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醫院,大家首先看到的是一片白色的世界。但是當你走進位于德國北部的沙利森醫院,看到的卻是花花綠綠的景象:門診大樓以藍、綠、黃等色彩搭配,走廊里有綠色植物、藝術壁畫等點綴。在住院部,醫院不同的科室采用了不同的色彩:消化科和心理科病房以黃色為主;外科是藍色和綠色背景;手術康復科以棕色為主;孕婦房內的座椅、窗簾等則以紫色調為主,甚至病房里用于供氧的管道也貼上了淡紫色的貼紙。兒童病區更是色彩斑斕,這里大量采用了大地、海洋、森林等自然色彩格調,并畫有卡通人物和各種動物的圖案。在醫院前面,是一片綠油油的草坪,無論從哪個病房往外看,都能看到綠色的草地和樹林。醫院的急診室采用了淺藍色調,而手術室墻壁采用了綠色色調。醫院還有一條美麗的主走廊,上面是天窗,走廊的一頭有一個落地玻璃窗。當太陽透過彩色的玻璃窗照射下來時,人們會覺得“身上暖融融,眼前亮堂堂”。
解讀 魯灣
早在上個世紀60年代,德國就開始研究色彩與治療的關系。德國衛生部還專門設立了一個“醫院健康色彩部”,這個部門每兩年要對全國醫院進行一次考察,同時還讓患者給醫院的環境色彩打分。不合格的必須對醫院顏色進行修改。為此,德國各大醫院都成立了相應的色彩管理辦公室,給醫院挑選適合的顏色、圖案等。
德國醫院對色彩的管理和人們對于醫療模式和醫院管理的新期待相契合。西方最早出現的醫院管理和醫療模式經過幾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一種定勢,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也為人們的要求的實現提供了可能。比如這幾年迅速發展的“精準醫療”,就可以說是對于傳統醫療模式和醫院管理的一種革命性的沖擊。
雖然各國的“精準醫療”的概念不盡相同,但是,它徹底改變了傳統醫療方案普適化的特點,強調針對不同患者提出不同的治療方案,以個性化的醫療模式取代普適化的醫療模式。我國對于“精準醫療”的研究才剛剛起步,2015年召開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才提出了“精準醫療”的概念,認為“精準醫療”是集合現代科技手段與傳統醫學方法,科學認知人體機能和疾病本質,以最有效最安全最經濟的醫療服務獲取個體和社會健康效益最大化的新型醫療模式。
總之,現在醫院在管理和醫療模式上面臨著一場大變革。這場大變革的具體形態可能千差萬別,但都是向著更人性化、個性化、整體化的方向發展的。中醫關于整體化的理念對于這場變革將有極大的助益。德國對于醫院色彩的管理只是把心理學原理引進醫療過程。隨著“精準醫療”普及,各個學科的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