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駿
不久前,英國多家報紙公布了一個令世人為之震驚的消息,英國各醫院2/3的手術是不必要的!不僅英國,美國和中國也一樣,不是2/3而是90%以上的手術純屬多余。且不論上述數據是否確鑿,僅以腰椎間盤突出癥(腰突癥)而言,的確很多手術是不必要的。
有文獻報告,80%~90%的腰突癥經非手術治療可獲治愈之效。長期臨床實踐證實,我國各地大量腰突癥患者采用中藥內外兼治療法,幾乎都避免了手術的過度治療。但是,仍有很多的患者采取了手術的過度治療。究其原因,是對腰突癥確切病因認識并不充分,或缺乏有效的替代手術的治療方法,甚至是“效益”趨使,使過度治療泛濫成災,增添了手術的創傷、風險、昂貴的負擔,還浪費了國家有限的醫療資源。
手術曾大力提倡
自1934年首次提出椎間盤突出可導致腰腿痛的觀點后,人們一直認為突出椎間盤的機械性壓迫,是導致腰腿痛的先決條件和唯一原因,故無不大力提倡手術。
而對腰突癥手術切除椎間盤進行大量文獻回顧性分析發現,術后竟有高達21.5%~40%的患者癥狀不能緩解,仍有程度不同的腰腿痛等癥狀,甚至15%不幸發生手術失敗綜合征。 其遠期療效與非手術治療和本病的自然病程相比并無明顯優勢。尤其對處于脊柱生長發育期的青少年,手術破壞了脊柱正常的生理解剖結構,不僅影響了脊柱生長發育,手術效果也不盡人意。對青少年腰椎間盤切除術進行療效觀察發現,術后一年早期令人鼓舞的療效便不復存在;在長達45年的隨訪期內,72例中竟有20例(28%)因腰腿痛復發需再手術1次以上;52例不需再手術的患者中,有48例(92%)遺留腰腿痛或劇烈活動時有輕度疼痛。我國在經濟發達的廣東地區,手術切除椎間盤已“普及”到鄉鎮醫院都敢做的地步,其手術滿意度或許更遭,顯然手術治療腰突癥不是理想選擇。
手術效果難盡人意
手術切除椎間盤,治療效果為何不佳?原因如下:
1.多節段椎間盤突出占腰突癥的10%~20%,若術前病椎間盤定位不準確,術中錯切或漏切而導致手術失敗,甚至全部切除又未做腰椎融合術,導致術后腰椎不穩繼發腰痛的發生率高達73%;
2.約61.6%的腰突癥伴有不同程度的側隱窩狹窄、椎間小關節増生和黃韌帶肥厚等,病理改變錯綜復雜,手術雖摘除了突出的髓核,卻未能解除側隱窩、椎間孔和黃韌帶肥厚等組織對神經根的卡圧。尤其近年采用經皮椎間盤切除術式,難以解除側隱窩狹窄,使術后癥狀殘留甚至手術失敗;
3.患椎間盤切除后,使脊柱生理重力失調,不僅可誘發鄰近節段的椎間盤突出,還可導致關節突増生、椎體上下緣及側隱窩骨贅形成和黃韌帶代償性増生等,均可壓迫神經根而導致術后復發;
4.對中央型腰突癥和側隱窩狹窄者,多需做半椎板或全椎板切除減壓。而椎板切除后所形成的組織缺損,不是解剖結構的再生,而是由纖維瘢痕組織増生修復的,故纖維瘢痕組織是椎板切除后的必然產物,從而導致切除部位的硬膜囊及神經根周圍的纖維化。大量増生的纖維瘢痕組織,使硬膜囊及神經根與骶棘肌等周圍組織廣泛粘連,牽拉、壓迫刺激神經根而導致術后復發。再次手術雖能松解粘連、切除瘢痕,但術后3~6個月粘連和瘢痕會再度形成,最終絕大多數患者的癥狀并無明顯改善甚至加重;
