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金鼎+羅新華+湯正明+邵和軍+陳南暉+羅燕
【摘要】目的 分析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為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提供依據。方法 對2016年我院感染科住院的多重耐藥菌患者進行目標性監測,并對患者隨訪至出院后6個月,觀察其生存預后。結果 全年共計有1986例患者住院,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為1.5%(10/1986),多重耐藥菌感染易發部位為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70.0%(7/10),多重耐藥菌種類以ESBL陽性大腸埃希菌(30.0%,3/10)和ESBL陽性肺炎克雷伯菌(30.0%,3/10)為主;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6個月內病死率40.0%(4/10)。結論 我科部分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易感染多重耐藥菌,為預防和減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發生,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臨床醫師需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遵循無菌操作規程,加強環境物表清潔消毒等醫院感染防控措施。
【關鍵詞】多重耐藥菌;感染
【中圖分類號】R722.1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4..02
近年來,隨著抗菌藥物的廣泛使用,病原菌的耐藥率增加,醫院內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檢出率升高,不僅增加了患者住院時間及經濟負擔,而且成為影響患者預后的重要因素[1]。本研究者旨在分析感染科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情況,為多重耐藥菌感染預防和控制提供依據。
1 方法
對2016年我院感染科住院的患者進行監測,對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管理采取以下措施:臨床醫師結合患者標本培養結果,診斷患者多重耐藥菌感染,然后告知護士及護工,對患者實施標準預防和接觸隔離預防,包括患者床旁放置藍色接觸隔離標識,醫務人員在進行診療時嚴格執行手衛生,護工對患者環境物表使用含氯消毒劑消毒,患者產生的醫療廢物用按照感染性廢物處理等措施。患者多重耐藥菌臨床治愈后,解除接觸隔離措施,對患者使用后的床單元、醫療設備等終末消毒。并對患者隨訪至出院后6個月,觀察其生存預后。
2 結 果
2.1 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
全年共計有1986例患者住院(1年內同一患者多次住院患者計算為1例),1年內共有10例患者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其中男8例,女2例,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為1.5%(10/1986),全年無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暴發聚集事件發生。
2.2 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部位
下呼吸道感染7例,占70.0%(7/10);泌尿道2例,占20.0%(2/10);腹腔感染1例,10.0%(1/10),如表1。
2.3 多重耐藥菌分離情況
ESBL陽性大腸埃希菌3例,占30.0%(3/10);ESBL陽性肺炎克雷伯菌3例,占30.0%(3/10);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菌桿菌2例,占20.0%(2/10);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1例,占10.0%(2/10);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1例,占10.0%(1/10),如表1。
2.4 多重耐藥菌感染病例合并基礎疾病及預后
10例感染者中,肝硬化失代償期6例,原發性肝癌3例,重型肝炎1例。6個月內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患者預后:死亡4例,6個月內病死率40.0%(4/10)。如表1。
3 討 論
多重耐藥菌主要是指對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我院實施目標性監測的多重耐藥菌主要包括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細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耐萬古霉素腸球菌[2]。
感染科多重耐藥菌感染發生率為1.5%,以下呼吸道為主,主要是ESBLs陽性大腸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其對第三代頭孢菌素耐藥,因此針對此類耐藥菌株,醫務人員在選用抗菌藥物應該根據藥敏結果,選擇敏感抗生素,合理使用抗菌藥物[3]。其次還發現2例耐碳青霉烯類藥鮑曼不動桿菌和1例多重耐藥銅綠假單胞菌感染,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廣泛定植于醫院內環境物表中,特別是潮濕的環境,包括病床、門把手、呼吸機等物表,其也可以定植于人的皮膚,這是造成該菌在醫院內傳播的重要因素[4]。因此,應該加強醫院內環境物表消毒及監測,醫務人員在進行操作時應絕對遵循無菌操作規程,嚴格按照《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進行手衛生[5]。
感染科發生多重耐藥菌感染的患者均為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據隨訪結果,6個月內病死率為40.0%,主要病死原因為考慮基礎疾病所致,多重耐藥菌感染是否會加重病情進展,有待進一步研究。
總之,我科部分合并嚴重基礎疾病患者,易感染多重耐藥菌,為預防和減少多重耐藥菌感染的發生,應該積極治療原發病,同時臨床醫師需合理使用抗菌藥物,遵循無菌操作規程,加強環境物表清潔消毒等醫院感染防控措施[6]。
參考文獻
[1] 黃文治,喬 甫,王妍潼,尹維佳,宗志勇.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血流感染患者危險因素及預后[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10):668-671.
[2] 黃 勛,鄧子德,倪語星,鄧 敏,胡必杰,李六億,李家斌,周伯平,王選錠,宗志勇,劉正印,任南,李衛光,鄒明祥,徐修禮,周建英,侯鐵英,鮮于舒銘,胡成平,艾宇航,王玉寶,秦秉玉,劉 進,吳佳玉,鄭 波,孫樹梅,趙鳴雁,吳安華.多重耐藥菌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中國專家共識[J].中國感染控制雜志,2015,(01):1-9.
[3] 金轉麗,師建霞.合理使用抗菌藥物與預防多重耐藥菌[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3,(15):43.
[4] 胡必杰,郭燕紅,高光明,劉榮輝.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標準操作規程.上海:2010,240.
[5] 李六億,郭燕紅.頒布《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的意義與價值[J].中國護理管理,2009,(06):5-7.
[6] 張月紅,吳奕征,陸建紅,王 春,李光亮.醫院連續4年環境衛生學監測結果分析[J].中國消毒學雜志,2016,(03):284-28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