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柏睿
摘 要:文章從宏觀環境和微觀環境變化兩個方面分析了新常態下西安市中小物流企業創新環境變換,其中宏觀環境主要從政治、經濟、社會、技術四方面進行了分析,并從市場需求、競爭環境以及資源環境三方面的變化來分析微觀環境的變化。
關鍵詞:市場需求;需求結構;社會物流總費用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This article from the two aspects of macro and micro environment analysis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innovation environment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logistics enterprises under the new norm of Xi'an city, in the macro environment, mainly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technology are analyzed, and the change of market demand, competition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three aspects to analyze the change of micro the environment.
Key words: market demand; demand structure; social logistics total cost
促進中小物流企業發展是改善物流效益、實現企業“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然而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結構矛盾比較突出,面臨經濟下行壓力、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小物流企業的發展之路始終困難重重,研究中小物流企業創新環境,推動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已成為當務之急。
1 宏觀環境變化
1.1 政治環境
2016年,國家發改委下發《關于開展現代物流創新發展城市試點工作的通知》,西安等20個城市入選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通知》要求,20個試點城市要利用3年左右的時間,努力完成“探索和營造有利于現代物流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適應現代物流發展的制度法規,建立健全促進現代物流發展的政策體系,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和物流效率的提升”等試點工作目標,最大限度釋放市場主體活力,打造城市物流發展的良好生態環境。
2016年9月,國務院辦公廳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以下簡稱《方案》),部署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社會物流效率工作,大力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提出到2018年,社會物流總費用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較2015年降低1個百分點以上,工業企業和批發零售企業物流費用率明顯降低。
2017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為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著力營造物流業良好發展環境,提升物流業發展水平,促進實體經濟健康發展,從七個方面提出意見[1]。
西安市委、西安市人民政府在第一時間結合西安經濟發展實際,積極履行國家有關物流企業創新發展的相關舉措。政府扶持物流企業發展的方式也在不斷調整,陜西省發改委積極研究制定政策,從土地、財稅等方面,加大對物流企業發展的支持力度,協調解決企業運營中存在的具體問題。省發改委開展了全省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編制工作,提出了到2020年的發展思路、總體目標、重點物流領域、主要任務等,并謀劃一批支撐和服務經濟社會及其他重點產業發展的重大物流項目。陜西省商務廳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內貿流通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精神,把發展綠色物流作為全省物流業發展的方向,大力推進全省城市共同配送和商貿物流標準化,鼓勵物流企業發展第三方物流配送和快速消費品配送,支持物流企業實行物流配送流程和托盤循環使用,扶持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
然而,許多中小物流企業經營困難、稅負重和融資難等問題突出,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中小物流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內部管理不健全等問題,制約著企業的持續發展。
1.2 經濟環境
統計數據顯示,近五年來,我國物流成本總體呈下降趨勢,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10年的17.8%下降到了2015年的16%,2016年又進一步下降到14.9%(見圖1)。不過,物流成本雖然一直在下降,但我國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不僅比美、日、德等發達國家高出一倍左右,且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以及印度、巴西等其他金磚國家。對比之下,就我國的物流業而言,為降低企業物流成本、提高社會物流效率工作,唯有大力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
