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允瑞 馬曉君 蘇娟
安新縣大王鎮農村服裝產業的發展困境及出路
◎翟允瑞 馬曉君 蘇娟
農村服裝產業是安新縣大王鎮的傳統產業,近些年來在整體上呈現較良好的發展勢態,在增加農民經濟收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上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大王鎮的農村服裝產業將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本文在分析安新縣大王鎮農村服裝產業現狀及困境的基礎上,進一步對大王鎮的農村服裝產業發展出路進行探究,希望以此為大王鎮農村服裝產業的良性發展提供具有價值的參考。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再批設立國家級新區——河北雄安新區。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的歷史性戰略選擇,是繼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之后又一具有全國重大意義的新區,是千年大計、國家大事 ,安新縣是雄安新區的三縣之一,且安新縣的大王鎮是雄安新區起步區的最核心地塊。安新縣大王鎮的農村服裝產業經過30多年的不斷探索,初步形成了配套設施健全、銷路暢通的農村服裝產業鏈,成為增加當地農民經濟收入的一大重點產業。但隨著雄安新區建設的不斷推進,大王鎮農村服裝產業將會陷入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為使大王鎮農村服裝產業更具有發展前景,本文對大王鎮農村服裝產業的發展困境及出路進行分析與研究。
服裝產業的歷史和基本情況。安新縣大王鎮的農村服裝產業有30多年的歷史,追溯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后期,全國最大的服裝專營涉外窗口北京雅寶路的興起,一批百萬老板闖市場,進行外貿銷售,由最初的擺地攤兒到租用商鋪柜臺向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的采購商銷售,到如今為了減少中間環節,增加利潤,各銷售商辦理俄羅斯護照,通過運輸公司直接發往俄羅斯首都莫斯科的外貿批發市場,在那里銷售給來自東歐各國以及越南、老撾的采購商們。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固定客戶的不斷增加,家庭經營的作坊式服裝生意逐漸增多,規模不斷擴大,一些條件較好的家庭作坊逐漸發展為中小型服裝企業。目前,大王鎮擁有服裝加工點400多個,其中中小型服裝企業21家,從事服裝生意人員涉及全鎮15個行政村,占全鎮總人口的2/3,服裝生意年均收入超過10萬元,服裝生意成為當地農民增加收入的主要來源。大王鎮服裝產業生產的服裝品類豐富,主要以銷售棉服、羽絨服為主,涉及中老年男士棉服、兒童滑雪褲、夾克、短褲、馬甲等。

服裝產業的生產過程。大王鎮服裝產業的生產過程,首先在服裝設計環節上,因只涉及到對外貿易的批發銷售,服裝設計只注重于對服裝產品的設計不注重于品牌的策劃。從事服裝生意的人充分挖掘外貿市場的服裝需求,從外貿市場購買樣品,結合國內市場的樣式稍加改造,在附近村鎮雇傭樣板師,制作出相應的樣板,最終確定服裝樣式。其次就服裝面輔料的供應來說,服裝的面輔料無需自己生產而是根據服裝銷售市場需求向面輔料生產商購買相應的面輔料,面料大部分從大王鎮及附近地區定制購買,少部分從南方杭州定制購買。輔料如吊牌、拉鏈、紐扣、商標、塑料包裝袋等主要從雄縣、大王鎮、白溝及附近地區購買。可見,面輔料的供應渠道暢通,獲得方式便利,花費的運輸成本小。進而投入到下一環節,對服裝進行加工。
服裝產業的加工過程。服裝加工的發展直接影響到服裝產業鏈上、下游環節的發展,與服裝面輔料環節和服裝商貿環節有非常高的產業關聯度,它是決定服裝產業鏈整體關聯性的關鍵環節。大王鎮服裝產業有著眾多完善配套的服裝加工廠,因服裝生意的經營多為家庭作坊式,未建設較大的服裝加工廠房,服裝加工采取獨特的方式:首先從事服裝生意的人只需自己拿案板、裁刀按照樣板將定制的布裁剪好,然后去大王鎮的各村、容城縣、定興縣、曲陽縣等河北省附近擁有大型加工廠的地區進行服裝加工,最后在服裝加工完成后,運回,對服裝進行檢查包裝。可見,服裝產業有著完善配套的服裝加工,不需投入較大的服裝加工設備,只需一個案板和剪刀就能實現服裝的順利生產。
服裝產業的銷售狀況。服裝商貿是服裝產業鏈中重要的終端環節,商貿的規模和水平決定著產業的績效,大王鎮的服裝銷售者則成功地把產品轉移到了顧客手中,實現了產品的價值。大王鎮的服裝產業擁有廣闊的銷售市場、固定的銷售客戶,近些年來主要進行外貿銷售,銷往地為俄羅斯、烏克蘭等東歐國家,較少數量的產品為內銷,銷往北京雅寶路、新疆等地。大王鎮服裝產業的銷量基本穩定,銷售能力較強。
隨著雄安新區的建設,可以預見服裝產業的發展態勢并不樂觀,將會受到一些困擾,具體表現如下:
