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偲源+李菁+李春文
摘 要:近年來,隨著我國社區衛生服務事業的蓬勃發展,全社會對社區衛生康復服務需求日益加大。政府大力加強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基礎設施和康復服務能力建設,社區康復服務隊伍龐大,但仍然存在工作人員缺乏正規培訓、專業性不強,康復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等問題制約著社區康復服務的發展。本文通過對社區衛生康復服務人力、物力、財力等基本情況現狀的調查分析,進一步探究社區衛生康復服務建設的對策,是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重要保證。
關鍵詞:社區;衛生服務;康復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22.230
習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講話中強調,要重視重點人群健康,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吉林省有近150萬殘疾人,占全省總人口數的6%左右,其中有康復服務需求的80余萬。要實現“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有賴于社區康復服務的普及。
社區衛生服務組織要積極開展康復工作是我國近年來確定的新政策。2015年我國已初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然而社區衛生康復服務是實現這一目標最重要的手段,它具有投入低、覆蓋廣、可及性強的特點,但是目前僅16.7%有康復需求的患者能夠得到康復服務[1]。據中國殘疾人聯合會網站公布的數據《2015年吉林省殘疾人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吉林省為強化殘疾人輔助類型器具服務體系的建設,加大開展輔助類型器具供應服務的力度,全年減免費用提供各類輔助類型的器具共計近十一萬件,其中矯形器共二百余件、裝配假肢共三百余件、適配貧困殘疾兒童輔助器具近六百件、發放其他輔助器具共超過十一萬件[2]。
現代康復醫學理念20世紀80年代初引入我國。近十幾年來,康復醫學迅速發展。通過對社區衛生服務相關人員、社區內殘疾人及家屬的調查,分析社區康復資源的基本情況、康復人力資源情況、康復資源利用情況如下:
1 社區衛生康復服務現狀
(1)衛生服務康復人才錯位、短缺。目前,我國康復服務資源集中分布在三級醫院、城市二級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部分康復服務項目。三級醫院康復服務場地較大,設備齊全,能夠開展物理治療、作業治療和康復工程等內容的現代康復醫學治療。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常開展一般物理治療和傳統針灸康復治療,開展的功能僅能滿足部分疾病的康復需求。
在社區衛生康復服務過程中,需要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但現在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康復人員配備都較薄弱,部分沒有接受系統專業培訓,不利于社區衛生康復服務發展[3]。
(2)社區居民思想認知誤區。現今許多人都是生病后才就醫,沒有病前預防病后康復的理念。許多在病后留下功能障礙的殘疾人沒有意識到康復的重要性,絕大多數都會認為留下了殘疾再去進行康復訓練,身體和心理都要承受一定的負擔,所以拒絕接受康復治療。而絕大多數臨床的工作者因為沒有完備的康復知識系統,不能很好地給患者解釋康復的目的、重要性,也不能很好地為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所以沒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社區衛生康復服務治療設備少,費用高。想要達到最佳的康復治療效果,必要的儀器也是必不可少的。不同儀器的使用不但可以增加患者的康復興趣,還可以讓治療人員有更多的精力和時間去服務患者。目前吉林社區衛生康復服務設施基礎相對來說較為薄弱,康復服務的覆蓋面小,不能夠很好地進行服務,而康復治療設備昂貴,無法在各個社區普及,有些配備較好的社區康復室,有時卻因為操作不簡便,沒有專業人士使用,經常會空閑在科室中,造成一定程度的設備空閑。
2 社區衛生康復服務大力發展對策
社區中接受康復服務腦卒中患者居多,早期介入康復服務可以減少其并發癥的發生。不但可以增強患者自信心,還使患者核心控制能力得到提高。
(1)建立完善的社區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康復資源不足的情況下,推動康復醫療服務體系和殘疾人康復醫療服務體系融合,積極推進殘疾人康復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合作,開展分工協作和資源共享,優化現有康復資源,實現社區康復科和綜合性醫院的共同發展。分層級醫療、分階段康復的康復醫療服務工作機制和服務模式。明確各級康復機構的功能,加強基層康復醫療機構建設,加強政策引導,使腦卒中患者樂意到相應的機構接受康復,實現資源最大化。
(2)加強社區康復人才隊伍建設。社區康復人才隊伍無論在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應該大大提高,才能適應日益提升的腦卒中患者康復需求。要科學規劃康復醫療服務人才培養,加強康復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基地建設,定期開展培訓工作,實現執證上崗。建立在職人員培訓管理制度,有組織、有計劃地培養、培訓各類康復人才。加強社區康復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加快培養和造就一批合格的康復治療師。開展適合肢殘人等殘疾人特性的、多層次的康復專業學歷教育、技能培訓,補充康復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進一步加強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展殘疾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
(3)加大社區康復醫療服務經費投入。增加社區康復專項經費經費投入,擴大救助范圍。提高腦卒中患者醫保待遇,腦卒中患者普遍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在現行規定的基礎上再提高個百分點。擴大醫療報銷范圍,將運動療法、偏癱肢體綜合訓練、腦癱肢體綜合訓練、截擁肢體綜合訓練、作業療法、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言語訓練、吞咽功能障礙訓練、曰常生活能力評定等殘疾人康復項目和康復支具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支付的診療項目范圍。
吉林省的社區康復服務建設相對落后,在社區衛生基礎設施、服務能力、專業技術人員隊伍建設等方面與發達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下一步的社區衛生康復服務工作應充分利用醫療衛生資源,堅持政府主導,整合社會資源發展社區康復服務,加強社區衛生機構康復服務能力建設,促進社區康復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耿文進,徐正海,陳玲,符岱佳,曹松華,余庭源,吳勝利,曹國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力提升”專家主題研討[J].中國全科醫學,2017,20(05):512-516.
[2]龔震曄,陳瑋,費健,楊偉國.新醫改下醫聯體三級康復醫療服務可行性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7,37(01):31-33.
[3]陳剛,曹文妹,康琦等.《我國衛生監督行業現狀調查與分析》課題概述[J].中國衛生監督雜志,2015(03):207-2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