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蘇雪林的七封信

2017-11-20 19:56:16張昌華
江淮文史 2017年5期

為紀念蘇雪林先生誕辰120周年,為保存文學史料,筆者現公布蘇先生致我的七封信,以饗讀者。

昌年(華)先生臺鑒敬啟者:

手示并彩照二張收到。陳小瑩(瀅)乃故人之女,劉海粟夫人則從未見過,居然如此年輕,想系續弦。先生稱我為“文壇老祖宗”愧不敢當,犬馬齒雖較長,著作成績則無可言者,豈敢居此位耶?且去年三月底,成功大學與各文藝界強為我舉行百歲慶典。我出生于前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歲次乙酉,屬雞,時為九十八足齡,并未臻百歲,中國人百事不如人,惟喜言壽考,將人所歷閏年閏月都算上,強稱頤期之壽,我甚惡之。但自去年至今,又過一年,我已九十九歲,距真正之百歲亦不遠矣。太老,患病已三年有余,雖未淹滯床禱,扶助行器僅能勉行數步。身子已死了大半個,腦先死,記憶力完全消失,若干普通字不能寫,普通詞匯不能用,今年恐難捱過,決不能為百歲人。如此亦大好,人活得像我一樣,固不如死也。聞冰心錢鐘書亦病臥醫院,不知今如何,甚為惦念……先生從事江蘇文藝出版社編輯,曾為陳源(即陳西瀅)凌叔華夫婦、林海音何凡夫婦各出集子,實令人歆羨不已。彼四人者作品優秀理應獲此待遇,若林者何足道哉!即先生為主揄揚,恐作品亦無人屑于一顧。徒作賠本生意,究竟何苦?林之作品在臺灣出版者共有三四十種,雖均有簽,出版社或多不存……取之無礙。(附著作表一張)惟欲林新著,則油干燈盡之人,愧無以應命。林近覓舊稿,有翻譯法國短篇十余篇,雖已刊雜志而尚未結集成書,題曰《雪林小翻譯》,又有宋詞論筆記一種,僅缺一二人可以補,乃林在武漢大學教書時所寫,并未付刊。自傳則有小說體之《棘心》,寫實體之《浮生九四》,乃前數年所作,送人已盡,預備函購,購到可以奉上。若不能待,可函沈暉先生借閱。

專此敬頌

文祺

蘇雪林敬啟

一九九六.四.二十五

昌華先生:

您來信索取我的《我的生活》與《浮生九四》并照片。《我的生活》是些單元文字,不成系統,最后一篇《關于我的榮與辱》,在大陸是違礙文字,萬不可刊出。《浮生九四》也多違礙字句,可以刪削。一遂尊意。

我不幸暮年腿弱,摔過好多次跤。本年5月21日下午又在寢室摔了一大跤,身體連助行器跌倒,額頭碰上對面鐵書架邊沿,額皮裂開三寸長的裂痕,登(頓)時鮮血四濺,地上衣服紅成一片。幸我顱骨硬,不然腦漿流出,老命休矣。入醫院縫了20多針。住院八日,回家休養,每日臥床少起。

你要的照片,身著紅色衣者是各界為我舉百齡慶典,后披著黑絨外套者是我任教武大時攝。正當(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我時年約四十許。

專此敬頌

勛祺

蘇雪林扶病書

一九九六.五.三十一

華昌(昌華)先生:

你好。

奉來函知拙著自傳兩種及照片均已寄到。先生寄來胡適老舍自傳兩本,我也拜領了。你說想贈我宜興茶壺為海關所扣留,頗以為恨。其實不必,陶制品不能郵寄,郵寄必碎,而且我病了四年,已不喝茶,并不欣賞茶壺,先生留著自玩,比送我好。

先生想印我自傳,據唐亦男教授說您與她通電話,要我授權轉讓我的自傳的版權,如《我的生活》《浮生九四》等,這頗使我為難。那《我的生活》已將版權出售于一個出版社,那出版社轉售了幾次,最后售給此間傳記文學社。該社將書賣完后,即不再版。因為我的著作,無論學術性的、文藝性的,銷路總是不佳,沒生意可做。商人重利,我售給他們版權的書共十本,叫做文星十書,我先售這十本書的版權給文星,僅得三萬五千元;文星關門,轉售各書于各出版社,我無權過問,最后版權歸了傳記文學社。該社并不重視,僅發行一版,便不再版了。

至于《浮生九四》,是成功大學要替我做九十五歲的生日兼我的文藝學術研究,請我寫個自傳。我以數月之力寫成了《浮生九四》,寫成了沒個出版社肯代出版。唐亦男教授有個熟人在三民書店,說該社情愿代為出版,但版權須歸該社,送了我一點錢,算作酬勞。多少錢,今已不憶,我但想有書店肯為此書印行,并不計有何酬勞,便答應了。三民出的契約也極簡單,并無其他書店可以任意印行之說。

先生想出版我的自傳,只須開頭幾章采用《我的生活》和《我的童年》回憶若干文字,將所有違礙字句刪去,加入《我的生活》若干單元文字,由辛亥革命到我的政治思想及《我與舊詩》兩篇,書名改為《蘇雪林自傳》,包你沒事……

先生為胡適、林語堂、梁實秋出版自傳甚屬盛事。我并非名人,怎敢與他們并列?臺灣現稱我為國寶級作家,無非一時報紙的瞎起哄,不久便歸消滅。先生不為我印自傳并無不可。你為我印自傳,不如為謝冰心、黃廬隱先生出版個自傳。冰心在大陸確可稱文壇老祖母,她出名比我早,五四后,《繁星》《春水》兩部詩集出版,即出了大名,短篇小說集《超人》出版,聲名更盛。她好像未曾寫過自傳,現臥病北京醫院,未知已痊愈否?先生速與相商,她無正式的自傳,其相關的自述文字亦可改作自傳的。她今年已九十五歲,再遲恐不及了。至于黃廬隱原有自傳,她的丈夫李惟建此時想尚在世,先生打聽到他的通信地址,寫封信去問他,便知《廬隱自傳》之所在了。