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使陜西成為向西開放的前沿、“一帶一路”的中心區域和重要節點,西安市物流樞紐地位重要性將更加凸顯。國家進一步加大對絲綢之路沿線港口、陸海通道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的支持力度,也將推動西安市國際物流發展進入新階段。
西安被確定為全國物流節點城市、全國綜合交通樞紐和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寶雞、榆林、咸陽被確定為全國物流園區二級布局城市。西安咸陽機場航空一類口岸、西安國際港務區鐵路一類口岸及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先后獲批。
西安國際港務區構建了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公路港、西安綜合保稅區三大平臺,開展了跨境貿易電子商務試點,獲得國際國內港口代碼,內陸港模式探索已走在全國前列。
“一帶一路”倡議、國家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陜西自貿區核心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在西安疊加推進,讓地處中國幾何中心,正處于“黃金發展期”的西安正吸引越來越多的大型物流企業來西安投資布局。endprint
京東把整個無人機總部和研發中心放在了西安;圓通在西安投資了航空公司和科技公司;中通建起了西北電商物流產業園;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稱要打造“一城二港三中心”;而海航物流更是大手筆,物流總部直接搬來西安,正式在陜成立海航現代物流集團,首批劃轉近40家公司,總資產超過1 800億元;浙江長龍航空正準備建立西北總部基地……物流業巨頭正紛紛加速搶灘西安物流市場。陜西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與西部機場集團、海航現代物流集團等合作伙伴共同發布《打造“中國孟菲斯”宣言》,提出將結合“一帶一路”建設共同打造“中國孟菲斯”。隨之,陜西將如何“擴優補短”實現這一目標也成了社會各界人士關注的焦點問題。
初步測算,2016年,西安物流業實現增加值為635億元,是2010年的2.65倍,較2015年增長13.4%;物流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為16.6%,對GDP的貢獻率提高到10.1%。
截至2017年,西安全市共有各類物流企業16 375家,其中外資企業308家、占比1.9%;內資企業16 067家、占比98.1%;注冊資金1 000萬元以上的3 077家,全社會貨運車輛15萬余輛,貨運站場16家。
1.3 社會環境
物流業資產重組和資源整合加快,傳統運輸業、倉儲業加速向現代物流業轉型,制造業物流、商貿物流、電子商務物流和國際物流等領域專業化、社會化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物流企業達到20家,國家A級物流企業57家,其中5A級4家。新加坡普洛斯、嘉里大通等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布局陜西,招商局物流、中鐵物資等央企在西安市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
制造業、商貿服務業加快剝離物流業務環節,促進物流企業進入產業供應鏈一體化運作。目前西安市80%以上的制造企業、95%以上的商業超市與第三方物流企業合作,對企業生產過程進行流程再造,在倉儲、運輸和配送等多個環節實行物流業務剝離、合作和服務外包。不僅企業效益明顯提高,而且降低社會物流成本。比亞迪、陜煤化集團等制造、商貿流通企業,實行產業主輔分離、供應鏈一體化管理后,企業物流成本顯著下降。咸陽空港新城物流園、西安鐵路物流集散中心、西安港、西安市貝斯特物流園、陜西紅太陽物流倉儲市場等企業為電商提供供應鏈管理一體化服務,實現零公里配送模式。
1.4 技術環境
信息技術和供應鏈管理不斷發展并在物流業得到廣泛應用,將為生產流通企業提供低成本、高效率、多樣化、精益化的物流服務,推動制造業專注核心業務和商貿業優化內部分工。城鄉居民消費能力的不斷增強和消費方式的逐步轉變,將為全社會物流服務能力和效率持續提升注入新動力。
隨著物流業信息化和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物流企業在業務中應用先進信息技術成為趨勢。陜西省規模以上的物流企業已經不同程度地將物品信息條形碼、無線射頻識別(RFID)、電子數據交換技術(EDI)等技術應用到物流業務的全過程。倉庫管理系統(WMS)、運輸管理系統(TMS),聯合管理庫存(JMI)、協同式供應鏈庫存管理(CPFR)等物流信息管理技術,正在被物流園區和企業所逐步應用,先進的物流管理和信息技術,促進了全省物流業的轉型升級。2014年,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完成初步設計評審,建成后的交通物流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將提升陜西省物流業整體運營水平。國內電商和快遞企業,在陜西省建立的網絡化分撥中心、海外倉,促進了全省物流基礎設施網絡化發展。2014年,陜西省政府出臺《進一步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召開全省電子商務發展促進大會、首屆農村電子商務大會和陜西省電子商務大會,引導全省物流業應用互聯網技術和創新服務模式,打破產業界限,實現物流業與制造、商貿、金融等相關產業大融合,建立了省市縣電子物流商務示范園區。
2 微觀環境變化
2.1 市場需求
2.1.1 需求規模
從表1的2007~2016西安市三項經濟指標統計表可以看出,西安市國內生產總值、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以及貨物進出口總額等穩步增長(見圖2),在2016年,顯示國內生產總值6 257.2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 730.7億元,貨物進出口總額27 527百萬美元,經濟發展形成了龐大的物流需求。
2.1.2 需求結構
目前陜西省物流業的主要需求對象是制造、商貿等產業。榆林市以石油、煤炭及煤化產品等資源為基礎,加快推動產品的儲存、配送、運輸等供應鏈管理;西安市、咸陽市以專業批發市場為依托,建立了產品加工、存儲、配送的供應鏈系統;漢中市、渭南市、寶雞市進行工農商貿企業資源整合,引導物流企業進入工業、農業、商貿服務業,并與金融機構合作,形成專業化、一體化的產業供應鏈。在這些地區,由物流企業進入生產企業管理庫存的有88家、由金融機構參與產業供應鏈業務的有17家、由物流企業進入生產企業進行分銷配送的有56家。物流業與制造、商貿等產業聯動發展,形成產業供應鏈的模式正在全省得到廣泛推廣運用。
