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繼武 鄭建君 李宏洲
特朗普的政治人格特質及其政策偏好分析*
尹繼武 鄭建君 李宏洲
作為政治領導人的特朗普,其人格特質是決定他政策偏好以及美國對外政策的一個重要因素;理解特朗普的政治人格,是理解今后美國外交的基礎。基于對特朗普人格特質的問卷評定數據,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方法研究獲得由五個維度構成的特朗普人格特質結構,即不羈善變、精干有為、逐利自我、好勝執著以及積極外向,其中不羈善變和精干有為是特朗普最為核心的特質。特朗普的五個人格特質維度決定了他打破傳統、善于戰略欺騙和談判、行動力和執行力強、憑個人直覺決策、追求尊重和利益交換、報復心強等諸多政策和行為偏好。特朗普人格特質的數據測試分析,展現了一個具有更多積極人格特質和雙面維度的政治領導人的形象,有助于更為清晰地認識作為領導人的特朗普及其政策走向。
特朗普 人格特質 政策偏好 美國
[作者介紹] 尹繼武,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政治心理學和國際安全;鄭建君,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政治心理學和實驗心理學;李宏洲,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政治心理學和政治領導人。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中特朗普獲勝,美國內政和外交政策面臨巨大調整。雖然這種變化具有社會心理基礎、政治黨派和利益集團等諸多外在環境因素的支持或制約,但不同政治領導人的人格特質仍對政策偏好產生重要影響,進而影響到對外關系。特朗普上臺后,他組建了帶有濃厚軍方和商業色彩的團隊,彰顯了他對于政策團隊和政策偏好的塑造能力。如何分析和認識獨特的政治領導人特朗普,揭示他的政治人格特質及其政策偏好,既具理論意義,又成為開展對美外交最為基礎的環節。由于特朗普先前并無任何政治經驗,學術界關于他的人格特質和政治心理的研究不多見,僅有的研究大多基于一些外在主觀觀察,尚不系統,也缺乏較為科學的專門性研究結果支持。*參見:Dan P. McAdams, “The Mind of Donald Trump: Narcissism, Disagreeableness, Grandiosity—A Psychologist Investigates how Trump’s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y might Shape His Possible Presidency”, 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16/06/the-mind-of-donald-trump/480771/,(上網時間:2016年12月20日);趙可金:“特朗普治國的個性之源”,http://opinion.china.com.cn/opinion_85_154485.html.(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王一鳴:“特朗普行為的根源(上)”,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0353?full=y.(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筆者通過專家評定法,從248個人格形容詞中篩選出29個形容詞構成“政治人物人格特質調查問卷”*2016年8~9月,筆者在北京、南京等地的美國研究機構和高校進行問卷調查,獲得有效數據132份,并在此基礎上對特朗普的人格特質進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在數據分析形成的五個維度的特朗普人格結構中,前兩個因素的累積方差解釋率(44.40%)超過了其總方差解釋的一半,據此筆者將“不羈善變”和“精干有為”判定為特朗普人格特質的核心構成維度。,對特朗普的人格特質進行了系統的數據收集和分析,輔之以相應的商業和政治素材,總結出特朗普的五個人格特質維度,進而討論相應維度下其可能的政策偏好。
根據筆者的研究,特朗普最為核心的人格特質為“不羈善變”,這是反應特朗普外顯個性方面的特征。不羈善變可以從特朗普對于社會規范和政治規范的觀點來加以理解。*關于這一維度特質更為詳細的分析,參見尹繼武:《特朗普的政治人格特質分析及其政策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政策簡報,2016年第12期,總第12期。
