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脫貧攻堅政策問答(二)
(接上期)
17.旅游扶貧政策措施都有哪些?
答:(1)開展第三批省級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在全面總結第一、二批17個旅游示范縣創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第三批省級旅游示范縣創建工作,遴選一批旅游資源豐富、旅游發展潛力較大的縣(區)開展創建活動。利用三年時間,將旅游業培育成示范縣(區)的支柱(主導)性產業,旅游綜合收入占到全縣(區)GDP的30%以上,旅游從業人員占到城鎮就業人數的30%,農家樂經營戶超過100家,人均旅游收入水平達1萬元以上。
(2)積極支持31個文化旅游名鎮建設工作。
(3)加快貧困地區景區項目建設。
(4)結合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充分用好1000萬元鄉村旅游專項資金,加大對貧困地區創建旅游特色名鎮和鄉村旅游示范村的支持力度。
(5)持續抓好鄉村旅游人才培養工作。積極選派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干部參加國家旅游局組織的鄉村旅游扶貧重點村村官培訓班,使重點村村官培訓率達到100%。2016年起,將安康旅游扶貧培訓拓展到陜南三市。圍繞提高鄉村旅游經營戶營銷技能等內容,組織開展“互聯網+鄉村旅游”公益培訓。
18.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有哪些措施?
答:(1)結合“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春潮行動”,重點加強貧困勞動力就業技能培訓,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可按規定享受每人不超過18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
(2)支持培訓機構在貧困人口集中的鄉鎮、行政村開設培訓點或培訓班,引導企業在貧困縣建立勞務培訓基地,對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培訓。鼓勵各類培訓機構對貧困勞動力開展訂單定向培訓。加大貧困地區勞務品牌建設支持力度,組織貧困勞動力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勞務品牌培訓。
(3)職業技能學歷教育培訓向貧困勞動力傾斜。組織優質技工教育資源院校與貧困地區有入學愿望的貧困勞動力對接,實行定向招生。在技工院校全日制學習的貧困家庭子女,享受國家資助政策年齡可放寬至25歲。生源為貧困家庭子女的大專院校畢業生參加技工教育,可縮短學習時間,中級工班實行1年制培訓計劃,納入就業技能培訓管理范圍,按規定享受職業培訓補貼。
19.在創業帶動貧困勞動力就業方面有哪些政策措施?
答:(1)認真實施陜西省“提升基層創業服務能力行動計劃”,鼓勵支持貧困縣建設具有融資、融智、融商功能的一體化創業服務中心。支持貧困地區創建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貧困縣達到認定標準的,優先認定為省市兩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范縣。
(2)加強貧困縣區創業培訓師資力量建設,2018年底,每個貧困縣的創業培訓教師不少于3人。鼓勵建檔立卡的貧困勞動力積極參加創業培訓,對培訓合格的按規定給予每人1200元的職業培訓補貼,對實現創業的再給予每人800元職業培訓補貼。
(3)開展信用鄉村建設試點工作,對經過認定的信用鄉村推薦的創業人員免除反擔保。允許農村勞動力以農村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農村居民住房財產權抵押申辦創業擔保貸款。
(4)鼓勵支持貧困縣建設具有本地特色的返鄉創業示范園區或孵化示范基地,重點孵化貧困勞動力創業就業。建立創業孵化績效評估體系,根據績效評估情況,給予創業孵化效果好、企業存活率高的創業孵化基地和創業孵化園區創業孵化補貼。
20.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有哪些政策措施?
答:(1)建立貧困縣勞務輸出協作對接機制。采取簽訂協議、派駐人員、購買服務等方式,與貧困縣農村勞動力輸入相對集中的省內、省外地區相關部門建立勞務輸出協作對接機制,重點針對貧困勞動力提供轉移就業信息、招聘、維權等服務,幫助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2)加強貧困勞動力與就業崗位的雙向對接服務。縣級人力資源市場定期舉辦貧困勞動力專場招聘活動,并結合“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等加大招聘會頻次。人口相對集中的村鎮,依托村鎮集市舉辦貧困勞動力招聘活動。鄉級政府每年組織相關人員進村入戶當面向未就業的貧困勞動力至少提供1次就業信息和就業指導服務。
(3)鼓勵企業吸納貧困勞動力就業。對到貧困縣招聘貧困勞動力就業的企業,免費提供招聘場地。省內各類企業吸納農村轉移就業困難人員就業、與其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就業協議)并依法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按規定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21.貧困人口就地轉化為護林員有哪些措施?