產品附加值低,產業發展空間有限。從產業發展階段和代表性企業業績及盈利水平來看,安新縣大王鎮的服裝產業偏向于制造生產,產品的附加值較低。服裝設計和品牌策劃是服裝產品價值增值的重要源泉。從大王鎮服裝產業的服裝設計來看,產品的研發設計和創新能力不足、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僅依靠當地非專業人才對市場上已有的服裝樣式稍加進行改造,設計能力較差。且服裝品牌的策劃意識淡薄,未培育出自主品牌。雄安新區將會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引領區、高端高新產業的集聚區,顯然未來大王鎮服裝產業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
經營機制落后,產業發展受到阻礙。大王鎮服裝產業經營仍停留在粗放階段,具體表現在:一是經營形式傳統,以家庭作坊經營為主體,分布不集中,分散于大王鎮的各個村鎮,產業極易被打破。二是經營機制落后,缺乏科學的經營理念。現代企業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對于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產品結構優化升級等重大問題的調控能力欠缺。從而使其抵御外界市場可變因素的風險能力降低, 尤其受到當前政策性因素的影響較大。目前,雄安新區出臺了為青壯年勞動力提供就業技能培訓的政策,幫助他們解決未來的就業問題。這就使得大部分勞動力去參加技能培訓,導致用工荒,加大了雇工成本。以及國家正在對三縣“散亂污”工業企業進行整治,關閉雄縣多家制造包裝袋的污染企業,導致服裝產業的輔料成本增加。同時,國家對雄安新區的拆遷安置政策遲遲未出臺,使得經營者不敢承接大單生意,客戶的信譽正逐漸的減弱。由此導致服裝生產要素成本增加,大王鎮服裝在市場上競爭力正逐漸下降,甚至服裝產業將難以維系下去。
輔鏈環節發展不足,產業可持續經營能力差。輔鏈環節是促進服裝產業鏈增值、幫助服裝產業鏈價值實現的環節。它包括紡織服裝機械、服裝信息化、服裝物流、服裝展會、服裝媒體、服裝教育、服裝咨詢、服裝表演、服裝配件等9個環節,是服裝產業鏈中的支撐和服務部門,是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雖然大王鎮的服裝產業主鏈各個環節的關聯度極高,但其輔鏈各環節的發展較差,沒有充分的對產品進行技術交流、信息的傳播、產品的展示以及專業技術人才的教育等,難以順應雄安新區發展的新趨勢,實現服裝產業的可持續經營與發展。
在上述分析過程中,了解到當前還潛在一些因素使大王鎮服裝產業發展受到困擾。為了使其更具發展前景,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建議:
進行產業轉移,建服裝特色小鎮。雖然新區總體規劃未出臺,但據官方透露,雄安新區未來的主導產業將圍繞電子科技、高端制造、互聯網+、現代服務業等高新技術產業建設。盡管新區規劃中為服裝等傳統產業預留了工業園區,但原有的以上下游產業集聚和低廉的人工勞動成本的產業優勢將不復存在,顯然傳統制造產業已經不符合新區的發展要求了。在政府引導、行業協會協調下,大王鎮的服裝產業應主動進行整體轉移、抱團轉移,根據當地人們的意愿選擇合適的轉移地點,并在轉移過程中進行產業的優化升級,建設一個智能化、無污染的特色服裝小鎮。
發揮金融市場作用,壯大服裝產業。實現服裝產業的轉型升級,建設特色服裝小鎮是服裝產業發展的必然需求,這就要求服裝產業發揮金融市場的作用,走資本化運營的道路,借助資本力量推動產業發展。一是發揮普惠金融對服裝企業的支持作用。二是完善服裝企業內部的投融資機制,鼓勵資產優質的公司自身上市或借殼上市,如不具備上市條件,可進行債券、參股、控股、重組等方式進行運營。三是明確資本運營方向,促進傳統服裝產業與新興產業相融合,利用融資資金積極與電子商務企業、物流公司進行合作,創新服裝經營銷售模式,壯大服裝產業。
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增加附加值。大王鎮服裝產業要實現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的提高,首先服裝產業經營者要樹立自主創新意識、服裝品牌意識,并自主學習專業技能。其次,政府積極組織服裝專業戶的技能培訓工作,使服裝產業技能得到整體性的提升。最后,充分利用當前雄安新區建立的各種利好政策,大王鎮服裝產業與高等院校培育的服裝專業人才進行積極合作,高校人才利用大學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提高服裝的技術水平、研發自主品牌,實現一種產學結合、校企聯合經驗積累的模式,使得兩方都得到進步。
深化輔鏈環節的發展,加強與主鏈環節的關聯性。在未來的服裝產業發展中,服裝產業的輔鏈環節將會在市場競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要注重對輔鏈各個環節的發展,例如服裝企業信息化這一環節,要重視企業信息化投入與建設,利用當今網絡化,智能化進行服裝產品的營銷,進行市場的調研信息收集,實現對暢銷產品的智能預測、滯銷產品的智能預警和決策。同時,注重產業鏈的關聯度,加強輔鏈環節與主鏈環節之間以產品和勞務為依托的聯系,利用輔鏈推動產品的增值升級,提高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