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向暉
淺談新時期制造業工會的價值與作用
■武向暉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國家的經濟社會發生了深刻變化,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踐行五大發展理念,國民經濟開始新舊動能轉換,從兩位數的高速增長向中高速增長調整,這期間,國家對大力振興實體經濟也做出了重要部署。以金屬冶煉加工、機械裝備制造、汽車制造、航空航天、交通運輸等產業為代表的工業制造產業是我們國家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段時期以來,國家制造產業在保持了工業增加值9%-11%的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在產業轉型、“三去一降一補”、職工利益多元化等的發展挑戰中跋涉前行。職工是國民經濟和產業發展的主力軍,面臨新時期制造產業發展的新形勢、職工利益訴求的新特點、職工隊伍建設的新問題,制造產業系統的工會組織如何創新履行職能,如何創新發揮工會組織的特有價值,這是擺在制造產業系統廣大工會干部面前的重大課題。
做好新形勢下制造產業工會工作,需要以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為出發點,深刻認識黨和國家發展、產業發展和職工群眾對工會組織價值發揮的新期待,需要廓清產業工會工作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是黨中央對工會組織價值發揮有新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就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批示,強調堅守工會工作的主戰場,狠抓工會工作的中心任務,模范履行工會組織的政治責任,更好發揮工會組織作用,為做好產業工會工作指明了方向。2015年中央黨的群團工會會議對強化工會、共青團和婦聯從嚴履職作出了新部署,提出了群團組織“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的新要求。
二是產業發展對工會組織價值發揮有新需要。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中國制造2025深入推進、產業政策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產業經濟走勢分化的新形勢下,只有推進產業工會工作創新發展,充分發揮產業工會獨特優勢和價值,才能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提高產業工人隊伍素質、促進產業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三是推進工會改革對工會組織價值發揮有新安排。從2015年開始,為落實黨中央關于在全總開展中央群團機關改革試點工作的要求,按照增強“三性”、去除“四化”、做強基層、著力創新的整體思路,深入扎實推進全總機關改革,各地工會及時跟進、主動對接,工會改革創新工作蓬勃展開。
四是職工群眾對工會組織價值發揮有新期待。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特征更加明顯,產業經濟結構深刻調整,為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活力。同時,產業職工隊伍規模迅速壯大,內部結構更加復雜多樣,同一產業內職工的行業分布、勞動形態、生產方式、勞動標準等,由相對單一變得多樣,職工利益訴求日益多元化、維權態勢日益復雜。
制造性產業工會需要緊密聯系產業發展的實際,將“政治性、先進性和群眾性”的理念物化為具體的工作行動,在“四項實踐”中凸顯和發揮出新時期產業工會工作的“經濟價值”、“社會價值”和“人文價值”。
增強產業實力,深入開展職工群眾建功立業實踐。一是大張旗鼓開展勞動競賽活動。緊密圍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結合中國制造2025的奮斗方向,廣泛開展“踐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主題勞動和技能競賽。緊緊圍繞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一帶一路”建設和“三去一降一補”任務,產業工會和全產業各級行業工會和企業工會的重大歷史任務,就是在職工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突出實效、助推發展的勞動競賽活動。二是大張旗鼓地開展職工建工立業活動。發揮好工會的獨特群眾優勢,將經濟社會發展進步和產業發展進步與廣大職工群眾的幸福生活緊密結合起來。積極引導職工自覺融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廣泛開展技術攻關、技術革新、發明創造、合理化建議等活動,匯聚成為經濟社會和實體經濟發展、產業進步而工作建功的強大的職工力量洪流。
促進和諧穩定,深入開展產業系統職工維權幫扶實踐。一是緊密結合供給側結構改革和中央企業結構調整與重組的發展大背景,深入開展全產業系統職工隊伍狀況調研工作。二是借鑒北京市工會三級服務體系模式和山東萊鋼企業精準幫扶工作的做法,融入“互聯網+”思維,探索職工幫扶基金和社會服務資源引入等方式,構建全產業針對職工的日常精準幫扶和普惠幫扶工作新模式,實現職工群眾幫扶工作全覆蓋。三是結合部分產業去產能和改革調整,借鑒首鋼等企業的有益經驗, 做好職工分流疏解過程中的職工綜合權益保障工作,依法維權、深入維權,讓廣大疏解職工分流不下崗、生活有保障、轉崗有發展。四是針對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性產能過剩嚴重、經營困難的企業,針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影響加大的領域和企業,我們工會組織要全過程參與,切實發揮好職工代表大會和集體協商的作用,重點關注企業的職工分流安置、職工轉崗培訓、職工再就業服務,積極參與勞動糾紛調解仲裁、群體性事件處理,為保障社會的穩定做貢獻。
塑造大國工匠,深入開展產業工人素質提升和產業職工隊伍建設實踐。一是認真落實黨中央頒布的《新時期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方案》要求,立足機械、鋼鐵、冶金、建材等制造型產業行業的發展,創新開展職工網上練兵、職工技能培訓提升、職工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和實踐、職工工匠精神物化和塑造、產業工人技能等級評定等工作,提升中國產業工人的綜合技能素質,培養各行業和產業大量的大國工匠。二是在產業工人隊伍素質提升的同時,探索和建設一套針對產業工人隊伍培養使用、待遇提升、發展提升、社會尊重齊備的、行之有效的國家產業工人培養、使用、發展制度,讓我們的產業工人隊伍向大國工匠邁進,真正打造一支素質高、技能強、善創新、謀發展的產業工人隊伍。
換發內生動力,深入推進產業系統工會組織改革建設實踐。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完善組織體系,發揮好全總產業工會和基層工會的系統管理效能,團結帶領職工堅定跟黨走。二是強化工作管理,進一步推進產業系統工會改革創新工作,全面落實全國產業工會工作會議精神,增強各級工會組織的組織能力,進一步提升整個系統的工作效能。三是加快全產業工會和企業工會工作手段的創新力度,充分發揮互聯網+的工作優勢,創新工作思路、工作平臺、工作手段和工作方式,充分利用各種社會資源為工會工作所用。四是發揮好產業工會職工技協的作用,在職工經濟技術創新、高技能人才培養、企業創新基地建設等方面發揮技協的獨特優勢。五是強化調研工作,各級產業工會要針對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產業發展的熱點、難點,職工隊伍狀況和問題,群眾工作的難點和重點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工作,形成調研成果,提出工作建議,為全總提供決策參考的同時,也對問題的解決起到積極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