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龔亮保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
□ 龔亮保
戰略,是一種從全局考慮謀劃實現全局目標的規劃。國家戰略,是戰略體系中最高層次的戰略。
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是繼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之后,又一具有深遠意義的發展理念,對建設美麗鄉村、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指導和推動作用。
曾幾何時,鄉村的富庶是我國盛世歷史的標志,也留下了許多描寫鄉村優美田園生活的浪漫詩篇。但隨著社會發展,當前我國與發達國家最大的差距不在城市,而是在鄉村,鄉村是發展中的最大短板,存在著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生活條件落后等現象。鄉村振興戰略正是針對鄉村面臨著凋敝和衰落的客觀事實而提出的,以此來激發鄉村發展活力,增強鄉村吸引力,構建新時代鄉村可持續發展機制。
重提鄉村振興是對鄉村地位和作用的肯定,也是用歷史的眼光看待鄉村的地位與作用。
脫貧攻堅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堅實基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改革開放39年,我國農業與各項事業發展同步,取得顯著成就,特別是過去5年,脫貧攻堅圍繞“兩不愁三保障”,著力實施產業扶貧,因地制宜發展和壯大農村優勢特色產業,形成優勢互補、各具特色、良性循環的農村產業結構的新格局;著力實施健康扶貧、教育扶貧、安居扶貧和貧困村村莊整治等,致力農村環境美麗、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動農村政治、文化、教育等方方面面的發展,廣大農村地區從里到外散發迷人的魅力,推動農村發展;著力開展定點扶貧、結對幫扶,選派“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工作,培養本地回流的“鄉賢”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隊伍”。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6000多萬貧困人口穩定脫貧,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4%以下,這為鄉村振興打下堅實的基礎。
鄉村振興為脫貧攻堅謀劃著長效保障。鄉村振興是把鄉村作為一個整體來對待,要求充分發揮鄉村的主動性,改變過去鄉村從屬于城市的現實,建立一種全新的城鄉關系。鄉村振興明確了鄉村發展的新任務,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發展總體要求,特別是通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將使工業現代化和農業現代化同步推進,讓城鎮化發展和村鎮化發展更加協調,促使農村跟城市一樣美好,推動城鄉同步邁向現代化,這是脫貧攻堅成果最穩固的保障。
鄉村振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升級。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求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實穩步地加以推進。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強調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同樣是20個字的要求,但有幾個方面已經根據新情況進行了調整,更好地體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要求。作為一個重要的戰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是要求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農村將走向更加富裕美麗幸福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