特朗普的不羈表現對應的形容詞包括無禮的、激進的、魯莽的、暴躁的、粗野的、易怒的、浮夸的和偏激的等。具體來看,特朗普之所以獲勝,很大程度上在于他代表著美國反建制的“體制外身份”。他自幼便力圖打破父親的經商模式,實現自我升華,而后在商界經營也是不拘一格,不愿接受各種陳規舊俗的約束。*[美]唐納德·特朗普、托尼·施瓦茨著,尹瑞珉譯:《特朗普自傳:從商人到參選總統》,中國青年出版社,2016年,第52~60頁。一是在社會規范上,特朗普個性鮮明,不落俗套,他的各種奇談怪論和攻擊行為屢屢占據新聞頭條。從早先對女性、少數族裔的公然侮辱,到競選期間對于不同群體的指責,均展示了他不受社會規范約束的一面。二是對于傳統政治規范,各種政治制度和規矩等,特朗普要么置之不理,要么進行各種挑戰,制造麻煩。從他的競選綱領來看,他對于政客及其制度體系也是猛烈批評,顯示他對傳統政治及其規范的厭惡、無視。*Tom LoBiano, “Donald Trump Outlines Policy Plan for First 100 Days,” CNN Politics, November 22, 2016, http://edition.cnn.com/2016/11/21/politics/donald-trump-outlines-policy-plan-for-first-100-days/.(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比如,他所組建的政治團隊,雖然代表了共和黨內部的幾種勢力,特別是保守勢力,但還是相當與眾不同,軍方和商業色彩濃厚。*刁大明:“特朗普的人事布局到底有什么玄機?”,http://dajia.qq.com/original/category/ddm20161227.html.(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又如在中美關系上,他更是打破美國幾十年來的政策實踐,公然與蔡英文通電話,并在社交媒體上聲稱“一個中國”原則可以作為談判籌碼,用來與中國“做交易”,這一做法讓外界對中美關系能否在以后穩中求進的擔憂有所增加。雖然特朗普是位老人,也是政治新手,但從其“玩轉”新媒體,采用低成本但受眾廣泛的社交媒體影響公眾輿論的策略,至少可以推測,他比傳統政客更熟諳當前時代的宣傳工具。比如,特朗普“推特治國”傾向非常明顯,在“推特”上擁有數量龐大的粉絲群,經常在“推特”上就一些重大政治問題發表一些情緒化的聲明,美國政界和知識界對特朗普的隨意也產生了嚴重擔憂,這種現象在美國傳統政治家中并不多見。
不羈意味著特朗普很難尊重既有的規矩,具體在行事中,他經常變化多端,讓人捉摸不透,可總結為善變的人格特質。這方面的形容詞有矛盾的、易變的、好斗的、自夸的、多欲的和逞能的,等等。一是特朗普的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光譜與眾不同,他不受傳統價值觀的束縛。早年他在民主黨和共和黨之間立場游離,選擇黨派更多是基于生意的需要,處理好與政府或黨派之間的關系,目的主要在于獲取經濟上的好處。1987年以前和2001~2009年,特朗普是一名民主黨人,支持墮胎、槍支管控以及接收難民;而在 1987~1999 年和 2009年之后,作為共和黨人,特朗普在這些政策議題上轉而持反對態度。二是在公共場合的情緒表達上,特朗普能夠做到變化多端,出奇制勝。*進一步詳細分析,參見尹繼武:“特朗普的情緒策略及其政策效應”,http://theory.gmw.cn/2016-12/01/content_23162463.htm.(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通過情緒的極端表現,特朗普給人造成了一種較為負面的公共形象,因此一般而論他的宜人性較差。而從達到政治目標的角度來說,營造這種公共形象對特朗普來說并非壞事。從宣布參選到成為共和黨候選人,再到成功就任美國總統,關于特朗普的爭論持續占據美國各大主流媒體頭條。據有關統計,在2015年美國的四大主流網絡媒體上,關于特朗普的報道超過了關于其他總統候選人報道之和,占所有媒體頭條的31%。*Tyndal Report,“Campaign 2016 Coverage: Annual Totals for 2015.” December 20, 2015,http://tyndallreport.com/comment/20/5773/.(上網時間:2017年2月13日)直面公眾但難以預測的交流風格是特朗普贏得大選勝利的重要因素,比如在選舉時,就有學者認為“當他們(其他候選人)致力于選戰時,特朗普卻致力于媒體,至少目前為止,特朗普的電視‘真人秀’方式正走向勝利”*Alison Hearn,“Trump’s ‘Reality’ Hustle”, Television & New Media, 2016, Vol.17, No.7, pp.656-657.。在此意義上,特朗普的善變不僅可看做一種自發性的行事風格,也可看做經過理性分析后采取的競選策略,具體體現在情緒表達上的陰晴不定,善于折騰。三是商人的交易變化特性。特朗普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所信奉的是商人的交易或互惠哲學,這給他帶來了弱意識形態的特點。比如在外交政策傾向上,他在演講中曾明確講自己主政下的對外政策將要“以目標代替隨意,以戰略代替意識形態,以和平代替無序”*“Highlights From Donald Trump’s ‘America First’ Foreign Policy Speech”, http://wnep.com/2016/04/27/highlights-from-donald-trumps-america-first-foreign-policy-speech/.(上網時間:2017年2月10日)。當然,特朗普這種商人善變性,并非直接意味著可以與他進行一切合理的交易。因為特朗普也善于進行意圖掩飾和欺騙,同時利用情緒表達施加壓力等諸多策略進行談判。*George H. Ross, Trump-Style Negotiation: Powerful Strategies and Tactics for Mastering Every Deal, Hoboken, New Jersey: Wiley & Sons, Inc., 2006.
