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紅色力量建設最美街區
2013年8月,南陽街區個體經營戶中9名黨員成立聯合黨支部后,緊扣服務型黨組織建設主題,在社會管理、公共服務、扶貧幫困等活動中充分發揮作用,填補了當地撤鄉并鎮后部分缺失的社會管理職能,贏得了群眾的理解、信任和支持,樹立了基層服務型黨組織的良好形象。
扶風縣南陽街區位于喬山腳下,是原南陽鎮政府所在地,街區現有個體經營戶175戶,非公企業18戶,分別從事日用百貨、建材農資、果品蔬菜等行業,為周邊12個村組3.5萬群眾提供消費保障和商品服務。
南陽街區的個體經營戶多為周邊鎮村自主創業的農民,由于忙于經營,很少回村居住,有的黨員無法按要求正常參加所在村組織生活,出現了“村支部管不好,街區無法管”的現象。
2013年8月,在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中,縣委組織部、縣非公黨工委深入街區調研摸底,摸排出9名黨員經營戶,及時成立了黨支部,讓流動黨員在街區安了“新家”,“不再漂泊”。“有黨員的地方就要有黨的組織,有了黨組織就要有健全的黨內生活”,這是南陽街區全體黨員的共識。
支部成立后,從最基本的“三會一課”入手,建立了支部學習、支委議事、坐班值班、為民代辦、衛生清掃等制度,每周一召開支部班子學習例會,每月6號召開黨員大會,學習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交流思想體會、匯報安排工作,雷打不動。
同時,針對街區黨員流動性大、作息時間不統一、變更頻繁等問題,支部還建立了街區黨員微信群,定期發布學習教育、政策法規、通知安排、黨員活動等內容。按時參加組織生活已經成為了每名黨員的一種習慣,并深深感染教育了身邊人,廣大群眾紛紛向黨組織靠攏。
支部書記白天都在第一次黨課上講道:“我們都是自愿入黨,都是自愿加入這個支部的,一定要把黨員的樣子做出來,把決定的事情做下去,說到就要做到,即使最后只剩下我一個人,我也要把支部的紅旗扛下去。”正是靠著這種堅持,支部由小變大、由弱到強,現有黨員12名,已接收預備黨員2名,發展入黨積極分子2名,另有15名經營戶遞交了《入黨申請書》。
“群眾利益無小事,辦好小事是大事,讓群眾滿意才是黨支部的第一追求。”這是街區黨支部一班人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原南陽鎮撤并后,南陽街區公共服務管理出現缺位弱化,街道亂搭亂建、出店經營、占道經營致使環境衛生差、經營秩序亂等問題比較突出,對街區商戶和群眾的生產生活造成了很大影響,群眾意見大。黨支部先后組織2次調查,通過逐戶走訪了解民意,把群眾反映最強烈、最關心的“小事”一件件落到了實處。街區公共衛生間倒塌不能正常使用,“如廁難”成為了街區的棘手問題,4名支委各自拿出300元,購置材料,組織黨員動手,義務維修了公共衛生間,為群眾提供了方便。
面對街區環境衛生臟亂差、只有1名保潔員無法顧及的情況,支部主動作為,積極配合市場監管部門,劃定經營范圍、拆除違章建筑,每天安排黨員輪流上路檢查,及時糾正經營行為,規范經營秩序,疏導交通,從根源上解決了占道經營和交通擁堵的問題。
每次支委會、黨員大會后,由全體黨員自帶清潔工具,帶頭打掃衛生。在他們的帶動和督促下,街區商戶和群眾也積極參與到環境整治中來。經過支部的長期堅持,維護環境整潔已經內化為街區黨員群眾的自覺和習慣。現在的南陽街區,街道干凈整潔、商鋪井然有序,群眾紛紛感嘆道:“這都要感謝咱的街區黨支部。”
“群眾的期盼就是我們的目標,群眾看重什么我們就做什么。”正是憑著對街區群眾的樸素感情,他們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入黨初心。
2017年企業年報工作中,街區黨支部針對工商所人員少、任務重的實際,14名黨員分片包抓,輪流坐班為經營戶免費辦理年報,把原來由商戶分散去辦、需要小半年時間辦理的事情集中用3天時間辦妥。
入黨積極分子李百慶主動把自家化肥店設為年報服務站,通過實際行動向黨組織靠攏。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中,街區黨支部積極開展黨員“1+3”幫扶活動,即1名黨員聯系1名入黨積極分子、1戶經營戶、1名困難群眾,從思想引領、誠信經營、生產生活上結對幫扶。近3年來,黨支部先后牽頭處理街區攤位擺放、果品經銷糾紛、交通糾紛、用工糾紛等160余次,真正做到了群眾有求必應、關鍵時刻一呼百應。
與此同時,街區黨支部成立了自樂班,吸引群眾自發參與,每年組織開展“慶‘七一’永遠跟黨走”“納涼晚會”“秦腔大賽”等系列活動,把群眾自編自演的節目搬上舞臺,通過一個個小活動,凝聚起了黨群情。積極開展“文明示范店流動紅旗”競賽活動,每月組織支部成員進行一次檢查評比,每季進行一次授旗授牌,每年進行一次表彰獎勵,先后樹立命名了20戶示范店,使街區文明經商、誠信經營蔚然成風。
街區黨支部凝聚黨員力量,激發黨員活力,樹起了黨員形象,把雖不起眼但卻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一件件小事不計報酬、義無反顧地堅持下去,用熱情踐行宗旨、用真情奉獻群眾,有效發揮了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讓黨旗更加鮮艷,讓街區更加美麗,讓群眾更加幸福,真正把南陽街區打造成為了最美的紅色街區。 (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