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嘉莉 鄭珊珊
健康管理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并發癥的影響分析
譚嘉莉 鄭珊珊
目的 探究分析健康管理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90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采用簡單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 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 干預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開展健康管理, 對比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干預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中出現呼吸道感染1例, 泌尿系統感染1例, 消化道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壓瘡3例, 呼吸道感染3例, 泌尿系統感染2例, 消化道感染2例,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健康管理可以提升老年缺血性腦卒中的生活質量, 減少其并發癥發生幾率, 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健康管理;生活質量;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并發癥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5年7~12月收治的90例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 采用簡單隨機分組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干預組, 各45例。對照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3∶22;平均年齡(68.84±5.31)歲。干預組患者中男女比例為25∶20;平均年齡(68.71±5.4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為患者開展常規護理, 即患者出院前, 護理人員針對其身體狀況并遵照醫囑為其開展出院指導, 告知患者來院復查的時間, 叮囑其定期來院檢查。干預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的同時開展健康管理, 由科室內具備豐富經驗的醫生與護士組建健康管理小組進行, 干預觀察期為1年, 具體健康管理內容如下。
1.2.1 針對康復訓練向患者與家屬開展指導, 向患者或家屬發放康復調查量表, 掌握其身體康復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將個性化的訓練計劃制定好, 定期為腦卒中患者組織小組活動, 鼓勵患者對小組活動積極的參與, 若患者未參加活動,醫護人員則單獨對其開展輔導與訓練[2]。
1.2.2 將疾病復發的防控措施告知患者, 對患者的合理膳食進行指導, 對患者每日鹽攝入量加強關注, 告知患者每天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 g以下;將日常飲食中的飽和脂肪酸攝入量減少, 增加果蔬的攝入。若患者有高血壓存在且體質量指數>24 kg/m2, 醫護人員應當加強對其體重的控制。
1.2.3 結合患者的機體功能以及身體狀況, 為其制定運動計劃并協助患者執行。根據患者的血壓、心率等指標確定活動的強度與時間, 在患者活動的過程中應當加強管理, 避免患者發生意外損傷?;颊叩倪\動量應當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同時應當叮囑患者堅持開展活動, 以保證運動的效果。
1.2.4 醫護人員應當將健康管理的內容規范, 每個月對患者的心電圖、血糖及血壓等進行一次測量;每個月至少開展1次康復訓練, 每次訓練時長≥1 h, 具體訓練內容包括坐起、臥位翻身、平衡、站位等, 訓練的主要目的在于將患者的肢體動作改善, 對患者的生活自理需求給予滿足。
1.2.5 每個月至少為患者開展1次健康宣教, 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患者飲食的注意事項、日常安全防護以及心理健康。將患者身體康復的情況詳細的記錄, 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疑問;結合患者的心理狀況給予其心理疏導與支持, 將患者康復的信心提升, 使得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康復訓練。
1.2.6 在社區中將腦卒中患者俱樂部建立, 每個月至少組織患者開展1次聯誼活動, 有利于通過增進患者之間的交流,提升疾病治療的信心, 進一步加強患者的配合程度, 更有利于健康管理。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并統計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 并對其并發癥發生情況進行詳細記錄與分析。本次研究中, 患者的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評估量表進行評定,量表主要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 滿分均為100分, 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干預組患者的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x-±s, 分)
2.2 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干預組患者中出現呼吸道感染1例, 泌尿系統感染1例, 消化道感染1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6.67%;對照組患者中出現壓瘡3例, 呼吸道感染3例, 泌尿系統感染2例, 消化道感染2例, 并發癥發生率為22.22%。干預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近年來, 腦卒中的發生率伴隨著生活節奏與飲食習慣的改變明顯提升, 患者患病后均有不同程度的偏癱與失語癥狀存在[3]。給予患者恰當的康復治療可以對患者功能障礙的恢復進行促進, 但是影響疾病臨床療效的因素較多, 且老年患者機體功能康復的難度較大[4]。此外, 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需要進行長達1~2年的康復鍛煉, 患者在鍛煉期間發生跌倒的風險較高, 且患者極易受心理情緒的影響出現放棄鍛煉與治療的情況, 對其康復有嚴重不良影響存在。為此在給予患者臨床治療及康復鍛煉的過程中為其實施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5]。
健康管理即為醫護人員將醫療機構、保健機構以及保險組織等資源有機的結合, 為患者開展具有系統性、連續性及個性化的保健服務, 使得患者可以在最為合理消費支出的情況下獲得有效且全面的服務, 同時有利于將健康風險及患者的醫療費用降低[6-8]。
本次研究中, 干預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與并發癥發生率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該研究結果表明, 在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實施健康管理, 可以將患者康復期間的并發癥減少, 促進其機體功能的恢復, 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總之, 健康管理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與并發癥均具有積極影響, 且臨床應用價值較高, 值得廣泛推廣使用。
[1] 陳曉莉.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危險因素分析.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 2016, 14(19):2308-2310.
[2] 付春麗, 王俊海.青年和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病因及臨床特征的對比分析.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6, 16(1):105-107.
[3]張瑩, 方巖, 王遂山, 等 .影響中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遠期生活質量的多因素分析.中華老年醫學雜志, 2017, 36(1):32-36.
[4] 岳春華.早期康復護理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偏癱肢體的影響.江蘇醫藥, 2015, 41(3):369-370.
[5]李靜, 孫培芳, 夏洪剛, 等 .河北省腦卒中老年人健康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中國公共衛生, 2015, 31(2):140-143.
[6]鞠青, 郭存蘭, 鞏憲霞.社區健康管理對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中國基層醫藥, 2014, 21(3):456-458.
[7] 原天香, 周志紅.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 2011, 31(16):3136-3137.
[8] 馬雯霞.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其影響因素.中國老年學, 2012, 32(3):567-568.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84
528000 佛山市第一人民醫院健康管理中心
腦卒中是目前臨床中具有極高發生率、致殘率及復發率的疾病,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身體健康有嚴重威脅存在[1]。本次研究為分析健康管理用于老年缺血性腦卒中對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 特抽選部分患者進行比較分析,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