特朗普不羈善變的人格特質,為他打破既有政策偏好和規范奠定了基礎。在此不受約束和多變的特質影響下,特朗普對于內政和外交的各種常規習俗、政策共識,都不會真正重視,而是根據他自己所界定的利益及其談判和博弈策略進行各種不符常態、防不勝防的出擊。*比如,正是鑒于特朗普在媒體上不按常理出牌的選舉策略取得的顯著效果,早在在大選中,就有學者呼吁不要“像我們曾經一樣低估特朗普”。參見Guthey, Eric, “Don’t Misunderestimate the Donald (Like We Did).”Television & New Media,Vol.17, No.7, 2016, pp.667-670.由于明顯的自戀,特朗普更多是根據自身的理念、認識和哲學進行政策方案的選擇,而相關的幕僚、助手和團隊的意見可能不會特別受到重視。*特朗普重視直覺對于決策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親自調研,而不是相信幕僚。參見[美]唐納德·特朗普、比爾·贊克著,唐其芳、顧岳譯:《特朗普傳:瘋狂的征程》,中華工商聯合出版社,2016年,第45~65頁。另外,特朗普注重博弈策略的理性運用,他的善變是其進行談判和戰略博弈的一種理性策略,為的是在博弈中給對手造成混亂、壓力和精神不定,*[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特迪斯·麥基沃著,毛暉等譯:《跟億萬富翁學徒》,經濟日報出版社,2004年,第129~169頁。但是,策略是為目標服務的,對特朗普來說,最根本的目標是他認定的美國國家利益,而在這一點上他并不會有很大的變化。
除了不羈善變,“精干有為”也是特朗普的主要人格特質,這方面可以用有為的、能干的、機智的、出眾的、獨立的、自信的等詞加以描述,這些皆體現特朗普的才干和效能方面的特性。
特朗普對局勢發展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善于隨勢而動。一是在選舉中,他善于抓住選民心理*值得注意的是,有學者認為真實的特朗普渴望能夠彬彬有禮,然而,從真人秀名人過渡到總統候選人的過程中,特朗普的白人富豪身份與粗魯行為存在不適應,這決定了特朗普只能延續之前的粗魯舉動來獲取民眾支持。參見Dubrofsky, Rachel E, “Authentic Trump: Yearning for Civility.”Television & New Media, Vol.17, No.7, 2016, pp.663-666.,能控制自己的情緒表達。*[美]唐納德·特朗普、比爾·贊克著,唐其芳、顧岳譯:《特朗普傳:瘋狂的征程》,第149~164頁。二是在社會交往、經商才干上,特朗普表現出獨特而又優秀的才能。從事房地產經營期間,從地產選址到營銷,再到裝修設計,特朗普都有自身獨特的眼光和理念。在20世紀70年代紐約地產不景氣時期,他將幾塊地皮低價買入,一直到若干年后增值無數,這些地段均成為紐約的地標。在銷售特朗普大廈(Trump Tower)的過程中,他又成功實現了“饑餓營銷”,走高端路線,抓住富人的心理和地位需求。*[美]唐納德·特朗普、托尼·施瓦茨著,尹瑞珉譯:《特朗普自傳:從商人到參選總統》,第101~130頁。凡此皆表明,特朗普在商業經營上才干突出。三是特朗普性格獨立,依賴性較低。這一特點來源于他的成長經歷。他出身商人世家,很早就得到各種經商的鍛煉,父親對他的影響也很大。特朗普父親家教嚴格,塑造子女的自律、刻苦品質,特朗普受此影響形成了爭強好勝的性格。根據他自述,父親的教導讓他養成了做生意強硬、善于激勵別人以及注重效率的個性。*父親角色包括兩個極端,一是極為苛刻或嚴格,二是父親從不出現,即“缺席父親”。“缺席父親”角色對于政治領導人走向自立和獨立,以及進一步尋求對整個國家承擔父親角色,這是精神分析理論研究政治領導人的政治欲望和角色承擔的基本邏輯。學術界關于克林頓的“缺席父親”角色分析,參見[美]戴維·霍頓著,尹繼武、林民旺譯:《政治心理學:情境、個人與案例》,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年,第103~122頁。在軍事學校就讀的經歷,則使特朗普練就軍人的意志和性格特性,剛硬有力,行動力強。