答:(1)積極爭取國家生態護林員指標。
(2)切實發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縣級統籌管護費作用。各縣原則上將不少于20%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縣級統籌管護費用于聘請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事護林員工作。
(3)進一步調整天保工程護林人員結構。今后,各天保實施單位在新聘用管護人員時,須優先聘用符合條件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
22.貧困地區退耕還林脫貧有哪些措施?
答:(1)加快推進集中連片特困地區退耕還林脫貧工程。有計劃、有步驟地將特困區域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耕還林,優先安排建檔立卡貧困戶退耕還林。
(2)指導建檔立卡貧困戶科學經營退耕地,精準建設一批山地蘋果、核桃、花椒、茶葉、板栗、油用牡丹等優質高效經濟林基地、木本油料基地和特色經濟林基地。
23.支持貧困農村環境治理包括哪些內容?
答:一是農村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二是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三是歷史遺留的責任主體滅失的農村工礦污染治理;四是飲用水源地環境保護,包括相應的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水源保護區警示標志和隔離防護設施建設等;五是其他與村莊環境質量改善密切相關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措施。優先支持陜南三市貧困地區開展農村環境治理工作。
24.貧困家庭學生資助標準是什么?
答:(1)學前一年每生每年1300元,免除保教費和補助公用經費;按照每生每年750元標準,對貧困家庭幼兒、孤兒和殘疾兒童接受學前教育進行資助。
(2)對貧困家庭寄宿生按照每生每年小學1000元、初中1250元的標準補助生活費。實施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
(3)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免除學費,對貧困家庭普通高中學生每生每年發放2500元的助學金生活補助,對中等職業學校一、二年級在校貧困家庭學生每生每年發放2000元。對貧困家庭的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在校生,除享受國家教育資助政策外,每人再一次性給予3000元扶貧助學補助。逐步分類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免除學雜費。從2016年秋季學期起,對全省普通高中學生免除學費。
(4)對建檔立卡的貧困家庭大學生每生每年發放6000元的助學金生活補助,學費、住宿費高出國家助學貸款限額部分,以及助學金生活補助超出國家助學金標準部分由所在高校從資助專項基金中全額補助。
25.在改善貧困地區學校基本辦學條件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1)擴大貧困地區農村學前教育資源。“十三五”期間,力爭全省每個鄉鎮均有1所公辦幼兒園,人口密集的縣城至少有2所公辦幼兒園。
(2)科學布局農村義務教育學校。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快項目進度,保障學生就近入學需要。
(3)加快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和縣級職教中心建設。推進普通高中標準化建設,力爭2020年全部達到省定標準。加強縣級職教中心建設,努力改善辦學條件。
26.在擴大高等學校招收農村學生覆蓋面上有哪些措施?
答:(1)積極爭取國家增加我省農村貧困地區、集中連片特殊困難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定向招生專項計劃,提高中央部門高校和地方本科一批招生學校招收我省貧困地區學生人數。(2)實施“省屬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學生專項計劃”,參與一批本科錄取的省屬高校每年安排不低于本校3%的計劃招收農村學生。(3)繼續實施省屬自主招生試點高校面向農村學生單獨招生計劃,每年按照不低于試點高校本科招生規模的2%安排。(4)把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作為高校畢業生的重中之重,促進省內高校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畢業生充分就業。
27.在加強貧困地區教師隊伍建設方面有哪些措施?
答:(1)建立省級統籌鄉村教師補充機制。從2016年起,貧困地區縣以下學校招聘教師全部納入特崗教師計劃,每年招收2000人,確保新補充教師具備本科學歷的不低于80%,確保體音美和信息技術學科教師有一定比例;農村教育碩士師資培養計劃向貧困地區傾斜并逐年增加。積極協調,爭取按標準落實幼兒教師配備。
(2)全面落實農村學校教師和校(園)長交流輪崗工作,推動城鎮優秀教師向鄉村學校合理流動和對口支援。
(3)加強貧困地區教師培訓和骨干引領。到2020年,對貧困地區所有教師和校(園)長進行不少于360學時的培訓,每年培訓8萬人次。
(4)引導高等院校、教科研機構、電教裝備機構和大城市優質學校,通過結對幫扶、定向扶持等方式,加大對貧困地區農村教師的幫扶支持。
(5)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政策。推動43個集中連片特困縣全面落實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中省財政給予綜合獎補。推動省級連片特困縣和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
(未完待續)
(責任編輯 計科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