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養夢
2017年1月26日 晴
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打好“組合拳”。
今天上午,我到村里走了走,看了看:老馬圓夢種養農民合作社的羊舍里,300多只黑山羊生長健壯;農田里的玉米、南瓜、地瓜長勢都不錯,青翠中孕育著農民增收的希望……看來今年又該是個豐收年,老馬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了!
2015年8月,我剛到老馬村時,這里的荒蕪和貧窮讓我震驚。這個位于東方市大田鎮的山村,清澈的叉河從村邊蜿蜒流過,村里土地肥沃,人均土地多達18畝,然而全村共192戶682人,其中,貧困戶就有72戶319人。該村以種植水稻、甘蔗為主,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一些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大白天就在家喝酒、睡覺,導致土地撂荒。扶貧工作任務重、時間緊啊!
扶貧是一項系統工程,不能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必須因地制宜、科學規劃,打好“組合拳”。我和村“兩委”干部把精準扶貧的核心放在找準新的產業發展項目上,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的形式,實行集約化、企業化經營,推進供給側改革,確保綠色扶貧、可持續扶貧。
找準了發展的方向,老馬村就有了脫貧致富的明確目標。我們決定成立圓夢種養農民專業合作社,擬好了成立合作社的方案、章程、議程等,在村“兩委”會和村民大會上提出、討論并通過。2016年3月1日,合作社召開第一次成立大會,全村各戶農戶悉數參會,56戶農戶報名參加。但有的農戶只是隨大流,沒有足夠的思想準備,這部分人必須篩掉,才能讓合作社走穩發展的第一步。于是,我明確地告訴他們,參加合作社不一定能領到種苗,并需要拿出土地入股。如此一來,只剩下16戶農戶愿意加入。雖然人少,我們反而高興,因為留下來的都是村里最勤勞、脫貧愿望最強烈的農戶,這樣合作社就能擰成一股繩朝前走,最終會吸引越來越多真正能干成事的農戶參與。
在省委組織部的支持下,我和村“兩委”干部請來省農科院的同志免費做了土壤檢測,得知老馬村適合種植牧草、檸檬、豇豆、南瓜、玉米、地瓜等作物。經過市場調研,我們決定選擇種地瓜。省農科院也將25畝冬季瓜菜、50畝香薯、100畝玉米的種植項目落戶合作社。我們又在東方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發展黑山羊養殖產業。東方市民宗委投入195萬元為老馬村建起了3間面積共1800平方米的羊舍;東方市委組織部協調各扶貧單位投入120萬元,為全村319名貧困人口每人購買一只母羊,解決了養殖產業的先期投入問題;合作社和海南廣鑫牧業有限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由該公司提供養殖技術并負責回購。
養殖黑山羊是個技術活。為了保障效果,合作社對入社農戶進行培訓,負責養殖黑山羊并銷售,凈利潤和農戶四六分成,年底就可以分紅。合作社和貧困戶簽訂了代養協議,代養員從參加合作社的農戶中招收,實行月薪制。這樣一來,參加合作社的農戶都很積極,經常主動找技術人員學習技術。貧困戶對合作社的工作也很支持,村里的矛盾糾紛越來越少了。2017年1月底,合作社第一批92只羊出欄,收入約18萬元。
地瓜種植也取得不錯的收益。合作社與東方鄉薯現代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合作,由該公司提供農藥、化肥、技術支持并負責收購產品。去年12月,老馬村收獲的第一批5000斤地瓜參加了2016年海南省冬交會,2017年春節前夕,又在海口新城吾悅廣場參加年貨展。我們在展臺前擺了煮熟的地瓜,邀請路過的顧客試吃,大家吃了都贊不絕口,地瓜很快就被搶購一空。村民們得知火爆的銷售情況,都樂得合不攏嘴。
隨著合作社的發展,不少原來持觀望態度的農戶主動找上門要求加入。說真的,我打從心眼里高興。這說明老馬村村民們的思想發生了變化,從“要我脫貧”變成“我要脫貧”,長此以往,老馬村脫貧致富將不是夢。
(作者系省委組織部派駐東方市大田鎮老馬村第一書記曾劍鋒)
本文責編/王亦晴 郵箱/jrhnwyq@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