有為特質可以用來描述絕大多數的政治領導人,特朗普在此方面表現尤其突出。他精力充沛,熱情度高。早年他并未對政治表現出極大熱情,在一些自述中也否定自己的參政意愿,但他對事業的追求,確是充滿熱情、欲望和野心。設定大目標,大干一番,是他所信奉的生活理念,由此表現出極強的進取心。特朗普不僅欲望強,行動力和執行力也很強。他不是一個口頭上的實業家,更多是言出必行的戰略家。高效是他行為的突出特點,比如,他每天必須參加數十次會議,但一般都不超過15分鐘,所有會議均是為了問題解決而設,而非務虛。*[美]唐納德·特朗普、托尼·施瓦茨著,尹瑞珉譯:《特朗普自傳:從商人到參選總統》,第8頁。特朗普在20世紀90年代遭受巨大債務危機,他憑自身積極作為,走出危機,成為紐約地產大商人,名列《福布斯》雜志2015年美國富豪榜第121位。進軍娛樂業,他主持的《學徒》一度成為收視率最高的電視節目。
特朗普精干有為的人格特質,表現在他對于商業和政治的抱負,尤其是自身的行動力和執行力的追求。特朗普在競選中的政治口號雖出于選舉的需要,但他所提出的各種反傳統的政策理念,諸如美國戰略收縮或重新布局,限制移民等等,均非虛張聲勢,對此他都有加以推行的意愿。他想通過推行這些政策措施重塑美國的內外戰略格局,或將這些主張作為博弈和談判籌碼,尋求美國在其他領域要價的杠桿。他最重要的目標是“讓美國重新偉大”,這種宏觀遠景,實質上是服務于美國國家利益的需求。*Donald J. Trump,Crippled America: How to Make America Again, New York: Threshold Editions, 2015.在某種意義上,特朗普的美國國家認同和愛國情感是真實的和強烈的。基于特朗普精干有為的人格特質,可以判斷出他對美國傳統的政治規范和內外政策理念很可能做出顛覆性修改。
特朗普的外在非理性展現,與他內在的理性、能干和機智的特質并不矛盾。他善于運用各種極端情緒和策略進行博弈和談判,而這又是基于他非常理性的情感激發策略。*MckennaStayner, “Donald Trump’s Raw Emotions”, New Republic, November 2, 2016, https://newrepublic.com/article/138312/donald-trumps-raw-emotion. (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特朗普對執政團隊的選擇,也體現其精干有為的特性,即軍方和商業背景人士大量入閣,凸顯了強硬、精干和高效的特點。但特朗普愿意有所作為,對于傳統政策及雙邊關系來說,可能帶來較大的破壞性。
在行為導向特性方面,特朗普人格可用冒險的、投機的和唯我等詞形容,并可概括為“逐利自我”。特朗普對于利益的追求,構成了他行為的核心動機,同時他特別看重別人對他的尊重,面子對他來說非常重要。
商人出身的特朗普,對于利益的無限追求,是其利益觀最為核心的內容。如上文所述,特朗普自進入商界以來,以其雄心壯志頂住破產的風險而不后退,最終成為了美國著名的房地產大亨。特朗普的利益觀展現出如下特性。一是精于算計利益和成本。*對于成本的控制和計算,在特朗普的自述中反復出現,成為核心要點。[美]唐納德·特朗普、托尼·施瓦茨著,尹瑞珉譯:《特朗普自傳:從商人到參選總統》,第48~49頁。雖然特朗普是美國成功人士的代表,家境富裕,生活奢華,但他對生意的利益計算卻是斤斤計較,力求控制成本,絕不隨意開支,哪怕是很小的錢,他都仔細計算。可以說,節約成本成為他致富經的核心理念。而對于婚姻生活,簽訂婚前協議是他告誡世人的心靈雞湯。二是特朗普的逐利有雙面特性。特朗普講究排場,生活奢華,一旦看準商機,投資闊綽,在媒體電視、自述以及影視中,他都是不循陳規的大資本家典型。這種外在表現,給世人形成特朗普樂于冒險和投機的形象,但他又具有較高的風險決策意識。在自述中,特朗普強調從不過沒有把握的生活,他的每一個決策都是敏銳捕捉到現實的商機和時機,他的投資哲學是,要進行謹慎投資,多樣化投資,從不進行冒險以及將投資方案限定在某一類。*[美]唐納德·特朗普、托尼·施瓦茨著,尹瑞珉譯:《特朗普自傳:從商人到參選總統》,第40~41頁。整體來看,外界往往關注特朗普投機和冒險的個性,而他則強調自己其實很理性,明白自身的成本收益,在理性計算的基礎上形成直覺決策。特朗普使用的政治話語極為簡單直接,雖然主張中的實質政策處方較少,但迎合了美國社會中下層民粹主義的情緒,也體現了他善于投機和理性的策略思維。*Robert Samuels, “Trump and Sanders on the Couch: Neoliberal Populism on the Left and the Right,” in Psychoanalyzing the Left and Right after Donald Trump, 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2016, pp.60-62.