先生寄來胡適和老舍自傳二本,前一種取材于胡適的《四十自述》,至赴美留學便腰斬了,接上唐德剛的口述自傳。那唐氏的口述自傳由臺灣傳記文學社出版,我也看過,好像與這一本有些不同。大陸“淪陷”后,(國民黨)政府播遷來臺,胡氏尚淹留美國,以教書演講為業,美國人托他兼圖書館中文部主任,胡介紹唐德剛為一職員。美國人想有一種名人口述自傳,胡為唐氏增加收入計,不惜每日至館,以英文口述其自傳,由唐用機器錄音,再加整理成書,成了一部胡適的口述自傳了。但唐雖謬托為胡之門下,為再傳弟子。胡太太江冬秀對唐尤為欣賞,稱他為胡適最好的學生,每炒一樣徽州菜,必請他來嘗。其實唐對胡一點不佩服,只想毀謗胡,糟蹋胡,以便他自己出頭。第一件事便說胡入哥倫比亞研究院二年得博士學位,是不實在的。他在哥大二年終日以交朋友寫情書為事,哪有功夫寫博士論文,結果博士沒有通過,所謂“摸魚摸蝦,誤了莊稼”,他回國以博士騙人,可謂無恥。此論一出,臺港嘩然。香港報紙甚至刊出頭條新聞,謂胡適不但哥大第一個博士是假的,即他后來所得三十幾個贈送博士或以金錢收購,或以非法手段取得,也是靠不住的。時胡適已死,死人當然不能為自己辯護。我一生崇敬胡博士,為之大憤,寫信與胡老友王世杰,請他出面澄清這個問題。王雖然答應調查,究竟自己老病侵尋不愿多事。我又寫信給胡另一老友,也無結果。胡之門生故吏,遍布臺灣,個個寒蟬歿馬,一聲不響,這是那個文壇暴主××盤踞那把金交椅,叱咤風云,作威作福,諛我者生,逆我者死,養成所有文人一點正義感是非心都沒有,惟知以“明哲保身”為事的緣故。我素來有癡脾(氣)愛抱不平,見到別人都不敢說話,我就自己說,一面讀唐德剛口述自傳的注文,及唐其他毀胡謗胡之文,一面撰文為胡辯護,文曰《猶大之吻》取新約圣經,耶穌叛徒猶大以一吻為標記,將耶穌出賣給羅馬士兵也。唐氏那時來臺灣寫了一本談胡適的書,重以毀謗敗壞胡適為事,譬如明義開宗第一章便說胡在民國六年哥大所得博士是假的。其所以為假,因哥大圖書館有一本目錄,遍載歷屆該校畢業生之得博士及論文題目,獨無胡適名字及其論文。哥大詫異,托唐調查,唐遂借此造了一個大謠言,不知哥大定的凡考得博士學位者須交論文百篇(本),胡當時經濟困難,無錢印百本(論文),又急于返國更不及為此事。十年以后,胡以事至美,始托人印論文百本,繳哥大完成手續。他考博士時考官幾人,筆試之后,口試,《留學日記》上記載得明明白白。唐氏一概不看,鬧出胡適假博士大風潮。即先生寄來《胡適自傳》(胡福輝編,江蘇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某人也說胡適之博士初為待贈,真的學位乃十年后所得,仍為唐所欺了。endprint

唐謗胡書第二端為冒認祖宗。謂蔡元培為胡之《中國哲學史》作序,為胡適生于績溪經學世家,秉其遺傳,故治中國哲學較易云云。并未說胡為績溪三個經學家胡秉暉等之后,胡適居然自認為三胡之后,又為無恥。第三件謂胡在哥大讀書時專與女朋友寫情書,其女友重要者為韋蓮司女子。一年中與(其)通信二百封,非情書而何?除韋外尚有其他女友。胡適儼然成了大觀園里的怡紅公子,終日珠圍翠繞,顛倒昏迷,更有何心讀書?有一次胡居然對韋蓮司有所求,當是求歡了,為韋所拒,貽書勸胡讀書求上進,不可再迷于戀愛中,其實韋蓮司在美國固為一個特立獨行之女性,大胡九歲。胡在國內自幼即與江冬秀訂婚,何至同大他九歲之人求愛。胡逝世后,韋尚在,即將胡給之信全部寄還中央研究院,其中有一封情書否?唐德剛憑空造此謠言,可謂傷天害理。第四件謂胡適一生敬重其師杜威,其一生學問也不出杜威范圍,但杜威乃開拓美國西部事業平民的人之子孫,杜威之民主、自由實驗主義,皆□□(此處筆跡無法辨認)平民開拓西部之國民的遺傳性。杜威生于美國東部,不知唐氏何以改其籍貫為西部,遂有此一番妙論。當胡適在美,政府聘以為(臺灣)中央研究院(院)長時,留美學者群來胡寓致賀,并商討促進學術問題。唐氏則說,這時胡公館儼然成為熊貓館,大家爭來看胡適這只熊貓了。胡偶與朋友合影,則如花蓮高山族人與游客合照。胡偶贊自己研究方法之特異,則為“老鼠上天秤,自稱自己贊”,“戲子捧屁股,自捧自”,又說老胡適好像養在玻璃缸中的金魚,搖頭擺尾,群相注目,實則金魚并不可食,并不可用,何美之有?總之,老胡適那點學問好像陳槍爛炮,不值今日新武器之一擊,所謂新武器即共產經濟史觀……唐氏自謂所治正為經濟史觀,而胡生平雖好設(談)政治卻深惡經濟,故其學術也無一可觀。我謂經濟固重要,謂其能決定一切,則亦未必然。歷史之轉變,除經濟外而有許多原因,唐氏之說實為一偏之論。

