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宏然 郭淑雅 陳藝環
延續護理在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術后恢復的應用效果觀察
侯宏然 郭淑雅 陳藝環
目的 研究延續護理在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術后恢復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84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2例。研究組采取延續護理,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效果。結果 經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術后3、6個月有效率分別為95.24%、90.48%,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95%、64.2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經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95%,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續護理在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術后恢復中具有重要意義, 有利于患者病情有效改善, 降低復發率, 維持良好醫患關系, 具有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延續護理;術后恢復;賁門失弛緩癥;效果觀察
賁門失弛緩癥主要是由食管神經肌肉運動功能異常引起, 使患者下端食管括約肌呈現失弛緩狀態, 食物無法順利通過, 并滯留在食管內, 逐漸造成患者食管張力降低以及蠕動功能減弱等, 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1]。臨床上常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效果較好。隨著醫療技術不斷進步, 微創手術被廣泛應用于臨床, 具有縮短住院時間等特點[2]。因此出院后如何延續護理在微創術后恢復中具有重要意義, 本院對此展開研究, 選擇本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探討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采取延續護理的應用價值,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收治的84例賁門失弛緩癥患者, 按照隨機數字法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 各42例。研究組中, 男20例、女22例, 年齡27~45歲,平均年齡(34.2±3.6)歲;對照組中, 男 23例、女19例, 年齡28~46歲, 平均年齡(35.6±3.8)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研究組:采取延續護理, 建立護理小組, 并為患者建立微信群, 由主治醫生負責解答患者以及家屬疑問;護理人員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 每日在群里進行健康宣教, 主動告知疾病相關知識、手術治療方法、術后不良反應以及注意事項等。組織群內患者以及家屬互相討論, 最后由主治醫生進行解答以及用藥指導等。護理人員每日可將討論內容統計整理后在群里分享。定時開展心理講座, 隨時了解患者內心真實想法, 并互相交流, 釋放壓力。護士長應關注群里所有患者動態, 若有患者3 d內未在群里進行發言, 可及時采取聯系, 了解具體情況。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 向患者以及家屬進行出院指導, 詳細告知術后注意事項。定期進行電話隨訪了解患者病情恢復情況。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3]所有患者進行隨訪觀察護理效果, 即記錄治療后3、6個月患者療效,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有效率;在治療后6個月發放滿意度調查問卷, 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并進行比較, 結果分為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 滿意度=(滿意+比較滿意)/總例數×100%。根據療效判定標準:有效:患者相關癥狀明顯消失或者發作次數降低, 各項生命體征穩定;復發:患者相關癥狀無改變,經檢查顯示復發。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比較 經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術后3、6個月有效率分別為95.24%、90.48%,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95%、64.2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 經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護理滿意度高達95.24%,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9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術后療效比較[n(%)]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程度比較[n, n(%)]
賁門失弛緩癥屬于食管動力障礙性疾病, 主要臨床癥狀表現為咽下困難、胸骨后疼痛、食物反流、體重降低以及貧血等, 隨著病情發展可能出現肺部感染、氣急以及發紺等,嚴重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降低其生存質量。臨床上采取手術方式進行治療, 取得過一定應用價值, 但出院后護理方式可能直接影響患者病情恢復[4-6]。因此如何選擇療效確切護理方式成為醫療界相關人士研究重點。
隨著護理事業不斷發展, 常規護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臨床需求。有專家認為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采取延續護理效果較好, 出院后仍給予連續性指導, 保證病情穩定, 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可達到90%以上, 降低醫療糾紛發生率[7,8]。結合本文研究結果看出,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為95.24%, 與專家提出數據相符合, 高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的80.95%(P<0.05), 說明延續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滿意度, 維持良好醫患關系[9]。隨著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科技不斷進步,微信已成為人們互相交流以及獲得信息主要平臺。將其運用至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護理中, 可有效維持醫護人員以及患者聯系, 即使出院后仍可以全面掌握患者病情狀況。建立患者疾病檔案, 在群內分享疾病相關知識, 提高患者以及家屬認知能力。并安排主治醫生解答其疑問, 并采取針對性指導, 協助患者嚴格遵守出院醫囑。定期組織患者在群里相互交流, 釋放壓力, 使護理人員了解其內心真實想法, 采取心理疏導, 緩解不良情緒。全面掌握患者疾病變化情況, 與其保持密切聯系, 囑咐其定期復診, 可有效避免術后不良反應, 有利于病情恢復。從上述結果可以看出, 經護理后, 研究組患者術后3、6個月有效率分別為95.24%、90.48%, 均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95%、64.29%,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說明延續護理對患者術后恢復影響較大, 避免復發[10-12]。
綜上所述, 延續護理在賁門失弛緩癥出院患者術后恢復中具有重要作用, 有利于促進患者病情快速穩定, 提高其生存質量, 維持良好醫患關系, 具有推廣及應用的價值。
[1] 高翠萍.延續護理在賁門失遲緩癥出院病人術后恢復中的應用.護理研究, 2016, 30(24):3048-3049.
[2]江麗萍, 張爍 , 呂賓, 等.賁門失馳緩癥患者行經口內鏡下食道環形肌切開術的圍手術期護理.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 2014,38(8):1031-1033.
[3]王秀濤, 鄭琳靜, 時海爽, 等 .POEM 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病人的護理.全科護理, 2015, 13(24):2401-2402.
[4] 陶桂, 施瑞華.經口內鏡下賁門括約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護理.江蘇醫藥, 2014, 40(10):1239-1240.
[5] 白瑞莉, 閻玲.出院后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擴張型心肌病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慢性病學雜志, 2016(10):1162-1164.
[6]郝慧, 謝夢珠, 梁敏, 等.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擴張型心肌病出院患者病情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6, 4(26):101-102.
[7] 高恒, 高帆.經口內鏡下環形肌切開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護理.中國傷殘醫學, 2015, 23(22):151-152.
[8]余文琴, 張允, 徐馥, 等.內鏡直視下大直徑球囊擴張術治療賁門失弛緩癥的護理.全科護理, 2014, 12(34):3224-3226.
[9] 陳偉飛.延續護理對腦卒中患者出院后獨立生活能力和出院護理滿意度的影響.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5):154-156.
[10] 林名云, 徐友芳, 陳少容, 等.草酸鈣結石患者術后延續護理預防復發的效果.廣東醫學, 2015(14):2274-2277.
[11] 王菊.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延續性護理干預對疾病復發影響的研究.吉林大學, 2014.
[12] 蒼艷, 馮志芳.延續性護理對高寒地區預防支氣管哮喘復發的效果分析.醫藥衛生(引文版), 2015(4):49.
Effect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achalasia
HOU Hong-ran, GUO Shu-ya, CHEN Yi-huan.Xiamen First People’s Hospital, Xiamen 361001,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continuous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covery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achalasia.Methods 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achalasia as study subjects were divided 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research group
continuous nursing, and the cont 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rsing.Nursing effect between two groups was compared.Results After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 y higher effective rate in postoperative 3 and 6 months respectively as 95.24% and 90.48% than 80.95% and 64.29%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After nursing, the research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95.24% than 80.95%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 Continuous nursing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rehabilitation of discharged patients with achalasia.It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condition,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and maintain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It has the value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Continuous nursing; Postoperative recovery; Achalasia; Effect observa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78
361001 福建省廈門市第一醫院消化內科
2017-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