逐利特質的重要基礎是自私,在特朗普的自我人格結構中,占主要成分的是本我和自我,而非超我。自戀成為特朗普突出的性格特點,這一點從他的言行中表露無疑。*Dan P. McAdams, “The Mind of Donald Trump: Narcissism, Disagreeableness, Grandiosity—A Psychologist Investigates how Trump’s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y might Shape His Possible Presidency”.特朗普對自己充滿信心,自我特別強大,也特別看重別人對他的態度,尤為關注尊重和回報。他認為人際基本的準則就是要感恩,他幫助的人要記得感謝他,否則他絕不輕易原諒。特朗普在任何場合都將自己放在最核心的位置。比如在父親的葬禮上,他的一番言論突出的是對自己而非父親的稱頌。在勝選后與《紐約時報》工作人員的座談會上,他沉浸于自我表揚當中,力陳大選獲勝的榮耀。*“Donald Trump’s New York Times Interview: Full Transcript,” The New York Times, November 23, 2016, http://www.nytimes.com/2016/11/23/us/politics/trump-new-york-times-interview-transcript.html?_r=0. (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特朗普明顯自戀而較少考慮他人感受,也是他宜人性差的重要原因。特朗普有自己核心的工作和人際圈子,并非是獨自一人創業。但他的自我和自信在決策中顯露無疑,比如,在進行方案選擇時,他最為強調的是直覺的重要性,有時候完全忽視周圍幕僚的參考意見。而一旦在力排眾議,按自己意志行事獲得成功后,他更將自身獨裁直覺決策奉為圭臬。*[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瑞迪絲·麥基沃著,蔣旭峰、劉佳譯:《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上海譯文出版社,2016年,第9~12頁。
在行為導向方面逐利自我的特質,展現了特朗普的利益觀以及決策背后的深層動機。特朗普的政策偏好很大程度上由他對于利益的判斷所主導,這對其內外政策將產生深刻影響。比如,在外交上,特朗普可能會斤斤計較地計算美國對外戰略布局的成本和收益。在地緣戰略領域,特朗普可能重新思考美國在東亞、中東等地戰略布局的代價,通過各種方式減輕美國的成本,轉而按商業買賣原則要求美國的盟友和當事國承擔更多,以換取美國的軍事安全保護和承諾。*James Kitfield, “The Knowns and Unkowns of Donald Trump’s Foreign Policy,” http://www.theatlantic.com/international/archive/2016/11/trump-foreign-policy-flynn-sessions-obama-isis-iraq-muslim/508196/.(上網時間:2017年1月1日)在經貿領域,特朗普在全球問題上將更加“自私”,即以美國自身利益作為政策出發點,而不顧及國際義務和責任;同時,對于相關存在重大貿易摩擦的國家,特朗普的經濟政策可能更具進攻性,由此導致中美關系中的經貿逆差、匯率等問題的碰撞更加激烈。
自戀是特朗普深層的行為動機之一,決定了他對于面子、地位尊重的強烈需求。他一方面將更加以自己的“直覺”和“榮耀”作為政策考慮出發點,缺少政治家通盤全局式的大局觀。另一方面他的自我也體現為對于美國自我私利或利益的維護,而不是貢獻更多的國際責任和義務。
在對外在反應方面,特朗普的特質主要表現是倔強的、競爭的和好勝的,稱為“好勝執著”的人格特質。持這種特質的特朗普具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一方面,特朗普在面對事業上的阻礙能夠充滿斗志,擁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另一方面,當這種風格與社會規范和人際關系發生沖突時,特朗普好斗、記仇、低道德感的一面便會表露無遺。
克服挑戰獲得的滿足感和他人的贊賞,是特朗普生活和工作的動力之一。在特朗普眼中,工作不是一份沒有溫度的差事,而是一種因不斷克服難題而獲得滿足感的生活方式,他經常以自己視工作中的挑戰為享受而自豪,勸導他人努力工作。*參見[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3頁。特朗普是一個典型的“工作狂”,他不像大多數美國上流社會人士一樣熱衷于度假,工作中“表現出色”是他快樂的第一來源。*當問道“什么讓你最快樂?”時,特朗普的回答是:“表現出色,盡到全力,干好工作,而且感覺很好”,可見,“表現出色”是他快樂的第一來源。參見[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瑞迪絲·麥基沃著,蔣旭峰、劉佳譯:《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第39頁。