唐氏那時在臺灣以立誓打倒老胡適為職志,大專學生請過講演,輒以胡適為題,他借此大發表反胡言論,耀武揚威不可一世,群畏其氣焰,雖為胡之老友亦噤不敢言……不如今日少開金口,明哲保身之得計,故皆無一言,只有我這個不怕雷的聾子,這個不畏死的狂徒,敢為胡先生抱不平,寫了《猶大之吻》一書痛擊唐氏。書出,胡之門人故吏始群起響應。唐自知再騙人不動,曳尾逃回美國,不敢再來臺灣。想不到他在大陸,仍可施其騙術,不然先生所贈之胡適自傳,何以對胡適博士問題尚有懷疑,又稱贊唐書之美呢?

再談,即頌

文祺

蘇雪林

一九九六.六.十九

臺灣原子筆不好用,我又在病中,這封信寫得潦草之至——又及

昌華先生:

你好。

你兩封信及給唐亦男信都拜讀了,唐因事赴臺北,昨始回,所以你給她的信,出示遲了幾天。先生書法頗佳,但寫的字雖非簡體,我大半不認識,唐教授頗聰明,也要再三端詳,始能明其大意。所以我二人以讀先生(信)為苦況,求求你以后寫信,不要求迅速而潦草,慢些何妨?

唐教授說你要求她做的事太多,她做不到。你給我的信要求的也太多,我雖尚未臻百歲,也差不多了,況病了四年,近又摔了一大跤,額皮磕開三寸長的一道裂口,失血甚多,住入醫院縫了20針,臥醫院八日,始得回家休養,至今兩腿之軟如棉,扶助行器幾不能舉步,想恢復未跌時生理狀況已不大可能,自知今年必難捱過,一個人活到我這樣大年紀,是該向閻王報到了,再不死,豈不成了老妖怪?

我現在身子已死了大半個,腦子又先死,試問這樣的人還能做什么?先生要求我做的事豈非太多嗎?現就記憶所及綜括,先生要求如下:

一、要求我寫自傳的序一篇,不涉政治問題,要寫的祥和平易僅千字亦可。你寄來的胡適老舍自傳都無自序,為何我的自傳需寫自序。況我的腦子已死了四五年。我素性喜歡舞文弄墨,這四五年報紙刊物不見只字,如何能寫自序?

二、先生堅索出版社出讓版權簽約書,我只有商務印書館幾本書有簽約,經過二十五年,版權已屬館方了。余皆無簽約。那三民書店的《浮生九四》你既不采用,問它簽約作甚?那本《我的生活》屬于文星十書。我為幫助侄子結婚,將散文十本賣給文星書店,文星因經費支絀關門,將我十書轉賣給一書店,該書店不久又轉賣,最后賣給傳記文學社,翻印了一次。最后不肯發行了,版權也放棄了。所以先生要采用《我的生活》,盡管采用。中間采用幾章《浮生九四》也無妨……先生盡可放心。要我出據“授權”反為不美。因為我在臺灣,他們可以找著我吵。

三、先生要我寫朋友的文章。我朋友甚多,廬隱及馮沅君是(北京)女(子)高(等)師(范學校)的同班同學。但廬隱在安慶時已認識,并無友誼。一同升學北京女高師后,廬隱鶩外天性大為發達,終日忙著寫文章,想和冰心爭衡。交了同窗三個同學,終日跳跳蹦蹦進出,號為四公子。她們都是福建人,看不起我們國文基礎較佳者,詆為“老冬烘”、“老頑固”。我在女高師僅兩年,便考上吳稚暉、李石曾、蔡元培在法國里昂辦的“中法學院”赴法留學。廬隱女高師畢業后與郭夢良結婚,郭原使君有婦,家庭頑固,不能仳離,舉家以妾視廬隱,廬隱大不樂。與郭結婚未及二年,郭即一病不起,遺一女廬隱自帶著,生活陷于頹廢。數年后與少她十幾歲的李惟建結婚,在上海工部局教書。我自法國歸,與她相見對我頗好。后她以產難亡故,我甚悲悼。沈暉替我編的文集第三卷有兩篇文字紀念她。有一篇是《關于廬隱的回憶》你看了便知。你說查到她的女兒李瀛仙,廬隱與郭夢良所生一女,因后父李惟建不喜,郭家于其母亡后便接回去了。廬隱與李也生二女或一女,這個女兒姓李,當是惟建之女。李惟建比廬隱少十幾歲,想今尚存,在何處生活?

