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濤+高健
摘要:玉米根茬采收機的設計優劣,直接關系到設備制造完成后的合理性、實用性。為此,在設計前首先要確立科學的方法。本文在分析玉米根茬的采收模式、結合常規采收過程的功能參數、完成設計理論的優化基礎上,提出了玉米根茬采收機設計涉及到的六個設計技術要務準備,對展開設計活動具有良好的理論支持。
關鍵詞:玉米根茬采收機;設計準備;技術要務
中圖分類號:S2255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7.11.007
按照科學系統理論的指導,為保證其實務指導價值,玉米根茬采收機的設計必須要做好相關的設計準備。我們用通俗的語言作如下六個方面的解讀。
1 基礎調研,數據留存
深入玉米田做土壤地貌基礎調研。其主要任務是:(1)對玉米根茬的行間距和株距進行測量,掌握好基本數據。(2)分別對幾個不同土質的地塊作土質密度、形態結構和水分含量的分析。(3)按不同地貌有選擇地篩選幾處各具特點的田塊,對玉米根須與土壤接合特性,按含量密度情況進行分析。這樣就可以綜合不同土壤特點選擇中間指標留存數據,為研制刀鏟提供數據支持。
2反復對比,權衡調整
根據掌握的基礎物理數據,初步確定玉米根茬采收機系統的基本組成及功能框架思路。同時深入以下實驗活動。其主要任務包括:(1)對玉米根須扎根土壤的深度進一步實驗推測,目的是確立鏟挖刀具的長度和角度,將幾次實驗的數據匯總留作參考。(2)初步確立玉米根茬的采挖模式。目前多采用的是壓力、重力、振蕩相結合的采挖脫土模式。實踐證明,這種機械結構為有效的結構方式,可以遵循采用。(3)對采挖插入方式(角度、跨度)、破碎土塊三個層面問題進行分析,其中重點要考慮力學原理,同時兼顧支出成本。原則是鏟挖省力,且入土拉出的阻力小,據此反復論證計算,找出最佳的設計方式。在以往的設計制造中,突出問題是,采收鏟挖的效率不高,土內留殘須(土質硬,鏟深不夠)或鏟挖深度過深,脫土效果差。因此,多做幾組實驗對比,再確立系統結構,更嚴謹可靠。
3規范平臺,獲得流程
將調研和現場試驗檢測數據導入玉米根茬采收機平臺。專業設計制造單位都具有較完整地實體模型平臺,用以生成基礎的設計流程和圖紙,主要特點是設計基礎扎實全面,要倡導規范設計初衷,就必須搭建這一實驗平臺。沒有條件的可以找專業單位合作,保證實驗的科學性。
4動作機理,優化驗證
結合設計框架中的關鍵部件的功能假定,對機械采挖的動作機理進行必要的研究。主要任務是:(1)根據設計前對鏟挖切入角度、深度、力度的數據進一步優化,確定鏟刀的大小、形態、重量、寬度、厚薄和安裝角度,使刀鏟的刃口、質量、鏟挖方式達到最佳設計。(2)進一步優化脫土的應用模式。玉米根茬脫土并非一個步驟完成,鏟挖整塊出土和碾壓碎土是必不可少的步驟。因此,必須對脫土過程機械運用方式做反復優化驗證。
5全面分析,整改優化
(1)脫土系統的方式優化結束后,要進一步確定動力機械傳遞機構的轉速,初步確定鏈輪安裝位置、鏈條長度、碾土壓輥的間隙(根據土質情況確定)。(2)反復試驗脫土率和脫土時間差效果。最終通過對幾組脫土根茬重量檢測驗證來判斷脫土優化方案,整合運用選擇結論。(3)用攝像設備記錄設備試驗中的脫土畫面,仔細揣摩分析對比,從中找到不斷優化的整改點,重點是分析幾組對比數據的差異。(4)根據差異性調整的設計參數,脫土率理應在90%以上,單個玉米根茬整個脫土過程在4~5 s左右完成,為相對理想的狀態。
6補強功能,強化效果
依然圍繞深入脫土做研究。目前,設計上除了鏟挖后土塊少量自然脫落和碾壓碎土脫落,另設計了抖動脫土功能,可以進一步增強脫土效果。主要原理是通過升運系統改善傳動頻率來實現抖動脫土。但值得說明的是,并非抖動越強烈越好,金屬機械部件相互鏈接運動是受疲勞程度影響的。抖動過于劇烈很容易造成部件變形、彎曲或斷裂。專家們運用設計理論與實踐模態結合的方法,對系統結構力學特點的研究成果表明,在不同抖動頻段,機械所承受的振動程度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對抖動力量相對集中的點,如鏟挖刀頭連接點等,設計上要盡可能增加固定力,延長作業壽命。
總之,在設計理念上,要強調“科學性、創新性”的六字原則。其中,科學性原則永遠是設計的基礎。要講求“調研先行,數據說話”的設計作風,還要善于結合實際驗證結果,不斷改進實驗方法和設計思路;要勇于創新,在設計上敢于向專家成型的研究理論提出質疑,大膽嘗試新的設計模式,完善結構和功能性設計,這是玉米采收機設計的靈魂。
隨著時代發展與科學進步,玉米根茬采收機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都會有新的突破。因此,設計人員要廣泛關注設計出的新成果,善于在啟發和探索中贏得更合理的設計思路,推陳出新,更好地為農業生產服務。
參考文獻:
\[1\]陳學森,馬旭,吳濤,等.玉米根茬挖掘機根土分離裝置設計\[J\].廣東農業科學,2011.
\[2\]邵東偉.玉米根茬收獲機的仿真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學,2011.
\[3\]權龍哲.玉米根茬收獲模式及采收機理\[D\].長春:吉林大學,2012.
(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