經商期間,特朗普喜歡繞過代理人直接與最高權力者面談,表現出一種強烈的追求成功的愿望。特朗普著書多次提到收購華爾街40號的成功商業案例。當時,得知這棟大樓的相關事宜由代理人負責,他當即決定繞過代理人,直接飛往德國拜訪擁有該產業的家族的掌權者,并順利達成協議,大大節約了達成目標的時間和談判成本。在特朗普看來,獲取真相的最佳方式,就是和真正掌握權力的人直接接觸,而與代理人或者經理人的接觸往往是缺乏效率的。*[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第97頁。當與社會規范相悖,或在人際關系中發生沖突時,特朗普的好勝在一定程度上發展為好斗,甚至睚眥必報。2005年,《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書評,對特朗普的暢銷書做了較為消極的評價,特朗普立即以讀者來信的方式回擊作者,不是從書評本身出發進行回應,而是對書評作者進行了一番尖酸刻薄的嘲諷,充滿著強烈的人身攻擊色彩。*參見[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瑞迪絲·麥基沃著,蔣旭峰、劉佳譯:《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第128頁。當好勝心受到打擊時,特朗普經常表現出強烈的羞憤之情,把“懷恨在心”視為理所當然,并從與自己交惡的人身上找缺點,將這種缺點放大以示人。而對自己的過錯,他會視而不見,至多抱怨自己因察人不明而“吃虧”。*[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特迪斯·麥基沃著,毛暉等譯:《跟億萬富翁學徒》,第159~161頁。
無論在生意場還是大選過程中,特朗普能夠獲得成功,得益于執著這一重要的素質。一是特朗普面對低潮和困難很少放棄,具有極強的抗壓能力和忍耐力。20世紀90年代,特朗普的生意遭受了一次幾近破產的經歷,資產負債超過了90億美元。在一個凌晨3點的雨夜,他被傳喚到花旗銀行參加與銀行家(特朗普的債主)的電話會議,沒有打到出租車,在走過15個街區到達銀行的時候“被完全淋成了落湯雞”,感覺“跌到了人生的谷底”,但他仍然選擇鼓起勇氣,直面困難,最終成功度過了這次危機。*[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第259頁。另外,特朗普善于耐心等待,抓住時機。比如,他在1974年買下一塊地產,立志在其上建立特朗普廣場(Trump Place),直到30年后時機成熟才建成,對于這30年的等待,他認為盡管漫長,但是非常值得。*同上,第27頁。二是在對外界事物的關注點上,特朗普最關注事物的解決之道而經常忽視外在制約,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道德底線。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熟諳各種談判技巧,其著作《做生意的藝術》一度成為美國暢銷書。在生意中,如果覺得有必要,他可能會使用一些非道德的技巧。比如,在建造特朗普大廈期間,為了競爭購得杰納斯科公司(Genesco)的地皮,特朗普兩三年間不斷向公司老板寄信,表示如果不達成協議,他將通過上訴的方式使這塊地皮的售賣拖上幾年;另一方面,他在報紙上放風說自己已經與杰納斯科公司達成協議(實際上沒有),造成了對方公司內部員工的恐慌。特朗普通過這種方式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面對外在客觀持有好勝執著的風格,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特朗普具有很強的政策執行力。因此,不能低估特朗普面向公眾發出的政策宣言的真實性,一旦條件允許,看似為了博得眼球而發出的“離譜”言論,很可能被他付諸實踐。特朗普大選中的一些基本政策主張,包括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計劃、大規模減稅、與俄羅斯發展關系、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在美墨邊境建墻、推翻奧巴馬醫改、在控槍和墮胎等議題上堅持共和黨的保守立場等等,均應嚴肅對待。三是特朗普尖刻的情緒往往是在其感受到輕視和侮辱之后產生羞憤而爆發,這種“執著的羞憤”可能會強化他對對手進行報復的動機。*關于特朗普情商的簡要分析,參見Philip Gimmack, “Donald Trump’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http://www.hrzone.com/lead/future/donald-trumps-emotional-intelligence-lets-take-a-look. (上網時間:2017年1月6日)在與特朗普打交道時,一方面要非常注意對其優越感和自尊感的“關照”,另一方面,即使發生不快,在國際場合的批評也應更多針對機構而非個人。特朗普關注事務的解決之道而經常忽視外在制約,國際道德可能對特朗普不起作用,因此要提高對特朗普在具體領域行為方式的警惕。