馮沅君確是我們同班同學,她做舊體詩不如我,所讀線裝書則比我多,國文修養之深,全班第一……關于馮沅君,沈暉編的文集卷三有一篇《幾個女作家的作品》,也曾提到馮沅君。那時(我)尚不知她已死。

我朋友雖多,文字提到的則少。武漢大學同事袁昌英為我好友……她死后,我寫的悼念文頗多,尚未結集成書。我已太老,已將付之淹沒了。你編凌叔華夫婦合集為《雙佳樓集》甚好。袁昌英的丈夫楊端六是學經濟的,不從事文學,想你編夫婦合集袁昌英不能中選了,多么可惜!但袁的學問的確深邃,你將來若編各類單行本,則袁的劇本《孔雀東南飛及其他》萬不可忘,她的散文《行年四十》《山居散墨》都在凌叔華之上。寫到此,想起黃廬隱與李惟建談戀愛時兩人的情書名《云鷗情書集》,先生若于舊書攤上尋到,替它出版,不是現存(成)的夫婦合集么?endprint

總之,我朋友雖多,寫為紀念的則寥寥可數。在武漢大學任教時,只有袁昌英一人算是最好的朋友,凌叔華雖與袁及我號稱“珞珈三杰”,我和凌叔華并不常見面,因她是院長夫人,為避嫌起見,不常去她家。到臺灣,我交上了李曼、葉蟬貞、王琰如、張明秋、素尉(尉素秋)等,交誼頗深。李已久死,葉已移民美國,尉、張皆老病,惟王琰如通信頗勤。

四、先生要我及唐亦男復印《猶大之吻》及《我論魯迅》等書,后者,我有兩本,將來可寄上其一……

說到唐德剛之污蔑胡博士,我前長信也算是說盡了。自我《猶大之吻》出(版),此間青年翻(幡)然覺悟,再也無人請他以胡適為題講演……(大陸)紅衛兵作亂發掘 胡父胡鐵花之墳開棺取其頭骨為飲器,以死者頭骨為飲器非用以盛酒漿乃以成(盛)糞便,侮辱畢,則杵碎投亂草中,尚欲碎其骸骨,忽奉命令至他處搗亂,匆匆下山而去。事后胡家宗族來收拾,見棺中鐵花先生僅存骸骨一副,頭骨則不知何往,大以為奇。唐德剛則借此造謠,謂鐵花先生在臺東做官,甲午我海軍與日本戰大敗,割臺以和,劉銘傳等議獨立,想邀胡鐵花幫忙,胡不從,堅欲內渡,劉遂斬之,懸首示眾,故其尸體無頭。不知割臺時鐵花已病重,歸國至廈門即死,其實已在中國境內,何曾在臺被斬?劉銘傳與鐵花為好友。士各有志,胡知獨立軍不能成事,堅欲內渡亦事之常,劉何至將他斬首?可見唐氏造謠之無理。但這個大謠言對胡適一家當然吃虧不小。

先生想讀我的《猶大之吻》,我已報告了不少字,可否看了?你一定要看,等我尋尋手邊若有,當復印一本奉……

五、先生要我相片,要自小至老,或與名人胡適等同拍者,書至此,恰奉到賜示謝冰心自傳,冰心供給你們相片甚多,有兒童時期的,有留美的學位的,有與吳文藻結婚的,有老年陪伴愛貓的,確使人大開眼界。我幼時照相術雖已入了中國,要想照個相,必須入照相館,或召照相館至家□□非常費事,那像今日人手一機,無論拍多少都隨意。至于名人如胡適雖與我有十年師生關系,他李桃滿天下,哪在乎我這個壞桃爛李而屑于與我同拍,我也不敢請。等我尋尋看,也許有一二團體合照。

先生要我畫,我歲(雖)自幼好畫,卻沒時間練習,畫得不成東西。五年前有人替我出了一本山水畫集,花了大錢,僅印一千冊,我所得百本不到,送人將完,還存數冊,將寄你一冊請收。開端兩幅海畔崖石及幾幅黃山圖可取,余皆不成器。

我雖今年未臻百歲,今已九十九歲足齡,病了四年又新近重摔一跤,失血太多,身體大壞,一定今年恐捱不過去,這封信可算絕筆。

敬頌

勛祺

蘇雪林

一九九六.七.十九

唐(亦男)又赴大陸講演,八月初始回。復印書諸事要等她回。——又及

昌華先生:

你好。

唐亦男教授自云南講演返臺,出示你給她的兩封信,其中有涉及我自傳之事,知你們前本舍棄《浮生九四》而采《我的生活》,現在又決定要舍(“我”)取“浮”了,但參以我的“生活”中幾章。

《浮生九四》寫作于四五年前,即成功大學及各文化界要為(我)舉行一個九五慶祝會,兼邀請海內(學)者來成大為我舉行一個學術研討會,那天果然到了香港、美國學者。四天。本省作家詞者數百。熱鬧了二三天才罷。

《浮生九四》即前年,成大叫我寫的。成書倉卒(促),寫成后沒個出(版)社肯印,幸唐亦男有熟人在三民書店,但以我不計稿費版稅為條件,我當然允諾,祈以書如期印出為幸。書果如其印成,三民給了一筆小款,也寫了一張契約,這張契約早不知丟向何處去了,總之版權讓給三民了。先生若問契約立于何時,立于五六年前并不久。現在你采用“浮”書,但又同時采用《我的生活》,不算侵三民之權,他也無從抗議。但要我寫自序一篇,不但我現腦子已死,寫不出,即能寫,也有障礙。好像我親筆畫供,授已讓之權與人,三民若找著我吵,我將何辭以對?甚至他同我打官司要我賠償損失,那我就更不得了。

“浮”書原有序一篇,刊于《中央日報》,先生可以采用……原書已有自序一篇,倉卒(促)命筆,不如我意,故在中副重寫一篇。此文現收我九五壽辰紀念冊。先生可以聲明。

其次講到照片之事,我幼小時,照相術早已傳入我國,不過要想照,必須請館中人員攜帶器材到家,布置良久,始開鏡頭,十分費事,價目也高。或到館中去照,省事一點。哪像今日人手一機,隨意拍攝之便利。所以大人也不常拍照,小孩更沒有這種權利了。所以,我不像冰心有初小時的照片。我開始照相,在進初級師范時,以后也少拍。這些照片都丟得一張不剩了。先生要我青少時代的照片,實無時(以)應命。赴法國留學,倒照了幾張頗為滿意的,惜都被人偷去了。在武大教書有幾集體照,先生不是要我集體照么,有一張很小的,穿白外套者是我。其次是武大校長周鯁生,其次是胡適先生,其次是李濟教授,最末是好友袁昌英女士。這張照片雖小,有胡博士在內,我甚寶愛,要還。

