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希杰
很多人認為人到老年,腰背痛,腿腳痛是因為“缺鈣”而造成的,甚至認為這種疼痛不用治療,挺一挺就能熬過去。鈣是構成骨骼的主要成分,但骨質疏松并不單純是因為缺鈣,而是由于多種因素導致骨質流失速度超過骨質形成速度所致。因此,單靠補鈣來治療骨質疏松癥是遠遠不夠的,補鈣必須與抗骨質疏松藥物(包括抑制骨吸收的藥和促進骨形成的藥)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治療骨質疏松癥。
骨質疏松癥是指骨骼脆弱、極易發生骨折的一類疾病,常常因為跌倒或輕微的碰撞甚至咳嗽而發生骨折,因而叫做“脆性骨折”,發生“脆性骨折”的患者出現再次骨折的風險很高。
老年患者骨折后的疼痛、活動受限可加重原來的心血管疾病、高血壓等,長期臥床還可誘發肺炎、血栓、褥瘡、尿路結石等多種并發癥,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積極治療骨質疏松很有必要。
如何治療呢?3個環節是必不可少的。
選用抗骨質疏松藥物
骨質疏松一旦診斷確立,且排除其他導致骨質疏松的病因后,常常會啟動三方面的治療方案:生活方式的干預(預防跌倒、適度的運動、富鈣飲食及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等)、基礎治療(根據病情需要使用鈣劑和維生素D)及抗骨質疏松藥物(抗骨吸收藥物或者促進骨形成藥物,如阿侖膦酸鈉、降鈣素等),其中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是核心。
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一般情況下口服抗骨吸收藥物可能需要進行5年左右,靜脈用抗骨吸收藥物可能需要進行3年左右,但不同病情要求不一樣,有些患者需要更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如果不按醫生的囑咐堅持治療就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
抗骨質疏松藥物對大部分患者是安全和有效的,因為個體的差異,小部分患者可能出現不良反應,主要包括:
(1)初期口服抗骨吸收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后出現胃腸道不適及肌肉骨骼酸痛等,患者服藥以前需要補足鈣和維生素D3,同時嚴格按照說明書的指示服藥。這些癥狀通常較輕,1~2月多數會改善;如果反應嚴重,及時停藥看醫生。
(2)靜脈用抗骨吸收藥物如唑來膦酸注射液,初次使用可能會出現流感樣癥狀,一般2~3天會改善;如果反應嚴重,及時看醫生。
(3)肌肉注射降鈣素類藥物可能會出現臉紅、潮熱、嘔心等,癥狀通常較輕;如果反應嚴重,及時停藥看醫生。
但是,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出現以下情況時應停止服用:
(1)出現較重的不良反應;
(2)準備進行牙床骨手術如種植牙、拔牙等,手術前后抗骨吸收藥物各停用3個月;
(3)身體情況或者其他疾病發生顯著變化,及時咨詢醫生是否停藥;
(4)其他特殊情況咨詢醫生后確定。
科學補鈣
充足鈣質是獲得骨量峰值和維持骨骼健康的前提,攝入充足的鈣和維生素D對于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十分重要。不過,補鈣也是門學問,需要科學補鈣。
補鈣有適應癥
很多人認為治療骨質疏松就等同于補鈣,這種看法是偏面的,長期采取單一補鈣會耽誤治療。補鈣必須要結合抗骨質疏松的藥物,如促進骨吸收的二膦酸類藥物或者增加骨形成的甲狀旁腺激素類藥物,才能發揮治療骨質疏松的作用。
不是所有的骨質疏松都可以隨意補鈣。骨質疏松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大類,繼發性骨質疏松是因為其他疾病導致骨流失,必須要找出原發病對因治療才有效;有些繼發性骨質疏松可能伴有高鈣血癥,如甲狀旁腺腫瘤導致的骨質疏松,如果盲目補鈣不僅無效,反而會加重高鈣血癥,危及生命。所以在補鈣前需要找專業醫生評估,補鈣過程中需要定期隨訪和監測。
膳食補鈣——最安全的方式
膳食的鈣要經過身體的轉換和平衡,是最為安全和應該推薦的方式。飲食中的鈣質主要來自牛奶、酸奶等奶制品,其次是豆腐及豆類制品、硬殼果類、魚類。花菜類蔬菜,如花菜、芥蘭、白菜、西蘭花等含鈣質較一般蔬菜高,也是鈣的較好來源。提倡通過均衡多樣的膳食避免鈣缺乏。
適當食用高維生素D的食物,如深海魚、肝臟和蛋黃;戶外陽光下運動可促進維生素D合成,有助于鈣質吸收。骨頭湯里主要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質,鈣質含量微乎其微,更缺少可以促進鈣質吸收的維生素D,實際上并不能補鈣。
只有當飲食攝入不能滿足推薦劑量時,才使用鈣補充劑,過量補鈣有可能導致高鈣血癥,增加腎結石風險,所以補鈣過程中需要定期隨訪和監測。
鈣補充劑——選用有技巧
鈣補充劑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幾種:
(1)無機鈣包括碳酸鈣、氧化鈣、磷酸氫鈣、氯化鈣、氫氧化鈣等,以碳酸鈣為代表,因為含鈣量較高,適用于大部分人,但因為溶解度低,有一定的胃腸道刺激,消耗一定胃酸,可以導致胃脹、噯氣,誘發或加重便秘,故便秘和胃酸少的患者可選擇碳酸鈣以外的鈣劑;
(2)有機鈣包括葡萄糖酸鈣、乳酸鈣、檸檬酸鈣、枸櫞酸鈣等,以檸檬酸鈣和枸櫞酸鈣為代表,優點是胃腸道刺激少但含鈣量較低;
(3)檸檬酸鈣可增加腸道鋁的吸收和腦組織鋁的蓄積,服鋁劑者禁用;
(4)葡萄糖酸鈣分解會產生葡萄糖,升高血糖,不適用糖尿病患者;
(5)枸櫞酸鈣對鈣有較強的絡合作用,在增加枸櫞酸濃度時,可結合置換草酸鈣、游離鈣離子和磷酸鈣鹽等,從而形成易溶于水的絡合物,抑制草酸鈣超飽和狀態析出結晶而形成結石。
那么怎么服用鈣補充劑吸收最好?
(1)常用的碳酸鈣在酸性環境下吸收更好,碳酸鈣與食物一起服用時,由于食物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增多,可使鈣的吸收效率提高。有機鈣無需胃酸活化,不必與食物同服;
(2)服用鈣劑,一次大劑量頓服,不如分次服用的吸收率好,推薦早晚各服用1次;
(3)含草酸多的蔬菜(菠菜、莧菜)減少鈣的吸收,盡量避免與鈣劑同用。
定期隨訪復查
任何藥物在治療疾病的同時可能都存在副作用,復查隨訪可以讓醫生及時調整方案,讓藥物發揮最大治療效果的同時避免藥物的副作用。骨質疏松的治療同樣如此。
(1)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第一個月后應該復查,主要看藥物有無副作用,是否該換藥;
(2)如果藥物可以耐受,從服藥的第一天計算,每3個月應該復查血鈣磷及骨代謝指標BALP和CTX,一方面從血液指標判斷藥物的治療效果,另一方面定期檢測血鈣磷避免補鈣過度;
(3)每6個月左右復查維生素D3和甲狀旁腺激素,判斷維生素D3水平是否達標以保證骨質疏松藥物發揮最大治療效果;
(4)從服藥的第一天計算,每一年應該綜合評估1次,包括骨密度及血液指標,評估藥物的治療效果及可能存在的副作用,根據情況決定繼續前方案還是更新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