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卡娃
化學題目中隱藏條件的辨識
◎張卡娃
解決化學問題,審題很關鍵,在審題過程中往往會因為忽視隱含條件而導致答非所問,所以加強隱含條件的辨識尤為重要,本文結合一些典型化學問題,分析了其中的隱含條件,僅供參考。
從隱含條件來說,它往往作為解決問題的關鍵信息存在,如果辨識不出來往往會出現答非所問的情況,所以解決帶有隱含條件的化學問題,關鍵還是要學會辨識隱含條件??v觀歷年來的高考化學題目,命題者往往有以下幾種方式來設置隱藏條件。
有一類題目,題干中看似給出了很多已知條件,實質上確是一個陷阱,一旦不注意往往陷入復雜的計算當中,或是直接找不到解題的突破口。
例如: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當中含硫a%,則含鐵()
A、2a% B、3a%
C、1-2a% D、1-3a%
解析:該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就在于S和O的比例(1:4,存在形式SO4),這一比例在題目中是一個固定的恒量,也是一個限制條件,找到它問題就迎刃而解。進一步從物理量層面考量,可知S原子質量為32,O原子質量為16,可知S和O的質量為1:2,進一步計算可得到Fe為1-3a%。
例如,處于密閉狀態下的鋁和高錳酸鉀混合物,經過充分加熱,發現發生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試求鋁和高錳酸鉀恰當質量比。
解析:通過審題,提取關鍵信息可知,加熱高錳酸鉀會讓發生分解,生成氧,而氧又可以和鋁發生反應生成氧化鋁。問題要求尋找鋁和高錳酸鉀的質量比(恰當),要保證反應前后固體質量不變,關鍵要使生成的氧氣與消耗掉的氧氣等質量。這是比較典型的將恒量隱含在生成物與反應物的質量關系中。只要能夠將隱含的條件挖掘出來,該題目就會迎刃而解。

根據上述方程式,可知生成的氧氣與消耗的氧氣等質量,則鋁和高錳酸鉀的恰當質量比為9:79。
一些化學反應當中,既有顯性的反應過程,也有隱藏的反應過程。命題者往往或利用這種情況,設置隱含條件,改變題目條件。
例如,一定溫度下,容積為V的密閉容器中,充入amol NO2,發生以下反應:2NO2(g)?N2O4(g)。達成平衡以后,再次充入amol NO2,比較原平衡和后續平衡,正確的選項是()
A、減小平均相對分子質量
B、壓強比原來增加2倍
C、提高了NO2轉化率
D、顏色變淺
解析:根據題目要求可知反應為可逆反應,基于此再現可逆反應的相關性質,當反應平衡,容器內各物質的量的百分含量不變,反應速率相同且不為零,各物質濃度不隨時間變化。如果是氣體那么混合氣體的總壓強或總物質的量或平均密度不隨時間變化,平均質量不變,再次充入amol NO2,就相當于在原平衡狀態下加壓然后達到新的平衡狀態,此時可判斷向右平衡,然后采用排除法逐一排除可得答案為C。
一些考查實驗的題目中,往往會對一些客觀存在的實驗事實進行隱藏,一旦出現這種狀況,題目往往會變得比較復雜。
例如,實驗室條件下,用氫還原CuO(mg),當出現大部分紅色固體時,停止加熱,量得固體質量n g,此時氫用量為w g,問生成水的質量()

解析:題目考查氧化還原反應,題干中隱含著很多迷惑性的信息,乍一看題目給出的條件,好像比較簡單,實質上卻是陷阱。比如給定的氫氣消耗量。如果這樣去分析題目,就可能出現兩個答案。這樣就忽視了一個給定的限制條件——實驗室條件下。要考慮到實驗室條件下的實驗事實——氫氣的消耗量是要計算排除的空氣、冷卻的Cu和CuO三個部分,也就是說給定的w g氫,并不是實際用去的量,它就是一個陷阱。找準這一點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以氫還原CuO生成水和Cu,減少的固體的質量相當于水氧元素質量,所以答案為B。
所謂可變性的隱含條件,就是一些題目具有開放性,使得題目可變性大,會出現多個解。這種題目,就需要分類討論,充分考慮可能隱含的可變條件。
例如:10mL容積的試管中充滿氧氣和二氧化氮的混合氣體,試管倒立于水槽中,充分反應后,試管尚余1mLqiti ,試求,原混合氣體的體積。
解析:該題目的可變性比較強,剩余的氣體可能是氧氣也可能是二氧化氮。題干沒有明確給定剩余哪種氣體,那么就需要分別尋找可能的隱含條件,即如果氧氣過量,那么氧氣就會剩余,此時體積為1mL。這種情況下分別計算可得出氧氣體積為2.8mL,二氧化氮為7.2mL;如果二氧化氮過量,剩余的氣體就是二氧化氮,體積同樣是1mL,此時計算可得出氧氣體積為1.4mL,二氧化氮為8.6mL。
例如,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物質的量相等,在常溫下的定容密閉容器中反應,待恢復常溫后,分析容器內壓強是原壓強的多少()

解析:在慣性思維下,容易單純的考慮過量,按題目要求,本題需要先羅列方程式,分析反應物的物質的量,找出標準,尋找可能發生的變化。方程式為:SO2+2H2S→3S+2H2O,二氧化硫和硫化氫的比例為1:2,壓強可視為0,假定兩氣體物質的量為2mol,待反應后二氧化硫剩余1mol,是原來的,可知壓強為阿伏伽德羅定律)。此時就可能選擇B,實質上就忽視了物質的溶解性,答案應該為C。
化學題目當中,隱含條件往往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在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必須認真審題,準確辨識出其中的隱含條件,才能準確解題,筆者分享了一些比較典型的題目,可作為參考。
(作者單位:湖南省長沙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