先生要我的父母照倒有了,一張是我母杜太夫人,一張坐者為我,立我后者為我父蘇錫爵先生,對立者為宗親蘇某,我身畔男女二孩堂妹堂孫,此父母兩張要還。一張小照片是與我姊蘇淑孟女士合照。穿的白色洋裝的立像是我第一次留法回國時照的,一張極小的也是自法國回國時照的,此二張也要還。因為我僅有這一張,打算將它放大。

今日奉先生寄《宜興紫砂》二冊并賜函一通,囑以一冊送唐亦男教授,當即命人轉去,想唐當有謝信。

這宜興茶壺果然做得極藝術化。我家也有一只,比起來粗俗大有分別。先生所賜,當不時把玩,或與友人共賞,仿佛陸羽茶經,盧仝七碗之雅趣,雖我今日已戒茶,茶趣不可不存。

先生說在蕭乾處看見我的山水畫冊,蕭乾先生住在北京,難道搬來金陵嗎?說起這畫冊,令人慚愧,我有些進步些作品都被人偷去,此冊大都是四十余年前之舊作。人家花了大錢,僅印一千冊,我自己僅得百冊,送人將盡,僅余(數)冊,謬蒙厚愛,謹贈一冊。若采入自傳,則冊首海畔崖石及五十七、八十七、八十九黃山天都蓮華(花)二峰可用。先生要我《猶大之吻》我托人影印一份。他們印成單張,本來甚薄,印成甚厚。另《我論魯迅》一本,先生看了,即知魯為何人。托人寄,要等些時日。另《燈前詩草》一本呈收。endprint

敬頌

文祺

蘇雪林啟

一九九六.八.十二

昌華先生:

您好。

收到賜函知我的山水畫冊《猶吻》二書及照片等已寄到。我寄這些東西與呈你的信差不多是同時的,為何到南京這樣遲,我以為寄失了,幸而未失,也算了一心愿。

先生寄來影印大小照片12張,未錯,我先寄2張,后寄10張,共12張。其中只有我父母照片要還,其余則否。因舊時代人不作興照相,我只保存我父母遺照一份,若失去則無法彌補了。

先生寄謝冰心老舍自傳,我先收到先讀了。后又陸續寄陳通伯(陳西瀅字通伯)與凌叔華的《雙佳樓夢影》,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新月情書(《愛的新月》)我都拜讀了。我以前購有《西瀅閑話》一本,沒有見你寄來書中的文章,想是陳通伯自己刪削了的。不知先生從何處得此文?至于凌叔華我僅(讀過)她的《花之寺》和《小哥兒倆》,那《愛山廬夢影》是她在新加波南洋大學教書時寫的,久聞其名惜未見。今得快誦,甚慰。這些當想必是她女兒陳小瀅供給的。

至于徐志摩與陸小曼的情書,也是初次讀到。十余年前梁實秋與蔣復璁合編了一部《徐志摩全集》,厚厚的六大本。我想知道徐陸戀愛經過,僅見《愛眉小札》都是陸小曼的日記十余篇,沒有徐的情書。眉是徐稱陸之名。小曼日記稱“愛眉小札”算是文不對題,十分可笑。志摩給小曼情書,全集中一篇沒有,當是編他全集者,因其太激情,近乎肉麻給刪去了。不知先生從何處得的資料。我讀了,覺得詩人的愛情比地心之火還熱烈,一蓬蓬向人撲來,著它就成灰燼,陸小曼當然被克服了,鬧著要同王賡離婚。她父母及她許多親戚時不在京,極力反對。離婚一時未成。王賡改任上海□□(此處筆跡無法辨認)攜小曼赴滬,徐詩人被時在歐洲病重的印度大詩人太(泰)戈爾,電召他赴歐洲見最后一面。志摩和太(泰)戈爾原是亦師亦友的人,奉電由西比利亞長途鐵路赴歐,經過俄京及英法各國,寫成著名散文集《自剖》,我是讀到的。是否見到太(泰)戈爾,此意未說。想必他趕到時,太(泰)氏已死了。

他到德國時,曾見故妻張女士!這位張女士身世也不平凡,是大名人張君邁(勱)之妹,想姿首欠佳,不中詩人之意,早已仳離了。詩人在歐逗留大約有半年之久,聽說陸小曼吐血病危,奔回。小曼病也好了,同王賡鬧離婚也鬧成了,相攜到北京結婚。志摩老太爺放話,一定要梁啟超任公先生證婚他才承認。梁任公是志摩老師,也反對這項婚姻,不肯,虧得胡適博士苦苦替志摩說項才答應了。他蒞臨婚場竟當眾把徐陸大訓責一頓,說離婚結婚是極不道德之事,希望(他)二人的婚這次作局(結),不可又來個兩次三次。對小曼譴責尤其嚴厲,事后任公告訴人,志摩與這樣一個女人是將(禍水)搞進門,以后必被她弄死,故我給她當頭一棒,使她有警惕。

