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梅
護理臨床路徑在陰道產鉗助產的應用效果觀察
趙梅
目的 觀察護理臨床路徑在陰道產鉗助產的應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48例行陰道產鉗助產產婦, 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74例。觀察組于分娩前后采用護理臨床路徑管理, 對照組采用常規醫護模式管理,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產婦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59%,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6, P<0.05)。結論 陰道產鉗助產護理臨床路徑管理的實施, 不僅可以顯著降低產婦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同時可以明顯提高護理滿意度, 有效改善母體預后, 是控制醫療質量和醫療成本的最佳服務模式。
臨床路徑;護理;陰道產鉗助產;效果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9月~2016年9月148例行陰道產鉗助產的產婦作為研究對象, 參照《產科診療常規》[2]有關實施陰道產鉗助產指征作為產婦納入標準。具體指征:①第二產程延長, 初產婦宮口開全已達2 h, 經產婦1 h, 無明顯頭盆不稱, 胎頭低位。雙頂徑平面已達坐骨棘平面以下;②胎頭位置不正, 如持續性枕橫位及枕后位時手法回轉有困難者, 或臀位徒手分娩后出頭困難者;③產婦全身情況不宜在分娩時施用腹壓者;④胎頭吸引術失敗者, 再檢查可行低位產鉗者進行助產。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 各74例。觀察組產婦平均年齡(26.77±3.54)歲, 平均孕周(38.34±1.84)周, 平均產次(2.0±0.3)次;對照組產婦平均年齡(28.23±2.65)歲, 平均孕周(38.27±1.68)周, 平均產次(2.0±0.3)次, 均為單胎。兩組產婦年齡、孕周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產婦采用常規醫護模式管理, 即按常規醫囑進行治療、護理和健康教育。
1.2.2 觀察組 產婦于分娩前后采用護理臨床路徑管理。由產科醫、護及助產人員共同制訂護理臨床路徑。①術前做好產婦入院評估, 詢問孕期情況、病史及體格檢查, 責任醫師根據上述情況對分娩方式進行評估。指導產婦完成術前必需的檢查項目, 如血、尿常規、凝血四項、血型及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梅毒螺旋體脫氧核糖核酸(TP-DNA)等感染性疾病篩查。并根據產婦病情可選擇肝腎功能、電解質、心電圖、超聲等檢查項目。必要時檢查臍動脈S/D值, 并行胎心監護。②產前做好產婦的心理護理, 消除其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 同時完成術前準備。③手術當天向產婦及家屬介紹術前注意事項并簽署分娩及手術知情同意書。④術后根據產婦的病情,按照國衛辦醫發《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15 年版)》選擇使用抗菌藥物。⑤住院恢復期(≤5 d)密切觀察產婦情況, 給予心理護理與生活護理, 指導及幫助產婦早開奶、早吸吮, 同時給予包括飲食、術后活動等方面的健康教育。⑥出院應按陰道產鉗助產臨床路徑標準執行。
1.3 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住院時間、住院費用、護理滿意度及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其中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潴留、產后出血及會陰切口愈合不良。自擬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表, 根據產婦對陰道產鉗助產前后實施不同醫護模式管理方式的認可程度, 分為滿意、基本滿意和不滿意。護理滿意度=(滿意+基本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產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產婦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觀察組護理滿意40例、基本滿意30例、不滿意4例, 護理滿意度為94.59%;對照組護理滿意30例、基本滿意28例、不滿意16例,護理滿意度為78.38%,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8.325,P<0.05)。
2.2 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6, P<0.05)。見表2。

表1 兩組產婦住院時間、住院費用比較( x-±s)

表2 兩組產婦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臨床路徑管理是符合循證醫學(evdence-based medicne)的臨床實踐模式, 以臨床醫療服務的技術路線及實現醫療服務預期目標的途徑和基本準則[3-5]。由院內各專業醫護人員針對某一病種或某種手術方法, 制定一個被認可的診療模式,以工作流程表格的形式, 從入院到出院為患者提供有時間性和有效性的醫療照顧, 使患者依照此模式接受檢查、治療、護理等醫療服務, 并依據醫療結果分析評估患者。這種以個案病種、病例為對象, 臨床多專業人員共同遵循的循證實踐理論, 是控制醫療成本, 提高醫療質量的最佳服務模式[6-8]。
護理臨床路徑是在臨床路徑醫療指導下延伸的一種治療護理模式, 產科護理人員依據病種不同, 按照對應的臨床路徑表對產婦從入院到出院進行治療護理, 嚴格遵循產科臨床路徑標準與住院流程, 進行針對性護理工作, 以獲得臨床醫療照顧所要達到的預期目標[9,10]。
本文結果顯示, 觀察組產婦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均少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4.59%, 高于對照組的78.38%,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666, P<0.05)。與國內文獻報道一致[5,6], 表明通過陰道產鉗助產臨床路徑的實施, 不僅顯著減少了產婦的住院時間和住院費用, 同時明顯提高了護理滿意度, 有效改善了產婦預后, 是控制醫療質量和醫療成本的最佳服務模式。
[1]李明子.臨床路徑的基本概念及其應用.中華護理雜志, 2010,45(1):59-61.
[2]北京協和醫院.產科診療常規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2:118-121.
[3]譚燕, 黃泳華, 梁雪梅.臨床路徑在陰道分娩和剖宮產中的應用.廣東醫學院學報, 2010, 28(5):542-543.
[4]江會, 馬麗莉, 李玉鶯, 等.臨床路徑護理文本的設計與應用.中華護理雜志, 2011, 46(9):891-892
[5]王秀清.護理臨床路徑用于陰道產鉗助產120例效果觀察.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 2017, 4(6):68-69.
[6]陳佳, 羅欣, 楊曉暢, 等.護理臨床路徑用于陰道產鉗助產76例效果觀察.中國醫藥導報, 2014, 11(16):133-135.
[7] 李燕.陰道助產護理中助產掌的應用效果評價.當代醫學,2016, 22(14):91-92.
[8]李華, 凌艷姣, 黃慧.自然臨產陰道分娩臨床路徑效果觀察.現代實用醫學, 2015, 27(1):132-133.
[9] 謝玉珍.支氣管哮喘患者護理中臨床路徑的應用及效果觀察.中國醫學工程, 2016(8):110-111.
[10] 陳英蘭.臨床路徑護理模式在小兒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中外醫學研究, 2017, 15(15):89-90.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21.098
012000 烏蘭察布市中心醫院產科
臨床路徑(Clinical pathway, CP)是臨床醫師護士及支持臨床醫療服務的各專業技術人員共同合作進行質量控制所做的最合適、有順序性和時限要求的醫療照顧計劃。其目的在于確保醫療質量, 縮短療程, 減少醫療資源消耗, 使患者獲得最佳醫療照顧[1]。護理臨床路徑是按照臨床路徑表標準化治療流程, 根據某種診斷、疾病或手術而制定的一種治療護理模式。2014年本院產科開始對部分陰道產鉗助產的產婦施行臨床路徑管理, 取得了較為滿意的效果, 現報告如下。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