案例涵蓋課程知識點,這樣的案例能使學生站在一個較全面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⑵ 注意延伸性。案例應留出開放的空間給學生思考,不宜做得太死。企業管理具有多種的方法和可能性,并無對錯之分,只有優劣之別,所以在案例設計的時候,最好留出其他的可能性或不同的處理方式,以引起學生發散性的思考,這種思考帶來的理解上的差異是非常巨大的,對于學生的思維訓練是很有幫助的。
⑶ 注意對比性。案例的設計,應注意正反案例的對比,不能一味以成功案例為主進行舉例。正反案例的對比,同樣能帶來思維上的沖擊,甚至引發學生更為深入的思考。
2.4 實踐的驗證
實踐是ERP課程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只懂了理論卻不能運用,對于ERP課程教學來說,是不合格的。在ERP的實踐環節,經常使用的是--ERP沙盤。
ERP沙盤是一個企業模擬工具。在這個模擬企業中,集合了真實企業里的所有關鍵環節:企業戰略規劃、營銷策劃與產品銷售、產品開發、產品生產、設備改造與投資、物資采購、資金籌集與財務管理等[6]。
ERP沙盤教學是以ERP沙盤工具為載體,讓學生體驗真實企業的運作。它將一個企業“搬到”課堂中,讓每個學生都能充當“企業管理者”,真正動手操作。因此它是一種實踐與理論全面結合的新模式,克服了傳統教學純理論模式的弊端。
2.4.1 ERP沙盤的主要作用
⑴ 學生能夠在模擬企業中,直接參與各項管理工作,培養學生的管理能力。
這種模擬,并不能完全涵蓋企業ERP的全部,但這個過程能轉換為學生極為寶貴的經驗,這種經驗是經管類崗位所必需的。可以說,沙盤實驗為學生邁向企業ERP實戰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⑵ ERP沙盤教學是一種體驗式的互動教學,可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ERP沙盤不同于一般的課程,它類似于游戲,每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不再像傳統理論教學或案例教學那樣以老師講為主,學生聽為輔,而是以學生操作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2.4.2 開展ERP沙盤教學應注意以下幾點
⑴ 師資的組織和培訓。ERP 沙盤是涵蓋整個企業運作的模擬工具,不是一兩個教師就可以指導的,需注意不同專業教師之間的聯合教學,同時要讓教師懂得ERP沙盤的規則,以及真實企業的運作情況,還應安排教師到企業去體驗真實企業運作。
⑵ 培養整體觀和協作意識。不同專業的學生知識背景是不同的,在ERP沙盤中的角色、職責也是不同的,應采用崗位制,培養學生的整體觀念、全局觀念,增強對崗位職能分工與協作的認識。
⑶ 教師的角色。教師在整個沙盤模擬過程中,只充當“引導者”的角色,不應過多的講解,以及干涉學生的決定,而應把一切經營決策權交給學生,由他們自己去做各項決定。
2.5 校企的結合
作為“4+1”五元教育體系中的“1”,校企合作是搭建校外實習平臺,建立ERP課程學以致用過度機制的重要方法。參與企業實踐是構建ERP課程體系不可缺少的環節,課堂上的理論講授與實驗室的模擬實驗,還有賴于在企業真實的環境中進行檢驗。
重視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與ERP軟件生產廠商、代理商、IT公司、成功實施ERP系統的企業合作,共同建立ERP校外實習基地。根據學生的專業,參照實驗團隊的分工,把他們安排到校外實習基地,在真實的ERP環境中進行實踐。ERP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既解決了學生實踐的問題,也為企業選拔合適的專業人才提供了機會,是一項雙贏的舉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ERP相關企業,在尋求校企合作的機會,在把實踐經驗帶到學校的同時,也培養企業所需的人才。在不久的將來,校企合作必將成為ERP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3 結束語
構建一門課程的教學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不斷的完善和改進。五元教育模式,從思想、理論、實踐等多個環節,構建出完整有效的ERP課程教學體系。通過近幾年的學生調查反饋、用人單位反饋的情況看,普遍認為這種教育模式是有效的,能學以致用的,得到了一定的肯定。
當然五元教育模式的實施,還有許多的實際問題需要解決,如實踐環境的建立、師資的培訓、校企的溝通協作等,但無論怎樣,這種教育模式的效果和前景是值得肯定的。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 陸安生.ERP原理與應用[M].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2] 高長元,魏玲.ERP原理及應用[M].科學出版社,2011.
[3] 羅希.ERP實驗教學方法及模式探討[J].科教縱橫,2012.12.
[4] 黃莉萍.《ERP綜合實驗》課程教學實訓探討——以江西財經
大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2.11.
[5] 陳啟申.《ERP--從內部集成起步》(第二版).電子工業出版
社,2005
[6] 馮復平.ERP沙盤模擬課程教學方法研究[J].網絡財富,
2010.9:80-8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