特朗普為人處世的風格取向,主要可用健談的、積極的和外向的等詞加以形容,可將此特質稱為“積極外向”。具備這種處世風格的特朗普,一方面在政策制定和執行過程中必然是積極進取的,他善于從紛亂的事實中找出積極的一面并加以利用,另外,基于高參與度的需要,他需要把控全局,樂于學習新的知識;另一方面,特朗普具有較高的說服能力,具體表現為愿以電話指揮的工作方式,有高超的演講鼓動技巧,愿意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
第一,特朗普非常重視積極心態對工作生活的重要性,善于調節自己的心態,從消極情緒中走出來。他認為整日怨天尤人是一種偷懶的方法,而遠離這些“偷懶者”是獲得積極心態的途徑之一。在多本自著的勵志型書籍中,他不僅向讀者表明積極心態的重要性,還從自身經驗出發總結獲得積極心態的方法,尤其強調要“與抱怨者割席而坐”。*[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瑞迪絲·麥基沃著,蔣旭峰、劉佳譯:《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第48頁。另外,在遇到較大挑戰時,特朗普比常人能看到更多的積極因素。他曾坦言:“在決定主持《誰是接班人》節目的決策過程中,樂觀心態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當時大多數人認為選擇主持這個節目會給特朗普的公眾形象帶來不利影響,但是他更傾向于從積極方面看待,并列出了一長串積極因素的清單,通過對比,認為積極因素大于負面因素,最終決定接手這項工作。*[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第123~124頁。第二,在行事時,特朗普具有較高的開放性,對新知識有較高的接受度,這決定其對具體事務有很高的參與度,從大選中比希拉里緊密得多的事務安排中可以發現這一點。特朗普的思維圖式具有很強的開放性,他對周圍世界的認識突出體現了這一點。他把世界看作“一個成長型市場”,要獲得成功,必須要做到“世事通明和具有世界范圍的歷史觀”。*[美]唐納德·特朗普、梅瑞迪絲·麥基沃著,蔣旭峰、劉佳譯:《永不放棄——特朗普自述》,第77~78頁。特朗普對周圍世界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對新知識有強烈渴望,每當做一件新的事情時,他都會表現得異常興奮。為了獲得對一個全新領域的深入理解,他主張要進行一定的調查和挖掘,并將獲取的信息融匯貫通。*[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第149頁。
麥克亞當斯從“大五”(Big Five)人格分析框架出發,分析特朗普的人格特質,發現他具有遠高于美國歷屆總統的外傾性(Extraversion)。*Dan P. McAdams, “The mind of Donald Trump: Narcissism, Disagreeableness, Grandiosity—A Psychologist Investigates how Trump’s Extraordinary Personality might Shape His Possible Presidency”. 其中外傾性指具有愛交際、熱情、尋求回報行為等特征,外傾性較高與更幸福和社會聯系更為廣存在聯系。這一研究支持了本文關于特朗普具有較高外向特質的判斷。特朗普演員天賦很高,善于抓住聽眾心理,愿意展現自己的人格魅力,并在其中獲得成就感。他的大多數演講富有感染力和煽動力,這與其善于抓住聽眾的心理有很大關系。他知道無論面對幾個人的辦公室,還是有成千上萬聽眾的場合,讀懂說服對象的心理至關重要。*[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第84頁。不僅如此,特朗普也善于把演員的天賦運用到具體事務中去,在談判中,為了迷惑對手,向對手施加壓力,給自己贏得考慮時間,他“常用到的一個小花招就是表現得更加放松,更加從容不迫,似乎并不確定是否想要做成這筆交易”。*同上,第162頁。可以說,在特朗普身上,“放煙霧彈”的做法不僅是一種策略考慮,也是一種天賦和性格特質的表現。特朗普善于講故事,并在其中引導聽眾和營銷自己。在大選中,他不斷強調美國民眾受到了移民、犯罪率上升等各種社會問題的威脅,引發民眾的恐懼心理,進一步將原因歸結為奧巴馬政府的無能,同時推銷自己的富有和能力,向美國民眾傳達只有特朗普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的神話。*比如在2016年7月21日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特朗普在演講中向美國民眾力陳美國社會問題的嚴重性,并將原因歸結為奧巴馬政府的無能,最后向民眾傳達只有特朗普才會改變這種現狀的神話,這一演講與他的其他諸多演講遵循的策略大體一致。參見Donald J. Trump,“I am Your Voice”, Delivered at the Republican National Convention, July 21, 2016, http://www.usatoday.com/videos/news/politics/elections/2016/2016/07/21/87424752/. (上網時間:2017年1月8日)在工作中,特朗普很健談,能抓住要害迅速解決問題,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其傾向于電話指揮的工作方式上。特朗普能夠通過電話交談“把生意信息匯總起來,然后再處理最為重要的生意”,電話指令是他工作時的一大特色,他也認為自己的很多成就“都是通過打電話來實現的”。*[美]唐納德·特朗普、梅雷迪斯·麥基弗著,姜達洋譯:《特朗普的成功之道——特朗普成功學第一課》,第203頁。
