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詳細介紹了對商用車變速器選換擋性能優化的全過程,從對影響選換擋性能的根本原因和間接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到最終制定優化方案并實施后最終得到客戶的認可。
關鍵詞:商用車變速器;選換擋性能;頂蓋結構;零件加工精度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2.001
1 引言
隨著人們對商用車操縱性能不斷提高的要求,不斷有客戶反饋個別車型存在手柄球空行程大及選換擋困難、平順性差等問題,不能滿足駕駛員操作舒適輕便,有明顯換擋吸入感的要求。這就需要從變速器自身的結構和零件加工精度等方面出發,找到影響選換擋性能的根本原因和間接影響因素,加以優化。
2 某輕型變速器選換擋性能的優化過程
2017年3月,客戶對某輕型變速器在整車上的操縱性進行了評價,存在如下問題:
(1)選擋力合適(現狀50N,標準50N以下),但選擋行程大(現狀95,目標60);
(2)換擋力合適且較輕(現狀35N,標準65N以下),但換擋行程大(現狀120,目標80);
(3)換擋空行程大(約40-50);
(4)變速器選換擋性能的一致性差。
根據上述評估結果,對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并確定優化方案。
1)選換擋行程大,可以通過更改選換擋搖臂長度進行調節,故將換選擋搖臂孔距由75改為55、擋搖臂孔距由120改為80。
2)由于選擋搖臂減短,選擋力會變大。為保證選擋力滿足要求。經過設計計算將原來的選擋定中彈簧剛度為2.2N/mm,更改為1.02 N/mm (彈簧剛度減小54%),在保證選擋力達標情況下,同時確保選擋回位順暢無卡滯。將1、R擋處自鎖彈簧截短2.8~3mm,此措施為在換擋搖臂減短的情況下保證選擋力能滿足要求。
3)影響選擋力的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選擋轉臂軸的摩擦力,選擋軸處O型圈由2件改為1件,此措施大幅度減小了選擋軸自身的摩擦力。如下圖:
4)優化零件結構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傳感器頂銷增加R1.8-R2圓角,對應粗糙度由3.2提高為1.6。提高一倒檔變速叉軸、二三檔變速叉軸、四五檔變速叉軸各叉軸溝槽以及圓角部粗糙度,由3.2提高為1.6。傳感器驅動環增加R0.8-R1圓角,如下圖: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優化和實施,整車整車手柄球處實測靜態選換擋力數據如下表:
根據以上數據,改進后整車手柄球處實測的換擋力<65N,選擋力<50N,換擋行程< 80mm,選擋行程<60mm,滿足目標要求,達到了預期效果。
3 某重型變速器選換擋性能的優化過程
2017年6月,某重型變速器在道路試驗中,出現超速擋變速器3/4擋靜態換擋力超過標準值,且明顯大于其他擋位,駕駛員操作強度大。要求降低超速擋3/4擋靜態換擋力,達到各擋手柄球處靜態換擋力50±5N 。
根據上述要求,對超速擋3/4擋靜態換擋力進行原因分析:
變速器內各擋同步器相同,作用在超速擋同步器上的有效換擋力F1應與其他擋位相當,實測超速擋的換擋力F明顯大于其他擋位,是因為換擋動作產生的阻力Ff1和Ff2大。近似計算如下式:
現用結構為三根叉軸,超速擋撥叉空套在叉軸上,有效換擋力F1作用下叉軸對撥叉產生支反力的力臂L短,支反力f1和f2大,同時撥叉和叉軸間的滑動摩擦系數μ大,由此產生的撥叉滑動摩檫力Ff1和Ff2大。降低換擋力F ,需要降低換擋時操縱機構滑動部位的摩擦力Ff1和Ff2 。近似計算如下式:
要降低靜態換擋力F,就要增大撥叉支撐跨距L或降低摩擦系數μ。
具體措施如下:
(1)增大撥叉支撐跨距L ,由三根叉軸優化為四根叉軸,增加一根叉軸固定超速擋撥叉 。四根叉軸時超速擋撥叉固定在叉軸上,有效換擋力F1作用下殼體對叉軸產生支反力f1和f2的撥叉支撐跨距L大,力值小,由此產生的滑動摩檫力Ff1和Ff2小。
(2)降低摩擦系數μ,通過在超速擋撥叉和叉軸間安裝線軸承,將該處滑動摩擦改為滾動摩擦,降低摩擦系數μ,提高換擋效率,以降低換擋力F。
通過一系列措施的優化和實施,整車整車手柄球處實測靜態選換擋力數據如下表:
4 結束語
以上為兩種商用車變速器選換擋性能優化和實施過程,主要是通過改變變速器頂蓋部分的設計結構和提高零件加工精度,使得變速器的選換擋性能得到明顯提升,滿足了客戶需求。但是對于變速器性能的提高還有很多影響因素,需要我們今后在工作中不斷的分析和總結經驗,以適應不斷提升的市場要求。
參考文獻:
[1]王望予,汽車設計[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2]陳家瑞.汽車構造(下冊)[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劉麗(1983-),女,山西大同人,本科,工程師,從事汽車傳動應用設計工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