二人結婚后,志摩改在上海住,夫婦相偕回硤石故鄉,小曼穿了一身藍精紡綢布衣服,想拜見公婆,不竟(意)兩老避不見面,且從此斷了兒子的經濟支授(援)。原來那個時代大學教授月薪無多,詩人嘔心瀝血做成一首詩,換不到十幾元的稿費……志摩的散文也無甚出路,而他因陸小曼隨王賡到上海也樂居上海,志摩也由北京轉居于滬,小曼儉樸生活未過幾時又恢復奢華糜爛舊習,且身體嬌弱,有病齊來時常昏絕(厥),每日醫藥費可觀,又染上阿芙蓉癖,又需按摩。一個翁性(姓)男按摩師天天來她家停留甚久,儼同面首。志摩也不以為嫌,不過供應這位闊太太出身的嬌妻實覺得困難,弄得焦頭爛額,始覺大悔。其悔有他一首詩為證。他不悔娶了這樣的一個老婆,只悔不該來上海做事。胡適時為北大校長,勸他來北大兼課,對他生活稍有貼補。那時航空界有一熟人,送他一張免費機票,如此南北飛空往來數次,倒也平安無事。不意一九三一年冬季,飛機飛至泰山開山,天起大霧不辨方向,遂致失事。一代天才的詩人,就此永別人間了。梁任公所謂禍水,果然將他淹沒了。那時任公已死,不然他將謂我的預測驗矣。

至于陸小曼的際遇也不好,她若不與王賡離婚,仍舊過她富貴榮華闊太太的生活。志摩死了,她的父母也死了,徐家又不肯接納她,她雖多才多藝,無奈吸鴉片,身體又太多病,不能在社會上謀得職業,窮無所歸,只好到從前那個翁性(姓)按摩師家過活。那個按摩師家有許多古畫古物出售。當時生活雖高漲,倒也能供應小曼吸鴉片及醫藥費……小曼倒開了幾次畫展,也為志摩出了些書,但不久便死了。小曼確實是個人才,其得詩人的青睞亦是無怪。她比我年輕一大截,若非生活的摧折今日尚在。他們的婚姻是不幸的。志摩為她橫死,她為志摩弄得窮無所歸,死時未盡天年。我是那時代人,故知其事其詳。先生是現代人,距(我)們四五十年或不知道。故詳他們事,以使一覽。

我由趙清閣介紹,會陸小曼一面,對小曼頗有同情。

現在說些別的話。先生替(我)編自傳,卻說是她(指唐亦男)編的,她不肯承認,你就勿再勉強了。又先生要我寫一萬字的文章,記述與胡適來往——亦男昨示我你與她信——我一生欽佩胡大師,稱之為“現代圣人”,在各方面為他寫了二十多萬字。先生還要寫一萬字,已無話可說。我腦子已死五年來,不能寫出文章。現在病重將死,更寫不出一個字了,而且要一個壽將百歲的老病人寫文章,實為莫大的“虐政”。先生和沈暉先生通訊,知他那里有關我與胡適博士的文章,就向他借好了。不必再逼我。

專此敬頌

勛祺

蘇雪林啟

一九九六.十.九

昌華先生:

你好。

你兩封信都收到了,第一封遭你們那邊郵局退回,說我未寫郵編,未知江蘇文藝出版社在何方向。你們郵局本□□□□(此處筆跡無法辨認)臺灣去信可以不寫郵編,今竟食言。且江蘇文藝出版社又是一個大出版(社),稍查即得。今竟懶于調查,輕易退信……

你信所提不過三個問題,今謹答如下:

第一是問相片,你寄回的相片是問哪個是我?我前信說得明明白白,坐者為我。坐我后者為我父親蘇錫爵,對立者為蘇姓同宗,依我側者為男女兩孩,男孩為我侄孫,女孩為我堂妹。你來信何以仍追問,你們意思想要一張童年照片以為珍奇,想我認堂妹為自己?這是萬萬不可的。照相術雖于百年前傳入中國,取價頗高,我祖父雖貴為縣長,未照一相。我父母一生照過一二次相,哪里論(輪)我們孩子,所以我童年照相一張也沒有。endprint

第二問題,你是(問)我那本自傳稿酬如何處理,意思欲捐給武漢大學,萬萬不可。我的兒子(筆者注:張衛,過繼的)現患腦積水,本省醫院主張開顱放水,那多危險。他打聽到鄰省有一醫院善治此病,就跑到鄰省花費數千人民幣(本省不必花錢),不必開顱竟腦水放出,現病已好,休養,尚不能寫信,但花錢太多,經濟困難。你若將我自傳那筆稿酬匯給他,何異久旱之得甘霖。

他先(現)住黑龍江富拉省(市),我現在記憶力完全消失,目力又昏。舍侄蘇經世知道。舍侄現在合肥市與沈暉先生(有往來),請沈暉電話問他,問得小兒通訊確址即可匯款,但不可將匯款之事使經世知道,因從前有約,經世收我在大陸各類稿(費)匯經我子,他得三分之一,我兒得三分之二,這次我想我子經濟困難,想他全得。

第三問題你想唐亦男任編我自傳之名她不愿意。那本自傳明明是你編的,你何不肯負擔編纂之名而推至于唐呢。

我因年紀太衰,腿骨松疏,雖推助行器而行,仍然跌跤多次,這次夜間跌一大跤,繼(幾)乎送命,現(在)臺南安兩中醫(兩岸中醫交流會醫院),一切不方便,只好寫此一信。

匆匆即頌

文祺

蘇雪林

一九九六.十一.二十八

蘇先生寫信時已壽登期頤,精力不濟,握管無力,行文中錯漏衍脫較多,凡筆誤處均以括號加注。有多處通信無標點或標點不確、不全,由筆者試加。亦有若干字難以辨認,為存真且以“□”替代并作說明。更有文意不貫通、表述不清難以通讀處,按原件照錄。

