額爾敦達古拉
【摘要】目的 對比不同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療效。方法 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82例作為樣本,根據宮頸錐切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CKC組與LEEP組,觀察兩組患者治療情況。結果 LEEP組平均手術時間(6.11±0.14)min、術中出血量(8.69±1.02)ml、并發癥發生幾率4.88%,疾病復發率4.88%;CKC組平均手術時間(32.85±1.65)min、術中出血量(51.47±4.21)ml、并發癥發生幾率14.63%,疾病復發率17.07%。結論 應將宮頸環形電切術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治療中,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與復發幾率,有效抑制疾病進展。
【關鍵詞】宮頸錐切;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療效
【中圖分類號】R71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7.14..02
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宮頸癌前期病變,以Ⅲ級瘤變危害最大[1]。及時治療,可有效抑制腫瘤進展,降低宮頸癌發病率[2]。本文于本院收治的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82例作為樣本,觀察了不同宮頸錐切方法的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于本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82例作為樣本,根據宮頸錐切方法的不同,將其分為宮頸冷刀錐切術組(CKC組)與宮頸環形電切術組(LEEP組)兩個組別。CKC組41例,年齡26~79歲,平均年齡(45.98±4.61)歲。婚姻情況:已婚20例,未婚21例。生育情況:已育19例、未育22例。LEEP組41例,年齡29~75歲,平均年齡(46.00±4.59)歲。婚姻情況:已婚21例,未婚20例。生育情況:已育19例、未育22例。兩組患者在年齡、婚姻情況與生育情況等方面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1)患者自愿參與研究,且于術前簽署了知情同意書。(2)患者無其他系統重大疾病。(2)無嚴重精神類疾病,依從性強。
1.3 方法
CKC組采用宮頸冷刀錐切術治療:(1)患者行硬腰聯合麻醉。(2)碘溶液涂抹宮頸,顯示病變位置。(3)不著色邊緣5 mm處切除。(4)寬度3 cm、高度2.5 cm。(5)電凝止血,碘仿紗條壓迫創面。
LEEP組采用宮頸環形電切術治療:(1)碘溶液涂抹宮頸,顯示病變位置。(2)病變區域3~5 mm外進線圈。(3)“Cow boy-hat”步驟環切。(4)電凝止血。
1.4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手術情況,包括手術時間與術中出血量2項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疾病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n)百分數(%)表示,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患者手術情況
LEEP組平均手術時間(6.11±0.14)min、術中出血量(8.69±1.02)ml;CKC組平均手術時間(32.85±1.65)min、術中出血量(51.47±4.21)ml。LEEP組手術時間更短、術中出血量更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疾病復發情況
LEEP組2例發生并發癥,均為宮頸殘端出血,并發癥發生幾率4.88%,疾病復發率4.88%;CKC組4例發生宮頸殘端出血并發癥,2例發生宮頸粘連并發癥,并發癥發生幾率14.63%,疾病復發率17.07%。LEEP組并發癥發生幾率與疾病復發率更低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及疾病復發情況,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
3 討 論
3.1 宮頸上皮內瘤變
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屬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一種,近些年來,疾病發病率顯著提升,且日益年輕化,對婦女健康及生活造成的影響越來越嚴重。宮頸上皮內瘤變屬于宮頸癌前期病變的主要表現,反映了宮頸癌連續發展的過程,如不及時治療,導致疾病惡化,很容易引發宮頸癌,增加治療難度[3]。采用宮頸錐切方法,將宮頸瘤變位置切除,是抑制疾病進展的主要方法,能夠有效降低宮頸癌發病率,提高患者健康及生活水平[4]。
3.2 CKC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
CKC與LEEP屬于宮頸錐切的兩種主要術式。CKC即宮頸冷刀錐切術,要求采用人工切除的方法,將病變位置切除,達到抑制疾病進展的目的。采用該方法手術,操作困難,手術時間長,術中出血量大,手術安全性欠佳,且術后疾病容易復發。本研究發現,采用CKC方法手術,平均手術時間(32.85±1.65)min、術中出血量(51.47±4.21)ml、并發癥發生幾率14.63%,疾病復發率17.07%,表明 ,采用CKC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雖可達到治療的目的,但并發癥發生率高,復發率高,效果欠佳。
3.3 LEEP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
LEEP即宮頸環形電切術,屬于新型的宮頸錐切術式,要求采用金屬環,通過高頻電流錐形切除宮頸組織,操作簡單、手術精確度高,術中出血量少,能夠有效降低患者術后發生宮頸殘端出血以及宮頸粘連并發癥的發生幾率,治療安全性較高。除此之外,采用LEEP術切除宮頸并病變組織,還具有殘留病變幾率低的優勢,因此能夠有效降低疾病術后復發的幾率[5]。本研究發現,采用LEEP術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患者平均手術時間(6.11±0.14)min、術中出血量(8.69±1.02)ml、并發癥發生幾率4.88%,疾病復發率4.88%,與CKC術相比,具有明顯優勢(P<0.05),證實了將LEEP術應用到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治療中的顯著臨床價值。
綜上所述,應將宮頸環形電切術用于宮頸上皮內瘤變的治療中,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降低并發癥發生幾率與復發幾率,有效抑制疾病進展。
參考文獻
[1] 陳玉梅,金 黎,陳惠琴.不同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評價[J].當代醫學,2012,18(19):102-104.
[2] 馬利國,李明娥,謝 紅,等.兩種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評價[J].實用婦產科雜志,2010,26(02):118-120.
[3] 雷蔓莉,殷質樸,丁麗琴,朱青娟.不同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J].中國醫藥指南,2016,14(35):186-187.
[4] 肖學紅.不同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評價[J].中國民康醫學,2014,18(18):71-72.
[5] 劉盈希.不同宮頸錐切方法治療宮頸上皮內瘤變Ⅲ級的臨床療效評價[J].醫藥前沿,2014,(21):76-7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