5.由于突出椎間盤的長期卡壓和炎癥刺激,使神經根充血、水腫、粘連、變性和萎縮,造成下肢或足趾麻木等癥狀不能消除。這種內環境的紊亂,僅靠手術減壓和結構重塑是無法消除的;
6.無論手術技術多么高明,也無法摘除全部髓核組織,總有部分殘留。若術后患者保養不當等,殘留的髓核組織會脫入椎管內,導致殘留髓核的復發率為8%;
7.盲目追新求洋。微創手術及椎弓根鏍釘、椎間融合器、人工椎間盤假體等新技術都已進入臨床,但任何新技術都是把雙刃劍,如不嚴格掌握適應癥就會出問題。如微創手術僅適用于單一節段的單純性椎間盤突出,而對病理改變錯綜復雜的腰突癥,施以微創手術失敗者已屢見不鮮。又如人工椎間盤置換術,多用于椎間盤切除后腰椎不穩繼發腰痛的病例。
8.其他。如術后滲血,血腫機化和纖維化與神經根黏連、血腫繼發椎管內感染、硬膜破裂腦脊液逸漏造成蛛網膜下腔感染、術中損傷神經根以及扱其嚴重的椎間隙感染所致的椎間盤炎等,均可導致術后癥狀殘留、手術失敗。
壓迫只是腰突癥的病因基礎
目前多認為,突出椎間盤的機械性壓迫只是腰突癥發病的病理基礎,并非是腰突癥的主要原因,而其誘發的炎性反應和髓核液溢出,導致的無菌性或免疫性炎癥,才是腰突癥的確切病因。
現已證實:
(1)腰突癥患者椎間盤髓核中,PLA2(磷脂酶A2)活性顯著高于自身血液中和健康人椎間盤髓核中PLA2活性水平;
(2)腰突癥患者的腰腿痛程度與其髓核中PLA2活性明顯相關;
(3)腰突癥患者直腿抬高試驗陽性者,髓核中PLA2活性水平顯著増高。顯然,炎癥反應導致了神經根性疼痛的發生和臨床一系列神經根刺激癥狀。
這種炎性病因說,不僅解釋了機械性壓迫學說無法解釋的現象,闡眀了腰突癥的確切病因,更為保守治療腰突癥奠定了重要的理論依據。
腰突癥有自限性或自愈性
腰突癥在某種程度上屬于自限性或自愈性疾病。臨床上有相當部分的患者經臥床休息,消除了體重應力,使椎間隙松弛,不僅緩解或減輕了對神經和血管的卡壓,血流暢通了,清除了聚集在神經根內致痛性代謝廢物,還可使-些突出較小的椎間盤回縮或移位,解除了對神經根的卡壓、刺激,其癥狀、體征可獲明顯緩解或自愈。另外部分突出于纖維環外的髓核,在與纖維環內組織完全脫離的情況下,營養中斷而脫水、萎縮或因突出組織周圍新生血管長入,使巨噬細胞浸潤,不僅能對突出椎間盤組織產生直接的呑噬作用,還能分泌-系列活性物質,進一步促使突出的組織降解、吸收,緩解或消除對神經根的壓迫、刺激,從而消除或緩解癥狀。因此,藥物治療可借助這種自愈或自限傾向,促其治愈。
祖國醫學助患者遠離過度治療
近年不少學者借助祖國醫藥的獨到優勢,采用中藥治療多可避免手術的過度治療。如有大夫用増效烏頭湯治療腰突癥105例,治愈率為83.81%,愈顯率為98.1%;另有大夫用磁藥貼外治1488例腰突癥患者,經治20~40天治愈1120例,治愈率為78.6%,且療程越長治愈率越高。對拒絕手術的重癥腰突癥患者,筆者采用中藥內外兼治療法。內服活血化淤湯,藥用人參、大棗、香附、細辛、杜仲、制川烏、川芎、木瓜、雞血藤、北沙參、黃茋等為基本方,臨證加減;并在患椎及相關穴位外敷經高科技低溫萃取的磁藥貼。內外兼治使藥效殊途同歸,藥力疊加,療效較單純內治和外治顯著為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