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建軍
一天,在南方工作二十幾年的朋友回來了,中午吃飯時,他非要吃“土豆磨磨”。他說,現在凈吃精米精粉的,營養不良了,我現在注重養生了,多吃些粗糧對身體有好處。于是,我領他來到了餃子館,問有“土豆磨磨”沒有。服務員回答很干脆,誰吃那玩意啊!
后來,我們終于在一家農家樂燉菜館找到了“土豆磨磨”。一會兒功夫,熱氣騰騰的“土豆磨磨”端來了。老朋友剛吃一口,就連說是當年的味道,好吃。
“土豆磨磨”,是我們北方人的叫法,也有叫菜簍子的。“土豆磨磨”和包子在形狀上大體相同,但內容上不同。它是用土豆磨成末,去水分,成土豆泥后,包成磨磨菜簍子。記得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末期,那時北方人生活很拮據,根本不懂得什么叫養生,吃都吃不飽,哪顧得養生?那時細糧都按人口定量供應,而且不夠吃。各家都是吃粗糧,時間長了誰也不愿意吃粗糧了。于是,家家就粗糧細作,把土豆磨成末,做成干糧吃,當時在北方,幾乎家家都吃過這種“土豆磨磨”。
其實,做“土豆磨磨”也很麻煩的,先是要做一個磨子,磨子是用薄鐵皮做的,在鐵皮背面用鐵釘鑿成密密麻麻的小眼,成鐵銼狀,然后在四框釘上木框,土豆磨子就成了。這時,要挑選麻子土豆,這樣的土豆面,淀粉多,磨成土豆泥有勁頭。挑選完土豆,削皮洗凈,然后把磨子坐在盆上,拿土豆在磨子的正面上來回的磨,一會兒,土豆末開始順著磨子上的小眼往下淌了。待磨滿一盆時,用紗布包上土豆末擠壓,把末子里多余的水分攥出去,土豆末子面團就成了,用它包圓圓的“土豆磨磨”菜簍子或者蒸餃。那時的餡兒都是大白菜或大頭菜,沒有別的菜,更沒有肉。還有的人家包酸菜摻粉條頭餡的,也挺好吃。“土豆磨磨”或磨磨餃子是不能用水煮的,要蒸,大概二十分鐘就能蒸熟。土豆磨磨是要趁熱吃的,要不涼了就回生了,回生了就變得又黑又硬,吃起來很不好吃。
那時的確粗糧吃的很多,幾乎吃不上細糧,雖然身體沒那么肥胖,也沒什么大病,像“三高”之類的病幾乎沒有。現在日子好了,“土豆磨磨”變成粉面精肉包子了,就連餃子都成了家常便飯了,想啥時吃就可以啥時吃,海鮮餡的、瘦肉餡的,樣樣齊全,應有盡有。懶得動彈、不愿麻煩的,還可以要外賣,只要打個電話,一會兒就送上門。吃的好了,身體胖了,各種怪病開始出現了,于是,為了養生,過去粗糙的“土豆磨磨”等粗糧又回到了人們的餐桌。
“土豆磨磨”的主角是土豆,其實,土豆對人的健康極有益處,它與玉米、高粱、蕎麥、燕麥等一樣,含膳食纖維極為豐富,富有營養。土豆的各種礦物質是蘋果的幾十倍,在法國,土豆被稱作“地下蘋果”。土豆在歐美享有“第二面包”的稱號,這是因為它是所有糧食作物中維生素含量最全的。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B2、B6和泛酸等B群維生素及大量的優質纖維素,還含有微量元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和優質淀粉等營養元素,這些成分在人的機體抗老防病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前蘇聯、保加利亞、厄瓜多爾等國,長壽老人極多,而這些國家的人吃的最多的主食就是土豆。當然,盡管土豆等粗糧是人類健康不可缺少的美食,但也要葷素搭配,不能一味地吃粗糧,那樣就會導致人體蛋白質缺失,造成營養不良,甚至貧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