必須說明的是,蘇先生書信中對時政的評論,對人物的臧否,對某事件的觀點,不代表筆者對其認同。權當資料,供史家研究。

蘇雪林為安徽太平(今黃山)人,生于浙江瑞安,原名蘇小梅,字雪林,筆名瑞廬、綠漪等。集學人、教授與作家于一身。她畢生從事教育事業,曾執教安徽大學、武漢大學,到臺后先后供職于臺灣師范大學、成功大學。代表作有文論《唐詩概論》,散文《綠天》,小說《棘心》和《玉溪詩謎》等,有四卷本《蘇雪林文集》行世。

蘇雪林成名于1920年代,一度與冰心齊名,有“冰雪聰明”之說。1940年代在武漢大學,她與凌叔華、袁昌英共享“珞珈三杰”之譽。然而由于歷史原因,大陸的各種版本的文學史書籍,從不提蘇雪林,更不說刊印其著作了,1949年后連大學中文系畢業的學生亦不知其人,遑論一般讀者了。

1993年,我為所供職的江蘇文藝出版社策劃了一套“雙葉叢書”,即現當代文化名人夫婦散文合集,有魯迅 許廣平、徐志摩 陸小曼、郁達夫 王映霞、陳西瀅 凌叔華以及臺灣的柏楊 張香華、何凡 林海音等16對伉儷。最初一輯的選編者風舟(丁帆)是南京大學中文系主任,在與我閑談中聊及蘇雪林,他說蘇的作品有特色,值得關注,我始知其人。我在編何凡、林海音合集《雙城集》時,林海音送我不少臺灣純文學出版社的書籍,今已不憶在何書中讀到林海音寫的《五十兩黃金,一塊破抹布》一文。林說蘇雪林一生節儉成性,吃飯常與咸菜為伍,信封竟用信箱的廣告自己糊制。又說蘇雪林70多歲時從成功大學退休,老友謝冰瑩幫她清理辦公室雜物,見一塊破抹布要扔,蘇雪林不肯,說要帶回家擦皮鞋。而抗戰歲月,她竟把結婚時娘家陪嫁的珠寶,歷年積攢的稿費兌換成52兩黃金捐給國家“小助抗戰”。讀到此時,我對蘇雪林的愛國精神肅然起敬,遂搜羅她的星散舊作。那時我社正在出“名人自傳”叢書,我向社里提議將蘇雪林列入選稿計劃,經一番周折后獲準。是時兩岸關系堅冰初融,我無法與蘇雪林聯系,恰1996年清明節,陳西瀅、凌叔華女兒陳小瀅由英回無錫為其父母掃墓,邀我去面晤。在交談中,我問小瀅是否有蘇雪林信址,小瀅十分爽氣給了我,并允我向蘇雪林明示,我是由她介紹的。緣此我結識蘇雪林,始有書信往返。在短短七個月中(1996年4月到11月),我們通了七封信,順利完成了《蘇雪林自傳》組稿任務。

蘇雪林給我寫信時已壽登期頤。第一封信字跡尚流利瀟灑,往后日漸明顯衰退。豎寫的信,有時字歪歪斜斜幾不成行,筆畫不連貫有時發飄,潦草得難以辨認。有的信是用不同顏色的筆交替完成。七封信寫在幾乎七種不同的紙上,密密麻麻,為節儉她正反面都寫,十月九日談徐志摩婚戀那封,紙寫完了,言猶未盡,連落款都草草難以寫全。她給我的最后一封信字幾不成字,是寫在“中華民國兩岸中醫藥交流協會”箋紙上,那時她已入住臺北“安養”中心,諒是在病榻上完成的。蘇雪林逝世后,我獲贈由唐亦男寄贈的15卷本《蘇雪林作品集·日記卷》(臺灣國立成功大學教務出版組,1999年4月版)。這部50年的日記匯編,結束時間在1996年10月19日。我閱讀時留意一下,她致我的信在日記里都有記載,令我感動的是有封3000字長函,她從提筆寫到付郵,斷斷續續花了兩周時間。她的日記文字簡約,但生動、有趣。且選相關兩則:“十月七日(星期一)今晨入書房寫信與張昌華,告以他所寄的冰心、老舍、凌叔華與陳源、徐志摩與陸小曼書,均已收到,又以長函告以徐陸相戀經過,一時高興,筆不停揮,寫成長函。”“十月八日(星期二)今晨(續)寫信給張昌華,談徐志摩與陸小曼之(戀)愛,乃是不幸之婚姻,志摩以小曼之生活太奢華而橫死,小曼以與王賡離婚,失去做闊太太資格,父母已死,徐家又不容納她,窮無所歸,至翁家茍活,后被……強迫戒煙而死”。寫此則日記后的第十天,她的日記人生戛然而止。

