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加建+陳鑄洪+郭嚇忠+許偉東+林秀煙+林桂芳+林美和
摘 要:該文從品種選擇、適時定植、植后管理、葉片和果實采收等方面介紹了砂仁葉果兩用高效節本栽培技術,以期為砂仁的綜合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砂仁;葉果兩用;栽培技術
中圖分類號 S56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21-0102-02
砂仁,為姜科豆蔻屬植物陽春砂的干燥成熟果實和去殼的種子團[1],是我國著名的四大“南藥”之一,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理氣安胎等功效,是香砂六君丸、香砂養胃丸等中成藥的主藥[2]。砂仁系熱帶植物,喜高溫,耐蔭濕多霧,生于林蔭[1,3],是較好的林下作物品種,適宜年均溫22~38℃,蔭蔽度50%~70%,相對濕度大于80%,土壤要求表層疏松肥沃,保水力強,便于排灌[1]。砂仁葉互生,闊披針形,長30~60cm,寬5~10cm,革質[1],具香氣,萬綿潔[4]以陽春砂的新鮮葉片經水蒸氣蒸餾得到的揮發油不但具有砂仁香氣,還有行氣消脹、健胃止嘔的功效。福建省莆田市新華云果蔬專業合作社從省內外引進多種砂仁進行試種,并開展了砂仁葉果兩用高效節本栽培技術研究,現將該技術介紹如下,以期為砂仁在本地的發展及林下經濟的發展提供借鑒。
1 品種選擇
砂仁類藥材種類較多,生產上主要包括姜科Zingiberaceae豆蔻屬Amomum植物21種,山姜屬Alpinia植物16種。藥典規定砂仁的正品植物為陽春砂Amomum villosum Lour.,綠殼砂A.villosum Lourvarxanthioides TLWu et Senjen和海南砂A.longiligulare TLWu 3種,其余砂仁種類則為砂仁代用品或混淆(偽)品,但仍有一定的醫療價值[5]。陽春砂原產于廣東省陽春市,20世紀60年代,云南、廣西、福建、海南等省區相繼引種栽培;綠殼砂為云南地道產品,但后來被大量砍伐,野生綠殼砂已較少;海南省是海南砂的道地產區。陽春砂質量優于綠殼砂和海南砂,各產區陽春砂品質差異不大。建議引種時以廣東陽春市的陽春砂為主[5]。
2 適時定植
選擇蔭蔽度50%~70%的蔭蔽地定植,中等肥力土壤,每hm2施200kg商品有機肥3000kg、復合肥60kg,耕翻30cm左右,開溝做畦,畦寬約80cm,溝寬約30cm。選擇根系發達,須根豐富,帶有1~2條新萌發的無病蟲害的匍匐莖,葉片濃綠光亮,有6~10片葉子且無病蟲害危害的陽春砂仁苗木[6]。
選擇3—5月或10—11月份雨后或雨天進行定植,株距40~60cm。定植時將種苗埋入土中深6~9cm,壓實基部,澆足定根水,再用雜草或落葉覆蓋穴面,天氣干旱時應及時澆水。
3 植后管理
3.1 幼齡樹管理 幼苗期春秋兩季各施肥1次,以溝施為主,在株叢兩邊各挖1條深約20cm的溝,溝內施2kg左右的商品有機肥和約0.2kg的復合肥。及時清除園內雜草,天氣干旱時應及時澆水。
3.2 投產樹管理
3.2.1 施肥管理 一般年施2次肥,即2—3月的花芽分化肥,每hm2施鈣鎂磷肥300~375kg、復合肥(N∶P2O5∶K2O=15∶15∶15)300~450kg、尿素30~45kg;9—10月的采后肥,每hm2施商品有機肥3000kg、鈣鎂磷肥300kg、復合肥(N∶P2O5∶K2O=15∶15∶15)300kg、尿素30~45kg,環溝施肥,施后覆土。
3.2.2 水分管理 砂仁開花結果期對水分的需求較敏感,如遇干旱天氣,須及時灌水,以免造成干花,影響授粉,導致產量下降;如遇雨水過多,土壤積水,則須及時排水,以免造成漚花爛果。
3.2.3 葉片采收 9—10月果實采收后和1—2月春節前,采收植株底部老熟葉片,每株可采6~10枚葉片,將蔭蔽度控制在60%左右。
3.2.4 病蟲害防治 砂仁病蟲害較少,主要有炭疽病、葉斑病和鉆心蟲等。病蟲害的防治要按照“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防治原則。應選用無病蟲種苗,冬春清園,撥除病、蟲、枯株,進行健身栽培,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增強抗病力。
葉斑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5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交替噴霧防治,連噴3次;炭疽病可噴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600倍液,連噴3次;鉆心蟲可噴2.5%功夫乳油2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1000倍,或25%滅幼脲懸浮劑1000倍液防治。
4 采收
砂仁成熟期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采收時用小刀或剪刀將整個果序采下,然后曬干、分級、銷售。
參考文獻
[1]韓永莊.砂仁林下栽培技術[J].農業技術,2015(2):5-6.
[2]胡朝仁,陸麗英,黃榮真,等.桂南地區砂仁生產操作規程[J].大眾科技,2012,14(160):114-116.
[3]張亦誠,雷朝云,盧加舉,等.香料砂仁的生物學特性及栽培技術[J].中國野生植物資源,2013,32(3):67-69.
[4]萬綿潔,砂仁葉油化學成分分析及初步藥理研究[D].廣州:廣州中醫藥大學,2017,5.
[5]張麗霞,彭建明,馬潔,等.砂仁種質資源研究概況[J].時珍國醫國藥,2009,20(4):788-789.
[6]彭朝忠,段立勝,彭建明,等.西雙版納砂仁高產高效栽培關鍵環節[J].中國熱帶農業,2006(5):64.
(責編:張宏民)endprint