特朗普積極外向的個人風格很可能塑造一種積極進取的執政風格。一是可以推測,特朗普是一個對政治事務參與度很高的總統。他此前并無執政經驗,但從大選表現以及之前的經商經歷可看出,他將是典型的積極-肯定(active-positive)類型的總統,這類總統希望把自己的許多精力直接用于獲得成就,具有高自尊心且心情愉快,靈活多變且善于從錯誤中學習。*根據巴伯的總統性格類型學,一個人對其總統經歷所持的立場反映在兩個維度上:1)投入到工作中的活力與努力(積極的或消極的);2)在總統職位中獲得的個人滿足感(肯定的或否定的),由此將總統分為積極—肯定、積極—否定、消極—肯定和消極—否定四種類型,以此預測總統的執政風格。參見[美]瑪莎·L·科塔姆、貝思·迪茨-尤勒等著,胡勇、陳剛譯:《政治心理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年,第38~39頁。而特朗普如何處理自己政治知識薄弱與政治參與愿望較高之間的落差,將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問題。二是特朗普積極外向的個人風格可能降低白宮行政中的官僚化程度,尤其是其在做生意時形成的簡潔高效習慣可能會體現在美國的外交中,因此要注意美外交中溝通方式的調整。三是特朗普的樂觀心態使他更愿意解決而非擱置現存問題。對中國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一方面有可能促成中美現存問題的迅速解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激化雙方矛盾。四是特朗普對新知識的接受程度高,思維圖式呈現開放化,因此可通過適當方式讓他增加對中國的理解,降低其對中國誤解和敵意。
作為一個不合傳統的政治領導人,特朗普既無政治履歷,又在言行上與眾不同。如何認識這樣一位美國新任總統,成為理解美國并開展中美關系交往的重要基礎。基于相關的專家問卷測試數據分析,本文總結出特朗普的五個人格特質,并認為不羈善變和精干有為是特朗普最為核心的特質,在此強調幾點對特朗普人格特質的核心認識。
第一,最值得關注的是他不羈善變的特質,這意味著特朗普對于傳統的顛覆、改造和重塑的意愿及其行動將是空前的。盡管會受到國內政治和國際大局的制約,特朗普仍將具有打破常規的意愿,因此要全面評估其在不同領域的各種政策可能。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特朗普的組閣來看,他對既有政策決策和執行團隊的塑造作用很強,所以,未來美國對外政策是更多體現他個人的特質和特點。*有很多聲音認為特朗普人格等心理因素是不重要的,但這些觀點忽視了特朗普出現的時機背后的社會心理以及特朗普個人對于政策團隊的塑造。參見強舸:“特朗普當選對中國的影響——基于政治制度、社會基礎和其競選主張的政治學分析”,《理論視野》2016年第11期,第79~83頁。
第二,特朗普的人格特質并非是消極的。美國和國內媒體的大量報道,塑造了一個不符合積極公眾人物標準的特朗普形象,他的各種奇怪言論和行為都不同于傳統的美國政治領導人。但是研究發現,特朗普展現的不羈善變、精干有為、逐利自我、好勝執著和積極外向的人格特質,并不是非常消極負面的特質,相反,這些特質可能造就一個具有行動力和執行力的政治領導人。
第三,特朗普執政風格將呈雙面特性。在美國歷屆總統中,特朗普的個性表達屬于較為極端的一類,但這并不意味其執政風格也是極端的。相反,特朗普的執政風格可能表現出明顯的雙面性。*李宏洲:“特朗普的‘紅與黑’”,《百科知識》,2016年第23期,第10~13頁。比如,不羈善變展現了特朗普最為典型的打破傳統、不按常理出牌的特點,但這并不意味著他是極端非理性,毫無戰略和策略方略。實際上,他又展現出執著的品質,在很多政策偏好上體現出恒定不變的特點。*通過比較特朗普在2000年第一次競選總統時的綱領,可以發現他自己的政策偏好是相對固定和延續的。Donald Trump and Dave Shiflett, The America We Deserve, Los Angeles: Renaissance Books, 2000.對特朗普的人格特質需要從兩方面來理解,這樣才能更加全面和理性地理解他的未來政策偏好。○
(責任編輯:王文峰)
* 本文系尹繼武主持的政治心理學涼風書會之“政治領導與行為決策”研究興趣小組的系列成果之一。本文通訊作者為李宏洲,聯系方式為hzhli12@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