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江亭
打造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王江亭
在依法保障產業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權利、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時,應該突出創新創造,進一步建立健全“黨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引領、職工參與、崗位創新”的產業工人培養體系。
李克強總理在2017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恪盡職業操守,崇尚精益求精,培育眾多“中國工匠”,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
“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的工匠精神體現著國家意志和全民共識。但不容忽視的是,當前我國產業工人的整體素質、技能水平、勞動生產率水平還普遍偏低,中國制造“大而不強”、中國品牌“多而不精”,能夠代表國家實力、引領中國走向工業強國的“工匠級人才”還極為匱乏。毋庸諱言,要實現我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整體升級,必須整合更多資源和手段,打造一支與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相適應的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
工匠精神涵蓋著幾個方面,即: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的孺子牛精神;善于學習、勤于攻關的金剛鉆精神;專心專注、精益求精的魯班精神,以及百折不撓、堅韌不拔的苦行僧精神。其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在于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
“精益求精、執著專注、嚴謹踏實、一絲不茍、勇于創新、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實現民族復興的磅礴動力。當前,在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邁進的進程中,要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更多工匠級人才從車間、一線走向社會,從“企業明星”成為“社會明星”,使工匠精神同時成為引領企業前進和社會進步的風向標,為建設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奠定堅實的文化根基和有力的思想輿論支撐。
2月6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32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從黨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為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產業工人隊伍明確了“路線圖”“時間表”。當前,各地各企業正在整合資源,形成合力,以解決突出問題為著力點和主抓手,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產業工人隊伍。
近年來,一大批國有骨干企業,一方面在國家創新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代表了行業和國家的創新能力和水平,成為引導和推動行業技術進步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將職工技術創新工作作為堅持黨的群眾路線、貫徹全心全意依靠職工辦企業的方針的重要舉措,尊重職工首創精神,激發職工創造熱情,團結動員廣大職工立足崗位、創新創效,為推動公司科學發展、創新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實踐證明,國有大中型企業有責任、有實力發揮好示范帶動作用,全力推動高素質產業工人隊伍建設。
國有企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不僅要根據行業發展規劃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制定和落實本企業技術工人培養規劃,培育造就更多優秀產業工人,同時還要特別注重挖掘和培育職工隊伍中的工匠典型,通過源頭培育、文化再造、社會滋養,使崇尚技能、掌握本領、爭做“大國工匠”在職工中蔚然成風,而且獲得更多社會認可和關注。
實踐證明,在依法保障產業工人接受教育和培訓的權利、構建勞動者終身職業培訓體系時,應該突出創新創造,進一步建立健全“黨政支持、工會組織、勞模引領、職工參與、崗位創新”的產業工人培養體系。企業黨委要在政治上、思想上把好選人用人關,行政在政策、經費和硬件設施上予以支持,專業部室在技術和人才培養上予以支持,工會著力做好全程參與職工素質提升活動項目計劃的下達、技術支持和評審表彰,及時協調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為培養高素質產業工人提供充分保障。同時,要為職工技術創新工作搭建技術傳承平臺,開展技術培訓、業務交流、師帶徒等活動,在創新實踐中培養一大批“創新藍領”“草根發明家”“金牌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