而西安市周邊的農業現代化對大宗農產品物流和鮮活農產品冷鏈物流的需求不斷增長。新型工業化要求加快建立規模化、現代化的制造業物流服務體系。居民消費升級以及新型城鎮化步伐加快,迫切需要建立更加完善、便捷、高效、安全的消費品物流配送體系。電子商務、網絡消費等新型業態將推動快遞物流需求繼續高速增長。
2.2 競爭環境
全球物流市場聯系更加密切的趨勢不可逆轉,而陜西省國際物流仍處于培育期。我國物流市場處于生長期的中期階段,區域物流一體化趨勢越發明顯,區域之間爭奪物流市場竟爭日益加劇。西安市物流市場城鄉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清晰,電商、網購等新業態發展對傳統商業帶來巨大沖擊。
目前,陜西物流業進入快速轉型升級的發展階段,已形成中央企業、地方企業、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共同參與競爭的市場格局,服務模式和業態創新成為整個發展總趨勢。通過最近調查統計,截至目前,西安市共有各類物流企業16 375家,其中外資企業308家、占比1.9%;內資企業16 067家、占比98.1%;注冊資金1 000萬元以上的3 077家;全社會貨運車輛15萬余輛,貨運站場16家。主營業務收入超億元的物流企業達到20家,國家A級物流企業57家,其中5A級4家。新加坡普洛斯、嘉里大通等國際知名物流企業布局陜西,招商局物流、中鐵物資等央企在陜組建了第三方物流公司。初步形成了所有制多元化、服務網絡化和管理現代化的企業發展格局。endprint
陜西商儲物流市場、招商局物流西安分公司、陜西黃馬甲物流配送公司、西安愛菊集團生產基地、華潤萬家、利安集團等一批機械化、標準化作業水平較高的企業,成為參與市場競爭的主力。新進入市場的海航現代物流、京東物流等也將給原有的市場格局帶來巨大沖擊。
2.3 資源環境
目前,陜西省形成了以西安等7個物流節點城市為中心的物流網絡體系。以西安市為中心的連通南北、直貫東西的全省物流網絡,與榆林、寶雞、渭南、商洛、漢中、安康6個物流節點城市,構成省內人流、物流、信息流、資金流的現代服務業體系。
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上重要的國際物流樞紐平臺的西安內陸港建設,營運中的西安鐵路集裝箱中心站、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新筑鐵路貨運站,以及正在建設的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西安國際陸港電商產業園、西安港現代鐵路綜合物流園區、西安公路物流港、西安大宗生產資料交易市場、跨境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西安臨潼現代物流園等,推動全省物流業聚集發展,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物流節點。
目前西安海關擁有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并實現內部互聯互通,為促進全省現代物流園區聚集發展發揮作用。依托高速公路“一日交通圈”、“兩縱五橫四樞紐”鐵路骨架網和“一主四輔”航空運輸格局,圍繞產業聚集、消費取向和貨物流量,先后開通了面向韓國的貨運航線和面向中亞的“長安號”貨運班列,西安鐵路樞紐形成了2億噸/年貨運能力,全省貨運總量從2009年的8.6億噸提高到2014年的15.7億噸,年均增長12.8%。建成各類物流園區32個和一批物流配送中心,營業庫房面積達到350萬平方米左右。
另外,西安市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進展,物流企業在倉儲、運輸、財務、客戶、行政辦公管理等方面應用互聯網信息技術的普及率進一步提高。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開始應用,裝卸搬運、分揀包裝、加工配送等物流專用裝備和智能標簽、跟蹤追溯等技術迅速推廣,物流信息平臺建設快速推進。
目前西安市物流企業機械化、標準化設備的普及率大幅提高,為啟動城市共同配送和商貿物流標準化行動計劃奠定了基礎。
同時,西安市的物流行業教育和培訓工作成效顯著,從業人員學歷和技能大幅提高。目前陜西有8所本科院校、14所職業學校開設物流管理和相關專業,在校生近1萬名,報考物流專業的生源呈現增加的態勢。各院校積極推進高校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另外,在企業高管積極參加各類再教育學習培訓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聘請各類院校和企業管理咨詢公司,對企業員工進行職業和崗位技能培訓,并使之常態化。
3 結 論
在國家倡導“一帶一路”戰略背景的支持下,西安作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的重要城市,現代物流業發展緩慢、物流成本偏高,已成為發展開放型經濟的薄弱環節。加快發展現代物流業,推動物流業轉型升級和創新發展,對西安市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加快產業結構升級,提升物流企業服務效益,優化資源配置,推動區域經濟協調發展,提升經濟競爭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國務院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推進物流降本增效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EB/OL]. (2017-08-17)[2017-08-25].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8/17/c_1121498582.htm.
[2] 陜西省商務廳. 陜西省物流業發展狀況調查[EB/OL]. (2015-07-27)[2017-08-25]. http://www.sxdofcom.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29031431&chid=100407.
[3] 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省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5-2020年)[EB/OL]. (2017-05-18)[2017
-08-25]. http://www.sndrc.gov.cn/newstyle/pub_newsshow.asp?id=1021712&chid=10010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