蘇雪林給我的信中,除了關于書稿的編輯出版事務外,有涉20世紀二三十年代舊文壇的恩怨是非,有對徐陸戀愛悲劇的追憶,有對故友冰心、廬隱的懷念。給人印象最深的是為胡適辯護,對唐德剛“謗胡”的駁斥。當然,這憤慨都是由我寄給她的《胡適自述》那幾本書而引發的。為寫此文,我通讀了唐德剛的《胡適雜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年2月版)和《我們的朋友胡適之》(岳麓書社2015年6月版“傳記文學書系”)中相關的文字。比較客觀地說,蘇雪林所列唐“謗胡”之“四端”:“假博士”、“冒認祖宗”、“讀哥大寫情書”和“學問不超過杜威”,在唐著中都是有案可稽的,什么“撈魚摸蝦,誤了莊稼”、“老鼠上天秤,自秤自己贊”、“戲子捧屁股,自捧自”之類的“陳槍爛炮”,多為唐著中的原話或大意。對唐的這些論點,夏志清在《<胡適雜憶>序》和《胡適博士學位考證》兩文中坦陳自己的觀點,不予認同。是耶,非耶?筆者才疏學淺不敢置喙,好在這些文字都曾在1978年前后《傳記文學》上發表過,讀者可以自行檢索,評判。何其如此?筆者揣度,唐德剛的文筆本富亦莊亦諧的特色,誠如夏志清所言:“德剛古文根底深厚,加上天性詼諧,寫起文章來口無遮攔,氣勢極盛,讀起來真是妙趣橫生。”加之唐氏是研究史學的,講客觀尊重史實,(對胡適)“既同情而又客觀,敬愛其人而不袒護其短”。竊以為夏之評論中肯、到位。恰遇蘇雪林偏偏是一位崇胡敬胡,視胡為“圣人”的“胡迷”,其性執拗、較真、偏激。自謂是“不怕雷的聾子,不畏死的狂徒”。他倆各自為是,便互不相讓了。其實,胡適、蘇雪林、唐德剛都是“徽駱駝”。

我有幸與蘇雪林有一面之雅。1998年5月25日,蘇雪林回到闊別半個多世紀的故鄉。我聞訊當日下午由南京專程趕到合肥,在市中醫院拜訪蘇雪林先生。她安坐在軟椅上,一身玄服,面色清瘦,銀絲多于黑發,發型很獨特,類似時尚小女孩的男式小平頭,外表還算精神。小碎花內衣翻領外露,頸項的紅絲帶上配有吉祥物:布制的一枚紅黑相間的八卦圖和一只栩栩如生的五彩大公雞。她肖雞,據唐亦男告訴我,這是離臺登機前,先生的一位80多歲的老學生為她祈福而佩戴的。唐亦男向蘇雪林介紹,說我就是《蘇雪林自傳》的責任編輯張昌華。我趕忙呈上散發油墨芬香的“自傳”展示在她面前,只見蘇雪林眼睛亮了一下,沒有言語。唐亦男說,折騰了一天,蘇先生累了,沒氣力講話了。其言不假。后來我們推她到醫院小花園散步,她與唐亦男、張衛和我合影,大家說說笑笑,也沒聽她說一句話。那晚由蘇雪林做東,宴請桑梓親朋故舊。我有幸與先生同桌,看得很真切,面對陌生的蘇、張兩大家族的第三代第四代向她敬酒,顯得很淡然。她已不能自行進餐,需隨同而來的護士小姐一口一口地喂。護士喂她魚,晚輩大聲告訴她這是家鄉太平湖的魚,蘇雪林好像點點頭,饒有興趣吃了幾口,樣子挺高興。我印象最深的是,從醫院到飯廳赴宴時,有一段路要坐車。她不能站立,由工作人員將她抱起來,不經意間她腳上的布鞋脫落,露出了“三寸金蓮”,工作人員將鞋給她套上。我十分真切地看到她的臉一下緋紅了。蘇雪林是一個自卑又自尊的人,曾為一雙小腳自卑不已。她臉紅的霎那,或是對失去尊嚴的一種無奈的悲哀。她圓了夢,回到闊別已久故居,參觀了海寧學舍、蘇氏宗祠和門前那棵蒼老的桂花樹,甚而到她當年結婚時的婚床象征性地坐了一下。次日,又在子孫的簇擁下登上黃山,飽覽了黃山綺麗的風光……

據唐亦男來信云,蘇雪林回臺后健康每況愈下,1999年4月21日溘然長眠。她沒有被世人遺忘,是年8月20日由安徽大學與臺灣成功大學聯合舉辦的首屆海峽兩岸蘇雪林教授學術研討會在黃山召開,兩岸60多所高校和研究機構百位代表與會,共同追憶了蘇雪林的百年人生和文學成就。

蘇雪林的骨灰也于此時安葬于故里,圓了她的“將骨灰罐置靠母親小墳之畔,庶我靈可長依慈母膝下”之夢。endprint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久久综合| 91小视频在线播放| 极品尤物av美乳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 中文字幕在线欧美|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 国产污视频在线观看| 91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第一成年网|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婷婷激情亚洲| 亚洲丝袜第一页| 亚洲日本精品一区二区| 九色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午夜天堂视频| 国产丝袜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下载| 激情综合网址| 欧美精品亚洲日韩a| 久久久国产精品无码专区| 99精品久久精品| 欧美日韩高清| 国产精品乱偷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 精品视频第一页|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欧美日韩动态图| 婷婷色丁香综合激情| 91日本在线观看亚洲精品| 欧美人人干| 欧美亚洲欧美区| 伊人久久久久久久| 免费三A级毛片视频| 手机在线看片不卡中文字幕| 狠狠干综合| 亚洲视屏在线观看| 99久久免费精品特色大片|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日本免费新一区视频| 国产成人无码综合亚洲日韩不卡| 无遮挡国产高潮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在线综合| 亚洲日韩每日更新| 国产不卡在线看| 亚洲中字无码AV电影在线观看| 99re热精品视频中文字幕不卡|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中日韩欧亚无码视频| 人妻丰满熟妇αv无码| 午夜激情婷婷| 久久久久久久97| 麻豆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麻豆精品在线| 天天色综合4|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一级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日韩精品高清自在线|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专区| 欧美亚洲国产一区| 国产精品999在线| 青青草原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乱子伦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一二三区| 996免费视频国产在线播放| 亚洲免费播放|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国产精品xxx| 在线a网站| 夜夜爽免费视频| 色综合久久88|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欧美有码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自| 国产精品jizz在线观看软件|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久久香蕉国产线|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全免费a级毛片免费看不卡|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